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辉
摘 要:本文在对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如何运用手、脑、眼、口、心并用的“五动”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对“五动”教学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反思。
关键词:中职学校 基础会计 “五动”教学
一、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虽说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但教师由于工作量大和畏难情绪,不愿去进行研究和实践,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因此,大多数教师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丧失了学习兴趣。再者,中职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不少学生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这些都导致教学效果极差。
二、“五动”教学形式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让学生“心动”
“心动”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唯一途径,而兴趣又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
(1)美好未来引发学生“心动”。在学生刚接触到基础会计课程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完该课程后所能从事的职业,以及该职业的工作情况和具体待遇。为了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更好的了解,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司体验岗位的工作氛围,同时邀请成功的毕业生给学生介绍他们的真实职业状况。通过参观、听汇报,让学生“怦然心动”的同时,产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2)和谐课堂让学生“感动”。首先教师应转换自己的身份,应从“我教你学”权威的中转换成“服务生”,尊重学生,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调、神态、眼神等,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要进行分层教学,对练习很好的学生给予肯定评价,而对练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2.让学生“手动”
让学生“手动”,是“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充分体现了中职教育培养具有动手能力人才的教学目标,适合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实现了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动手,既要设计会计书写规范、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专项技能的实训,又要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习。
3.让学生“脑动”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获取的知识,比教师直接讲授的知识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学习存货计价方法在提出在物价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符合谨慎性原则,学生不去深入思考就会迷惘,不能很好地理解后进先出计价方法和谨慎性原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设疑,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疑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度,以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思考的信心。
4.让学生“眼动”
研究表明,大脑中一半以上的知识和记忆是通过眼睛获取的,眼睛在学习中起重要作用。比如,在讲授会计凭证所包含的基本要素、账簿的格式和分类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动眼观察对比,然后再对会计凭证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对凭证、账簿的感性认识,又可强化与其相关的理论知识。
5.让学生“口动”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当学生试图用语言表达内心所想的时候,他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当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
(1)小组探究让学生嘴巴动起来。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围绕着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展开讨论,教师从旁引导和总结,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小组探究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调沟通能力。
(2)让学生走向讲台。对于《基础会计》学科中较简单、可以举一反三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课上把讲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讲;在每节课的归纳总结阶段,让学生来表述本节课他所学到的知识或技能,提出还存在着哪些疑惑,再由会的学生给予解释。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五动”教学形式应用效果与反思
“五动”教学形式,在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下,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特征,结合“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调动了学生的心手、脑、眼、口等感官参与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该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适合中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红霞.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1年(2).
[2]董书俊.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质量探讨[J].考试周刊,2008(17).
(作者单位:江苏省车辐中等职业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