当日翰林呈画本 升平风物正堪传

2014-11-03 16:23赵启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3期
关键词:汴河绘画

赵启斌

有宋一代,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最为发达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全国人口已经突破一亿人大关(唐朝极盛时的人口约八千万),经济、社会、文化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以漕运和铜钱制造为例,唐时供应京城漕运粮额一年几十万石,水运和陆运最多达250万石,北宋漕运则一般定额600Z石,最多达800Z石。唐玄宗天宝年间,铜钱产量为32,7万贯,北宋年产量为100万至300万贯,最高达506万贯。雄厚的经济条件为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两宋时期发达的经济基础条件决定了宋代科学文化所达到的高度,使宋朝在文化上的成就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迎来了我国传统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峰。宋代在文化发展和科学技术上的进步被一些历史学家高度赞扬,陈寅恪先生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干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先生认为:“两宋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对于宋代所获得的文化成就均给予极高的首肯。如果说唐代在封建政治制度、军事、疆域等方面达到封建时代高峰的话,两宋在经济、科技、文化、艺术领域无疑进入了历史发展的鼎盛时代,是中国传统社会辉煌灿烂文化的象征和标志。正是这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以才有北宋末年张择端表现繁盛景象的《清明上河图》的出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出现,是两宋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和反映,是文学艺术繁荣、画学昌盛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下了宋代经济文化繁荣的盛世图景,形象地展示了北宋末年京城地区社会经济发达、人烟稠密的人文景象,因而此件作品表现出了相当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历史上得到了无数鉴赏家和艺术家的高度重视,辗转流传,成为历代绘画收藏中的名品和经典。《清明上河图》的出现,对于专家学者研究我国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古代建筑学,也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评价说:“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道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清明上河图》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开封城飞虹卧波、汴河漕运、店铺林立、舟旅往来及城市市民生活的状况,非常形象地再现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情形。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紧张通过汴河桥涵、汴河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都被画家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永远定格出北宋首都所特有的水陆运输面貌和市面繁荣的社会境象。《清明上河图》全幅绘制有550个不同身份的人物,表现出了各阶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情貌特点,成为《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最为鲜明的图像阐释。《清明上河图》以特有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再现了北宋晚期城市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不愧为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典范之作。

开封的命名源于先秦的春秋时代,因郑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所以定名为“启封”,后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七个王朝在此建都,成为我国建都历史最为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作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经九代帝王,人口达100多万,进一步促使开封发展为中原地区乃至国际上最为繁华的大都会,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更成为全国重要的水陆交通中心和商业中心,商业贸易占据全国首位,出现了许多热闹的街市、各种店铺和夜市。北宋末年人口更达到150余万,当时的英国首都伦敦人口才4万余人,可见东京社会经济发展的繁盛程度。张择端即选取东京城市生活的一个局部进行描绘,创构了《清明上河图》巨作,展现出此一时期的繁盛景象。张择端(1085-1145年),北宋末年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失位家居,卖画为生。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存世。他创作的此件《清明上河图》,即是曾经被收藏于宣和内府,屡经磨难而递藏下来的北宋风俗画巨迹。

《清明上河图》为绢本手卷,水墨淡设色,全图纵24,8cm,横528,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北宋末期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件杰出的风俗画作品。此图主要选取京城汴梁近郊地区和内城东角子门内外热闹的市民生活以及附近汴河两岸的自然景物来加以展现,描绘各阶层民众的社会生活习俗以及商业贸易活动,全面综合地表现了北方中原地区特有的节令气候特点、河川地貌以及社会生活习俗、城市风貌,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现实内容的描绘和自然景物的阐发,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作为一件深具现实主义特色的绘画作品为人们所激赏。

张择端选取清明前后早春节候下汴河沿岸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加以描绘,将早春时节太平盛世、欣欣向荣的升平清明景象绘制出来。如张公药题跋所说:“通衢车马正喧阗,只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正是对北宋末年社会生活、风俗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将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的事物、场面及情节载入画面加以表现,对太平升平景象的无限向往和赞颂,才有这件杰出作品的问世。根据《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图像构成特点,可将全卷大致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汴京郊外春日时节的优美景色、田野风光和村居院落情形,主要以士人及其家眷外出郊外踏青、上坟扫墓以及稀落的陆上行旅的活动为描绘对象。第二部分以运河为主体,描绘汴河码头至虹桥附近漕运舟船忙碌运行、停泊的情形以及其岸上沿河街道商旅往来情状,尤其虹桥附近景致,作为此一部分的高潮点之所在被画家重点描绘。此部分画面上出现的人物主要以漕运货船老板及其家眷、船工、苦力等下层劳动人民为主。当然,在这一部分画面中,漕运船只也是张择端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充分发挥了他娴熟绘制舟车的特长,绘制出各具特色的大小船只。第三部分则绘城内街市上商贸往来情景,以内城十字街口说书人、行脚僧人、行走的士人、骑马坐轿官员及其家眷、挑夫小贩、堆积运卸的货物、豪华装饰的密集店铺、饭店用餐等为重点进行描绘,这一部分画面中出现的屋字楼舍的繁华程度,极有甚于第二部分所见情形,从中更见汴梁的豪华、繁华景象。

右面第一段起首部分作汴京东南郊野春光明媚、柳枝发青、人们出外踏青、商旅疏落往来情形,点明清明时节已经到来,为全幅画卷的展开拉开了序幕。一道溪水正缓缓向汴河流来,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在匆匆赶路,赶向右面小桥。疏林薄薄的雾气中,疏落地掩映着几家屋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几棵高树上筑有鸦雀窝,似乎有老鸦在鸣叫,增添了幽静平和的气氛。码头近处小店墙外小道上,两骑驴人和两担行李人,正向郊外走去。后面一片柳林中,枝头刚刚泛出嫩绿,柳林深处的路上一顶轿子内,则坐着一位妇人,正向沿河街道急急赶来。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骑马人、挑担人,似正从京郊扫墓踏青回来,奔向汴河码头。此队行人左面为阡陌纵横交错的平畴原野。城郊外田地、农舍交织以及码头店铺聚集的景象在画面上自如地出现,成为全卷的序曲部分。虽然这一段为起首段,尚未进入画面的高潮,但画家也安排了几处情节,深深吸引了观赏者的目光,如匆匆赶路的驮炭的毛驴队伍、汴河码头上正在从船上卸货的卸货人、点货人以及踏青回来的队伍等,都成为此部分画面中值得留意的精彩之处。而在码头沿河街道的中心,两人正在一前一后追赶、吆喝一受惊奔跑的牲畜,尤其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变化。对面一站立和俯卧的牛也为这一情形所吸引,不由地向这里张望,屋舍中的妇人也停下活计观看,店铺中正在歇息进餐的客人、店外小贩和部分路上行人亦一起向街这边张望,在观察出现了什么事情。这一意外出现的情景,使这一部分的画面氛围进一步活跃起来,增添了一抹亮色,为汴河漕运繁盛、商旅云集场面的出现作了铺垫。

第二段以汴河河面中的漕运舟船及临河街道的店铺为描绘对象,以繁忙的汴河河运情景表现东京的承平繁盛景象。汴河作为北宋国家漕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商业交通的要道,无疑会成为人口稠密、商船云集的繁盛之地。张择端选取汴河或停泊、或缓缓行驶的漕船及围绕河运所发生的各种社会行为来描绘,确实抓住了《清明上河图》所要表现的绘画主旨所在。河中船只不断往来,河岸大小船只依岸停泊,人们或摇橹或划桨,或卸运货物,或纤夫牵拉,或等待漕船起运……,一片繁盛的河上舟船繁忙运行景象。横跨汴河上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虹桥”附近的一只正待过桥的大船成为此段画面的高潮所在。由于载物吃水很深的大船要安全地行驶过虹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弄不好要引起船沉桥毁惨状的发生,因而人们的心情霎时紧张起来,船夫有的在紧张地用力撑蒿,有的在齐心摇橹,有的在用长竿钩住桥梁,有的在用麻绳试图挽住漕船,有的在急忙放下桅杆,以免行船桅杆碰上虹桥,邻近船上的同行也在指指点点大声呼喊,似乎要过桥漕船注意过桥避让的惊险之处。桥上正在观望的行人也在紧张地关注这一艘行船,不时大声指点吆喝,为过船的惊险场景捏着一把汗。此大船后方亦有一大船,船夫似乎开始紧张起来,摇橹人加速摇橹,在作过桥的准备,亦加剧了虹桥附近过桥的紧张氛围。虹桥过去,便是呈九十度曲折而远去的汴河河面,五、六只舟船停泊岸边,两只吃水很深的大船正缓缓地向上游行驶,仅露出船尾情形。虽然此段以汴河河面行船、码头卸货为重点绘制对象,但画家也兼顾了沿河街面各种商贸往来情形的描绘,刀剪摊、饮食摊和各种杂货摊林立,在茶馆休息、在饭铺进餐的舟子、劳力,紧张卸货、点货的各方人员,看相算命、买卖扫墓物品的市民、摊主等,画家也都加以一一描绘,为汴河繁忙的漕运、舟旅往来景象作出进一步有益的图像内容补充,一些情景甚至本身就是汴河舟旅漕运的有机组成部分。虹桥附近沿河街道是水陆交通以及城郊之间的会合处,熙熙攘攘的码头人群、沿河街道喧嚣的商旅往来情形,驱走了早春的料峭寒气。这一部分画面中出现的人物以下层劳动阶层的人员为主,从这里可集中感受到下层各阶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现实生活情境。

第三段为热闹的市区街道情景的描绘。转过虹桥,以远逝的汴河河面为分界线,便开始进入《清明上河图》的第三部分画面,也即是全卷的收尾部分。这一部分既是全卷的又一高潮所在处,也是对汴梁内城门东角子门附近繁华街道景色的专有描绘,进一步突出了汴梁的繁盛景象。这一部分以高大的汴梁内城门东角子门城楼为中心,将茶房、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以及远来的商旅队伍等都非常细致地描绘出来,店铺屋宇鳞次栉比的密集程度,酒店装饰、建造的繁华程度,都已经远远超过虹桥以外地段上的脚店和摊铺。商店中的货物档次之高,货色之全,亦虹桥以外地段上的商铺所不可比拟,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应有尽有,具有批发、酿酒特权的正店,也远非脚店可比,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修面整容各色行业店铺的开张,大的商店还扎有“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的构成,亦不同于虹桥以外地段的人员组成,做大生意的商贾行贩、身穿袍服的士绅官员、骑马的吏人、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身负行囊的远来高僧、豪华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公廨附近的听差兵士、听说书人讲演的闲暇市民……,极尽场面的豪华、市面的繁盛人口的密集,显然是汴梁更高阶层各色人员的真实写照。进入画面的尾声部分,街上各色人员的活动则呈现逐渐稀少、疏落的变化,商贸活动也相对沉寂,繁华的景象似乎到赵太丞家医院附近便戛然而止,这是张择端根据构图的需要所作出的安排,由之收尾,以结束全幅作品的绘制。此一部分画面中出现的人员以中、上层社会人员居多,通过场面的转换和画中人物的安排,移步换景,将汴梁的繁华和承平昌盛景象在笔端更加细致地流露出来。这一部分画面以街景为表现对象,与前段漕运为主导的景象绘制作出了颇为自如、有效的衔接,前后呼应,从而构筑出前后连续、一气贯通的绘画长卷。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画家以长卷的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繁杂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自然景物纳入图画之中,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犀利观察和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清明上河图》全幅作有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余人,动物13种、植物9种,各种牲畜56匹,不同车轿20余辆、座,大小船只20余艘,房屋楼阁30多栋,创构出了极为宏大壮阔的社会生活场面。涉及人物包括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涉及各种建筑物和社会事物有市肆、桥梁、舟船、车辆、街道、城郭、城楼、酒店、茶馆、点心铺、摊铺、轿子、官府、宅第、茅棚、村舍等,涉及牲畜有马、牛、驴、骆驼等,涉及自然景物有树木、河流、河港、河岸、田畴等,涉及的各种情节、社会场景有赶集、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和自然景观被画家在画面中一一描绘出来,深入细致地再现出了社会各阶层的不同生活场景,构置出了气势宏大的社会风俗画卷。此件作品结构严谨细致,大至原野、河流、城郭,小至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房屋建筑、桥梁、舟船的结构以及船只上的物件结绳系扣等,在画面中一丝不苟地描绘出来,具体细节交代地清清楚楚,将各种物象和谐地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取得气势磅礴宏大而又细致入微的画面效果,确乎是大匠运笔,举干钧之力而若鸿毛之轻,让人不由不击节赞赏。对于画中人物、景象、细节的安排,也都非常合乎情理,极为妥当地处理好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的关系,亦值得细细地品味。同时,张择端亦非常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物象的塑造和结构安排,通过精细的用笔绘制出对象的质感和外部特征,营建出非常富有诗意的画面形象,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象罗列,具有抒情性的笔意基调和情感表达。如舟船的创制,既有大船、小船的对比,也有空船与载物吃水很深的大船带来的不同感受;既有侧面行船的形象出现,也有集聚停泊的群船情形的描绘;既有仅见尾部舟船航行的境象,也有正面而来的舟船情状;既有仰视角度下的舟船意象,也有俯视角度下的舟船进入画面……,不仅舟船如此,密集排列的楼阁店铺的创制,各种树木的安排,也都呈现出丰富、微妙的变化,无一雷同,让人不断移步换景、目不暇接,从而表现出了惊人的创造能力和精湛的绘画创作技巧,也使观赏者通过这些画面物象来感受画家特有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情感的变化。观物之深,其间无疑有着他内心深邃细密的精神寄托吧。

不能说张择端是一位全能的画家,但他在《清明上河图》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综合绘画素养,不能不令人惊叹不已。《清明上河图》是一件必须具备多种画科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创作此件作品,几乎要涉及青绿山水、界画、宫室、人物、畜兽、楼台、鞍马、舟船等画科领域的全部知识和学识,对于画家的绘画技术、艺术才情、智慧和概括物象的能力等,也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张择端不愧为具有如此高水准的全能画家,他依靠自己掌握的精湛的多画科绘画技法和非凡的绘画才情,创造出了如此规模宏大的艺术经典。可以说,《清明上河图》的任何一个画面都可以作为特有的一个绘画种类来领会、来阐释、来欣赏、来品味。前段的柳林、树木、河流,可以作为技法完备、娴熟的小景青绿山水画来对待;虹桥附近、汴河码头停泊的各种船只形象如此逼真、造型如此优美,完全不下于楼船专业画家的创作水平,可以作为具有高超绘画水准的舟车专题的绘画作品来看待;而后段街道上繁密的楼阁,造型之准确、用线之精细,亦不愧为宋代界画的经典之作,完全可以和前辈界画画家郭忠恕等人的界画作品来同等看待;而沿河两岸自然风景的细致描绘,和五代董源、巨然、赵干等山水画家所描绘的水墨山水,又有着多么惊人的一致……。张择端将多种综合绘画元素融进了画面之中,终于创造出如此规模宏伟的、杰出的历史风俗画作品!

根据金人张著的《清明上河图》跋文,我们确知张择端确实具有全面的绘画素养和造型能力:“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人神品,藏者宜宝之。”倘若不是“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入翰林”的学术生涯,倘若不“习绘事”“工其界画”“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具有多方面的绘画艺术素养,创造出如此精美、生动、充满现实主义的历史风俗画杰作,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具备了文人的全面知识素养,具有了职业画家的扎实绘画创作基础,同时具有非凡的全面领悟深邃复杂社会的能力、领略大自然无限优美内涵的天赋才情,也才能驾驭如此的绘画创作对象,张择端几乎都具备了,《清明上河图》也就呼之欲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完成,显然来自于张择端长期的文化积累和全面、精湛的艺术素养,如果没有如此精湛的文化知识素养和绘画创作方面的长期实践和卓越才华,确实很难创造出具有如此丰富深邃社会内容、具有如此优美自然景观的历史、社会风俗画作品。《清明上河图》具有细笔山水、青绿山水的用笔、构图特色,用笔兼工带写,活泼简练,已经呈现出减笔、写意的前奏,从此件作品上,也感受到南宋减笔写意画时代的即将来临。

《清明上河图》进献宋徽宗以后,流传至今已经具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宋徽宗接到此件作品,无疑为此件作品所具有的艺术才情所深深吸引,便用瘦金体书法亲笔书写了“清明上河图”五字题跋,并由之成为第一位收藏、鉴赏此件绘画作品的第一位收藏鉴赏家和知音。《清明上河图》后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收藏鉴赏印96方,曾被《向氏评论书画记》《文嘉严氏书画记》《石渠宝笈三编》《故宫已佚书画目》等书著录,迭经宣和内府、向敏中后裔向宗回家族、元宫廷、陈彦廉、杨准、朱鹤坡、徐溥、李东阳、陆完、顾鼎臣、严嵩父子、明内府、冯保、陆费墀、毕沅、清内府、东北银行保管库、东北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可见此件作品的珍异和卓越不凡,最终作为我国绘画收藏史上一件流传有序的著名藏品存在于人们的文化记忆之中,充满着传奇和无数曲折的故事。无论如何,《清明上河图》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的经历,也足以使它不朽了,亦从一个侧面记录和折射出我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艺术沿革的历程。

清明上河图历代收藏沿革表:

1101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宣和御府。宋徽宗赵佶在卷首题五字“清明上河图”,并加盖双龙小印(已佚)。

1127年,靖康之变后,《清明上河图》流落民间,卷入金人地区,为宋遗民所收藏。

1186年,(金)张著、张公药、郦权、王硐、张世积等题跋于图后。

1271年,元朝建立,《清明上河图》被收入秘府。为官匠装池者以赝本偷换出宫。售予某贵官,中途又被他人偷售杭州陈彦廉。

1351年,杨准从陈彦廉购得,1352年题长跋记述始末。次年,江西刘汉从杨准处获观,为之题跋,誉为“精艺绝伦”。

1365年,(元)李祁记图为静山周氏家。

1461年前后,(明)吴宽题跋,称图在大理寺卿朱鹤坡家。“朱公云:此图有稿本,在张英公家。”

1491年和1515年,

(明)李东阳在图后两次题写长跋,详记画面内容和在明代中朝流传始末:弘治以后,固归华盖殿大学士徐溥所有。徐溥临终赠李东阳。

1524年,图归兵部尚书陆完。陆作题记。陆去世后,其子售予昆山顾鼎臣,不久,归相国严嵩、严世蕃父子。严嵩败,家产被籍没,图入宫廷。

1578年,(明)司礼监冯保太监跋。图由内府转入冯保之手。

1644年,清军入关后,图先后为陆费墀、毕沅等人收藏。

1799年,图被收入清宫,并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1924年溥仪被逐出皇宫前,以赏赐溥杰为名,将《清明上河图》等文物偷运出宫,其后存于天津租界张园内。

1932年,溥仪将此图带入长春,存伪满皇宫东院图书楼中。

1945年,溥仪携《清明上河图》出逃,此图再次流散出伪满皇宫,后被截获为人民解放军所掌握。

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春,《清明上河图》被转交长春东北人民银行保管。

1949年,《清明上河图》经林枫之手存放东北博物馆。

1953年,拨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

猜你喜欢
汴河绘画
沈括与北宋大运河
《清明上河图》赏析报告
基于汴河水系的北宋东京滨水商业初探
汴河故道,深埋地下的辉煌
从汴河兴衰看开封的城市发展起伏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从来汴河感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