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东
(宜春学院体育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龙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现代社会,必然会融入现代体育文化的纷围,使其传统的民族文体活动,具有现代竞技体育与健身的内涵,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如今龙舟不仅是全国各地的一种娱乐项目,更是成为与世界各地的一种交流手段,成为一种体育竞争的赛事。龙舟的大力推广成为一种宣传力,通过龙舟比赛,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地方特色,成为一种很好的宣传,拥有强大的力量。宜春学院龙舟队,通过近几年的训练和比赛,虽然在国内重大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具有严重弊端,影响了宜春学院龙舟的发展,为使宜春学院龙舟队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下去,为把我校打造成一所面向全国的高校,大力发展宜春学院,现对龙舟运动,进行探索和分析。
教练员是整支队伍的领导者。宜春学院龙舟队教练员是由水上运动中心教皮艇、赛艇转行而来,在需要组队训练时临时应急兼任龙舟队教练员。总体来讲,宜春学院龙舟队教练员水上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
在宜春学院龙舟队中,参与龙舟队运动的运动员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这与大一新生接触龙舟运动比较少和毕业班学生需要升学或就业等原因分不开的。另外,宜春学院龙舟运动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水上运动中心练皮艇赛艇的队员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水上运动中心练皮艇赛艇的队员他们主要接受的皮艇赛艇训练,这与龙舟有很大区别,体育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未曾接触过龙舟运动,大多数学校没有组织过队员进行专门的龙舟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因而在训练上严重耽误时间,都从基础抓起,也从没参加任何比赛,因此龙舟队员在比赛中普遍存在表现力不强、集体配合不强技术不到位等问题。
表1 运动员基本情况表
训练计划:冬季天气较冷选择陆地训练星期一、三、五、日,晚:5:30—7:30跑步及技术动作练习,安排放松。二、四、六,晚:5:30—7:30力量训练,安排放松。夏季天气好选择水上,晚:5:00—7:00宜春学院龙舟队主要利用晚上时间及其他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因为学校白天的课程都已满,只有晚上才有充裕的时间保证训练,但这只能单一在陆地上训练,而非水上训练,另外,在周末或假期加强训练,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而在比赛前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比赛任务,一般会选择停课训练。队员们大多数是从大学才开始接触龙舟运动,都处于训练的初级阶段且大部分队员没有龙舟运动基础,在力量和技术上需要持续的、系统的、长期的、科学化训练过程。
目前,宜春学院龙舟教练员普遍认为训练使用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需要。虽然有先进的碳纤维桨的新型的龙舟但是场地较远在市水上运动中心,交通不便,而且时间紧,严重影响训练宜春学院在龙舟训练及比赛的经费也较低。另外用于改善场地设施龙舟队员伙食补助的经费少,有的甚至没有。龙舟运动是一项非常辛苦工作,相对而言,宜春学院龙舟队训练是比较艰苦的状态下完成的,这不利于龙舟队运动训练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
目前宜春学院龙舟运动普及范围依然很狭窄,仍旧集中于体育学院中。到目前为止,仅限于宜春学院体育学院在校学生组成的龙舟队,而其他学院院的男生都未能组队。参与范围的狭小不利于扩大龙舟队运动的群众基础,不利于扩大后备人才队伍、选拔优秀运动员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
在体育行政管理化色彩依旧浓厚、举国体制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领导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一项运动的组织管理、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各个环节中能否获得足够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一旦获得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影响龙舟队发展的因素如经费、师资培训、后备力量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但目前,宜春学院管理机构显然对这项非奥运项目不太在意,对这项不能给自己在央视直播上增光的项目没有发展兴趣。但所为付出才有回报,应该借鉴东北电力大学,北华大学,聊城大学方法大力资助龙舟运动因为只有龙舟项目才能进入体育直播,有更好的成绩才能宣传宜春学院,因而需要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
到目前为止宜春学院龙舟队有着全国新型的龙舟和碳纤维桨,教练员一名,运动员30多名,一名优秀的鼓手和舵手且经验丰富。
表2 近年来宜春学院龙舟队成绩情况表
第二名1000米 第三名2007年6月24日江西“航大杯”大学生龙舟赛 500米 第一名2009年5月26日江西南昌龙舟比赛 500米 第一名800米 第一名2010年6月12日山东海阳全国龙舟锦标赛 500米 第三名3000米 第三名2010年5月29日厦门“海峡两岸”全国龙舟赛 500米 第三名2011年6月3日江苏江阴中华龙舟大赛 6000米 第六名2011年5月27日江西省首届龙舟比赛 200米 第一名500米 第一名2012年第七届农民运动会龙舟比赛 男子1000米 第四名女子1000米 第二名男女混合500米 第三名男女混合3200米比赛级别 项目 成绩500米第六名
4.1.1 经济因素制约龙舟队发展
通常,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和社会投向体育的经费就越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也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资金保证,反之亦然。因此,一个地区的体育经费水平与场地设施建设水平,取决于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1]2009年,在江西省11个市的经济排名中,宜春市落在最后一名。2009年宜春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有9538元,而同期南昌市有58882元,萍乡市有41573元,由此可见,宜春市属于江西省最不发达地区。这种经济状况势必影响体育经费投入与场地设施建设的经济基础,2009年,宜春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仅有1524万元,而同期南昌市有14986万元,萍乡市4319万元,依旧是属于全省较低水平。[2]体育经费投入比例过低,直接造成宜春学院龙舟队运动的体育经费不足,龙舟设施的建设得不到资金保证,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自然失去先决条件。近几年来,国家正通过增加工资、实行双休日,加快城市建设等手段刺激消费。[3]宜春市,宜春学院应当抓住机遇,促进体育消费、开发体育市场,大力发展龙舟运动。
4.1.2 政策、文化因素影响专业队建设
对于宜春学院龙舟队运动今后的发展,体育管理部门发挥着导向作用。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影响宜春学院龙舟队运动发展的因素之一。政府在体育发展过程中多重视新兴项目,而对传统的有潜力的项目没有进行有力的扶植。在新项目的投入上也多是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经费投入时也只是考虑对龙舟队运动投入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教练员、运动员人数的增加等等方面。不考虑科学全面提高该运动的技术水平需要的改进措施,不考虑体育项目全面的普及等。宜春学院龙舟队运动项目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校领导在运动项目的普及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政策上的支持会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4.1.3 科研宣传水平有限,限制其发展
宜春学院同学了解龙舟队运动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和网络媒体。因此,要使龙舟队运动在宜春市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拓宽宣传途径,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机报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宣传宜春学院龙舟队获得的胜利,激发市民们观看龙舟比赛的热情,使之最终爱上这项运动、参与这项运动、科研水平也影响着宜春学院龙舟队运动的竞技水平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前人研究,发现有关江西省或宜春学院龙舟队运动的相关研究甚少,在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中均未能检出。这种现状直接影响宜春学院龙舟队运动的训练和竞赛。没有强大的科研为宜春学院龙舟队提供智力支持,注定造成宜春学院龙舟队运动过于依赖教练员之前接受过的学习和培训,难以形成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训练体制。
4.1.4 影响宜春学院龙舟队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因素
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因素即是整个体育大系统中的人。宜春学院龙舟队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影响因素,即是龙舟队运动参与者与经营管理指导者。
4.2.1 队员基本素质
队员整体素质应该更全面,从队员的选择上一定要从身体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品质、表现力等方面严格地挑选。组建龙舟队后,从技术上和心理上以及培养个人吃苦耐劳精神,毅力等加强对龙舟队队员的训练。并能常观看了解国内外龙舟队情况,定好自己的位置,找出与强队的差距,这样才有动力努力训练。
4.2.2 管理者指导者水平
要促进一项运动的提高和发展教练员的素质结构和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4]教练员必须掌握项目的特点、新型的龙舟训练方法和技术,熟悉比赛的规则,才能训练出适合本队特点而又有新意的龙舟队。[5]教练员在龙舟队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关键。他是整个队的主导,训练主要执行者,所以应选择专业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并有一定教学训练经验的教师作为龙舟队教练,这样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对于龙舟运动而言,加大经费投入无外乎龙舟场地设施的维护与更新、运动队建设和训练产生的相关费用、参加比赛相关费用等。但是,目前关于这一块的经费相当短缺。
要想全面提高龙舟队运动的水平,必须经常性地进行对外交流。通过国内、国际间的比赛,进行交流,是龙舟队获得信息、提高水平的好机会。在比赛过程中,也能提高龙舟队的团队意识和专业的技术和战术,这是在平时训练中所得不到的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龙舟与商品宣传结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6]纵观龙舟的内容、形式和效果,无疑是一项极富生命力的运动项目。在广东、浙江、江苏等龙舟队强省,龙舟队运动已进入体育市场,在宜春学院龙舟队运动产业化未成熟前,也应通过市场运作,发挥它自身造血,谋求发展。
为了进一步普及推广龙舟队运动发展,定期举办龙舟比赛、通过其他龙舟队参与比赛,一方面可以增加同学们对该项目的了解,引起他们学习龙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吸引市民的注意,增加龙舟队比赛的观众人数和社会参与度。宜春学院龙舟队参赛队多数来宜春学院体育学院学生,说明体育学院已存储了一部分龙舟队人才。应当使这部分人才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可以组织在校龙舟队人才利用假期或平时课余时间,走出校门,走进全市以至全省全国中,进行宣传和指导,从而促进龙舟队运动的推广,同时也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在运动中下进行的竞技表演性项目”[6]系列的水上运动项目在宜春市推广的很快,人口迅速集中。在人们的周围,皮艇。赛艇、急流的书籍杂志,视频可以说成为“铺天盖地”比赛的形式多样,按照不同的目的和任务,将水上运动分为男女单人、双人、多人艇和竞技,” “针对少年儿童、中青年不同的人群,也都有相应的锻炼目的和内容。”[7]龙舟队运动更加强调队员间的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在宜春学院和谐社会氛围中,丰富龙舟运动的学习资料,扩大参与人口,推进宜春学院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1]于晓梅.试论龙舟运动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和促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5):221
[2]饶远,刘竹.生命活力的进放——云南民族体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88-89
[3]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5
[4]李谵绪,杨应新.白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46,48
[5]李世平,从群.析龙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7,24(1):59-64
[6]伍广津.高校龙舟竞技运动发展趋势探究[J].广西民族体育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98-101
[7]简波,齐莹.龙舟运动的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