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明 黄莲芳 吴珍妹 张小惠
(化州市人民医院,广东化州 525100)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的一种常见手术,是根治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主要手段[1]。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手术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并影响患者的预后[2]。心理过程在决定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上起着重要作用[3],因此心理护理干预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对90例患者的镇痛比较,旨在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心理、生理综合镇痛的新途径。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择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自愿使用恒速镇痛泵镇痛患者60例(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和不愿意使用镇痛泵镇痛患者30例(C组),A、B、C三组共计85例。术前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健康状况良好,无心、肺、肝、肾、脑等重要脏器疾患,并排除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
1.2 方法 麻醉方法均采用持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术前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和咪达唑仑2~3 mg。术毕,A组由专人按标准程序实施心理支持疗法(PPST治疗),并于硬膜外腔行镇痛泵持续镇痛;B组仅实施硬膜外腔持续镇痛泵镇痛;C组仅行标准的PPST治疗。镇痛泵内药物配方为:0.225%布比卡因内含0.5 mg芬太尼100 ml。2 ml/h恒速输入。
1.3 PPNI的方法 PPNI是根据心理因素对疼痛的影响,在围手术期采用心理暗示、行为矫正、示范脱敏等心理学技术,利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疑虑和提供保证等交流方式。主要步骤:①术前掌握患者的忧虑、期望和心理防御风格,提供恰当的主观感觉和客观治疗信息,矫正错误认识,解除忧虑,建立正确的期望和心理防御机制;②示范脱敏:请术后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恐惧,降低焦虑水平;③行为应对疗法:示教配合手术及应对疼痛和不适的具体方法;④术中心理暗示;⑤术后心理咨询。⑥心理支持:对患者的疼痛表示同情、关心、理解,并对存在的心理障碍给予及时解释、疏导,分散、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消除焦虑不安、烦躁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4 观察项目及评定标准 观察术后24 h镇痛、镇静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行镇痛评定。标尺长度为10 cm,0为无痛,10为剧痛。<3分为良好,3~4分为满意,≥5分为差。镇静评定标准为,0分:无镇静,患者觉醒;1分:轻度镇静,偶尔瞌睡,易于唤醒;2分:中度镇静,经常瞌睡,易于唤醒;3分:重度镇静,瞌睡,难于唤醒[4]。停止镇痛治疗后调查患者三种方法的总体满意度。
A、B、C三组术前一般情况、Zung抑郁评分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局麻药用量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A组的镇痛、镇静优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总体满意度:A、B、C组优分别为92%、64%、30%,良8%、28%、50%,A组优于 B组(P<0.05)并明显优于 C组(P<0.01),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A、B、C三组术前、术中情况比较(±s)
表1 A、B、C三组术前、术中情况比较(±s)
注:各项参数三组间比较,P>0.05
级别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 Zung抑郁评分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ml) 局麻药用量(ml)A组 48±9.8161±15.259±12.325±5.2118±30.2250±9.844±5.2 70.948±8.5 B组 46±10.6160±16.362±11.128±5.5120±25.3260±68.745±5.1 C组 47±9.6158±15.963±9.926±5.0123±28.5260±5
表2 A、B、C三组患者VAS及镇静评分(±s)
表2 A、B、C三组患者VAS及镇静评分(±s)
注:与A组比较,① P<0.01;与B组比较,② P<0.01
项目 A组 B组 C组VAS 2.1±1.0 3.8±1.5① 7.1±2.3①② 镇静 0.9±0.5② 1.8±0.6①② 2.2±0.8①②
术后疼痛是一种源于伤害性刺激和复杂心理因素的人为性痛觉,含有相当多的心理成分。所有患者都应做好面临手术及术后疼痛的准备,心理和行为治疗可为患者提供一种疼痛已被控制的感觉[5]。术后疼痛是一种伤害性刺激,可引起肌肉痉挛、心肺并发症、机体神经内分泌、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恢复延迟等不良后果[6]。?我们通过C组患者的术后的疼痛评分可以看出,PPNI治疗有效。30例患者虽然不能达到理想的完全镇痛,但VAS评分为(7.1±2.3)分,并没有剧痛的表现。Melzack和Wall的“闸阈门控制理论”认为,有一种神经机制,在产生疼痛体验之前,就能对痛觉的传入进行调制,即能减弱和增强从外周向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冲动流,也就是说在感觉传入和脑内参与痛体验的区域之间插入一个可变的闸门。其中心理因素便可通过闸门易化或抑制损伤信号,从而增强或减弱以至消除疼痛。
医院的工作通常是方便医护人员,而往往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甚至导致患者产生无助的感觉。患者表现出焦虑、害怕、失眠等异常心理。患者常因对病愈的渴望和对手术的恐惧陷入严重的趋避冲突中而加剧焦虑程度,直接影响痛觉的敏感性,表现为术后疼痛加重,对镇痛药需求增多。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和对镇痛的期望值也影响疼痛耐受性。人类的痛阈值具有稳定性,但耐痛阈的变动范围相当大,且受对痛体验的态度和动机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均与内源性痛调制系统有关。PPNI提高了患者对痛的认知过程,患者得到了充分休息,心情愉快,内源性痛调制系统非常容易激活,抑制伤害性刺激在中枢的传递与整合,最终发挥镇痛作用。A组的效果明显优于B组就是基于此原因。
作为医护人员要关爱、体贴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心理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患者对疼痛治疗的认识和理解,诱导其分散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提高耐痛阈,减轻疼痛的作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与患者的心理素质、人格特征、文化背景与修养、情绪、既往经验以及实施者的技巧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且不能取代药物治疗。如与硬膜外镇痛等方法相结合,可更好地解除病痛,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1] 王树春.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除术病人术后性生活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6(28):445-446.
[2] 黄飘,曹玉兰,颜香清.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镇痛效果的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12-13.
[3] 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584.
[4] 孙来保,肖尚荣,黄文起,等.术后病人硬膜外连续与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5):307.
[5]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学出版社,2008:2590.
[6] 麻海春,刁润新,韩树海,等.ATP敏感型K+通道调控剂在吗啡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0(2):520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