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G6模式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

2014-11-02 06:31郭高萍黄玲青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1期
关键词:文种应用文教学活动

郭高萍 黄玲青

应用文是个人、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为了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办理具体事务、进行沟通联系所经常使用的具有一定写作格式的实用文体。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大学生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培养大学生真正成为适合社会需要的发展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BIG6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应用文写作的思路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笔者将BIG6模式引入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时间上讲,应用文写作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从范围上讲,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必选课;但是从教学效果上讲,应用文写作并未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制约应用文写作课程发挥功能的症结在于“四个不够”:

1.认识不清,重视不够。目前,高职院校虽然都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但是分类有所不同,有的是公共必选考试课,有的是公共必选考查课,且定为考查课类别的学校不在少数,这就从考试环节上反映出对其重要性的不够重视,因为很多高职学生是以期末考核方式来决定时间和精力投入的。此外,据笔者了解,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课时一般在14~18之间,课时偏少,教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讲授;有些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存在重技术、轻素质,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思想倾向,应用文写作日益走向边缘化境地,其重要功能也被相应弱化。

2.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活力不够。大部分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堂上,教师仍旧按照应用文文种的概念、特点、结构写法、例文、注意事项等顺序安排教学,虽然在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是不同文种的变换,但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过程千篇一律,这就使学习积极性原本不高的高职院校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缺乏学习主动性,久而久之,就出现逃课等不良状况。

3.教材内容滞后,与实践结合不够。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结合学院实际,开发出版了一批应用文写作的校本教材,丰富了该课程的教材资源。但由于推广意识不足、空间限制及地方院校自我保护主义等原因,这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教材未能在市场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绝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使用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材,这类教材的编排体例偏于传统,未能体现高职教育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岗位等人才培养要求,且所列例文脱离当代大学生生活实践,尤其是一些公文,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文件内容,导致学生对例文发生背景感到陌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较低,教学效果不好。

4.考试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考试方式就是一张试卷,里面多是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等传统客观题型,缺少案例分析、辨析问答等主观开放式题型。学生在考试驱动心理的影响下,往往“临时抱佛脚”,凭借死记硬背、考前突击等形式就可通过卷面考试,取得学分。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程度、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等无法得到有效的动态监控,这样的考核方式也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无法掌握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必然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BIG6模式简介

BIG6的全称是“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BIG6 Model of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是美国迈克·艾森堡(Mike 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ob Berkowitz)两位学者首先提出的,属于“问题解决”式的研究学习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所谓“BIG6”,是指取其6大步骤英文名称的一个字母,然后组合而成的(B-I-G-S-I-X)。运用BIG6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以下6大步骤和12个阶段,如108页表所示。

从模式表中可以看到,BIG6模式的主要步骤实际上包括:任务驱动—寻找方法—收集信息—运用信息—表达信息—评价信息,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而且全部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Big6问题解决模式

三、引入BIG6模式改革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特性与优势

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目标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目的,培养的学生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岗位实践能力,既能胜任常规应用文写作、又具有在应用写作中将各类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良好语言基础和学习潜力。高职学生主体意识强、个性特征强,但辨别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弱、解决问题能力弱,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引入BIG6模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以理性和审视的态度对待信息、分辨选择有效信息,整合运用资源,最终将学生培养为学习的“探求者”,实现教学目标。

1.从知识积累转为能力培养。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公文文书、事务文书、科技文书、经济文书等多种类别,每一个类别下面又包括不同的文种。传统教学方法是从文种的概念入手,一一讲解特点、结构、写作要求、例文,考试时通过名称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等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引入BIG6模式后,就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可将学生划分若干学生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决定任务分工,开展搜索信息、整合资源等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种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自我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写作能力等职业能力也相应得到锻炼和提高。

2.从封闭保守转为开放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空间上局限于教室,在时间上局限于课堂40分钟,离开教室之后,很多学生就将教师所教知识抛之脑后,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也大多通过网上复制、抄袭同学作业等方式随意应付,缺乏自主探究的动力,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引入BIG6模式后,学生可以在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独立筛选信息,学习空间和时间得到延伸,且教师在课堂的角色从“演员”变成了“导演”,主要发挥宏观引导作用;学生的角色从“观众”变成了“演员”和“副导演”,不仅要介入教学活动之中,展示学习、讨论及分析的过程,而且要在课程结束之后,参与到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等环节中,判断自己的学习成果是否符合任务要求,反省思考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总结经验教训,明确新的学习任务,以强化学习动力。在评价过程中,当得到同学的赞许肯定时,学生的自信心也会持续增长,正视自我能力也得到不断提升,拼搏进取的素质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3.从重视结果转为重视过程。当前,检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就是期末试卷,“一考定分数,考前背书本,考后全忘记”的现象比较普遍。引入BIG6模式后,从任务启动开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组建团队、收集信息、综合分析、整合资源等工作。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呈现在教师和全班同学面前,全体师生可以在任务分配、课堂陈述、问题剖析、提出解决办法等环节感觉到个体及其团队的进步,学生自身也能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感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动力、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而且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4.从单一考试转为多元评价。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但是,在部分高职院校,考试逐渐被视为学期结束的一个标志,而不是作为检验学生能力和改善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尺,这种趋势必将降低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考试应有的“诊断反馈功能、激励导向功能、教育塑造功能”被不断弱化或忽视。引入BIG6模式后,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研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对这个自主学习过程予以评价,这个评价不是单一的试卷分数,而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疑问,如“我的写作知识增加了多少”“信息收集和筛选过程的效率够不够高”“和学习团队成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是否需要提升”“如果同学提出批评意见,我是否可以坦然接受”等。这些疑问的答案来源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模式可以形成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正视自我,找准差距,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帮助学生走上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发展道路。

四、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课时与任务之间的关系。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内容较多,文种多样,而学校分配的课时较少,所以教师必须在学期初就确定每个文种的教学时间。在高职院校,需要选择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文种作为运用BIG6模式的教学任务,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力。如果答案唾手可得,无法激起学生的征服欲,也难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2.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的形成离不开人的交往。教育教学活动属于交往行为,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和认识者,故都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学过程是一种由教与学构成的双边活动,在运用BIG6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学习体验,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文种应用文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日轻装范蠡舟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从错用文种谈规范公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