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特点
1当代大学生恋爱普遍化,人数不断增多
恋爱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将谈恋爱当做是大学中的“必修”课程之一,甚至出现“在大学里没有谈过恋爱,就不算一个合格大学生”的说法,根据调查,有大概80%的青年大学生谈过恋爱或者正在谈恋爱,学生们把谈恋爱看作是十分平常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为自己没有谈过恋爱而感到自卑。
2当代大学生恋爱动机盲目,功利化倾向严重
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清晰的、健康的恋爱动机,谈恋爱是为了“丰富校园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与无聊”,甚至是为了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上。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和体验,重过程甚于结果,恋爱只是为了获得经验。于是,校园里便出现了所谓的“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相互填补空白与空虚,甚至在校外租房同居,但毕业时却快速分手,这种缺乏责任感与严肃感的盲目的“寂寞期恋爱”是十分危险的游戏,是不可取的人生态度。
3当代大学生恋爱交友方式多样化,网恋日益盛行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手机通讯工具的普及,当代大学生比过去拥有更多的恋爱交友途径,除了传统的恋爱交友方式之外,有些大学生通过QQ、网络游戏和其他交友工具网上交友恋爱。网恋越发的普遍起来,许多未曾谋面甚至远隔重洋的男女,通过网络相识、相恋。大学生恋爱交友方式多样化,导致恋爱问题的复杂化。
4当代大学生恋爱日趋开放,性行为问题严重
受到西方性开放观念的影响,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越发公开,在公共场所卿卿我我,搂搂抱抱,毫不掩饰,恋爱行为前卫、性观念开放。他们将性与爱情、婚姻分离开,追求一时的快感。根据调查,对婚前性行为,27%的同学表示很理解,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需要,无须大惊小怪;52%认为虽然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需要,但不可取;11%则无所谓,只要顺其自然就行,不必考虑太多;10%不理解,是一种违背传统道德的不可取行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对恋爱中的性行为是相当开放的。
5当代大学生恋爱低龄化、低年级化情况严重
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谈过恋爱,有的仍在继续,有的早已各奔东西。而大学生的恋爱大多都是在大一新生军训时就开始了,可以说,在大学校园里,恋爱已成了风气,成了部分大学生入校后的“要务”之一。
6当代大学生恋爱难以处理学业和爱情的关系,恋爱悲剧增多
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应当是努力学习,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但是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忙于恋爱,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长时间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沉溺爱河,认为爱情至上,忽视自己的学业。早退、旷课、厌学现象增多,有的因此而被学校退学。甚至有的大学生因为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差,期望值过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行为过激,伤害对方,甚至自杀、精神分裂、自卑厌世、破罐破摔,给自身、家人与社会造成严重伤害。
二产生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原因
1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
当今在校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24岁之间,他们已跨过青春期而进入成熟期,性意识已经开始萌发或者觉醒,生殖系统发育成熟,表现出对异性的向往、追求和爱慕,产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身心需求。同样在心理上,青年大学生自我认知程度加深,渴求独立的愿望增强,个性需求萌发,开始有强烈的择偶求偶渴望。
2社会及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网络等信息渠道的畅通,黄色书刊、网站泛滥,导致西方一些腐朽、不良思想侵入,使原先高度统一的文化观、价值观念离散、改变,面对不健康的东西,大学生失去了理性批判的张力,从而给青年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同时,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现实中的大学同理想中的种种落差、大学生就业难、人际交往复杂、学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挫伤青年大学生的信心。在这样一些社会与现实因素的冲击之下青年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觉得找不到方向,空虚,导致一些大学生把握不住自己,盲目追求恋爱的情感体验和刺激,陶醉在吃喝玩乐、风花雪月之中。
3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的认识或行为不知不觉的迫于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在一个群体中(如一个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看到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出双入对而自己却是形影孤单时便更加容易出现从众心理,于是也加入“追逐爱情的队伍”,开始不懈的努力。
4情感需求强烈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努力拼搏之后才进入大学的,在此之前一直被沉重的学习、升学负担以及父母、老师的严格监控压制着,不得不压抑自己丰富的情感需要。而进入大学之后,升学压力减轻了,周围环境的监控约束力减小了,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增强,被压抑了的青春期情感突然爆发,导致对异性的好奇与渴望剧增,恋爱势不可挡地燃遍大学校园。
三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
1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摆正恋爱在人生中的位置
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大学阶段的主要部分,人生的主旋律是事业,爱情只有植根于事业的沃土之中才能开花结果。爱情与事业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在这一对矛盾统一体中,事业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爱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为大学生,要争取从学业、事业的成功中获得爱情,要把学业、事业放在首位,恋爱服从学业、事业。只有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才能使爱情的力量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力,而学习的成功又会使爱情得到巩固和发展。那种抛开学业只求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学业、事业的收获,更难以获得长久、幸福的爱情。“黄金有价,青春无价”,如果简单地追求恋爱,把宝贵的时光过早地耗费在不合时宜的谈情说爱上,贻误自己人生奋进的大好时机,那将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endprint
2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恋爱观,明确爱情的本质
爱情,是指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另一方最诚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它表明爱情是以挚爱为前提的,是情投意合与志同道合的统一,是责任,是奉献,而不是占有和索取,只有忘我的、无私的爱情才是永恒的、动人的和幸福的。因此,我们应当把青年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大学生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过程当中。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培育大学生形成理性思维和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辨别善恶、美丑以及自我调整、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学生在恋爱中的盲目、冲动、虚伪、轻率、庸俗、失志、失德。教导大学生要以认真严肃的心态对待恋爱,并忠于自己的感情选择,用相对稳定成熟的恋爱观来指导自己的择偶恋爱实践,而不是把恋爱当作一场游戏。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树立健康的性观念
性观念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及所持有的态度评价,既包括个体的性观念,也包括在一定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体趋势。大学生正处于性激素分泌的旺盛时期,对性充满了渴望,并且由于受到西方多元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传统道德逐渐淡化,对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持开放、理解和宽容的态度,针对这一点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和正确的性生理卫生习惯。应当把全面介绍健康、科学的性知识教育纳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落实专职思政人员举办专题知识的讲座,以性生理和性心理作为基础,性道德与性法律作为重点。让大学生们从性神秘和性误区中走出来,正确进行异性交往,并帮助他们解决恋爱中的各类问题,例如恋人间的正常交往尺度、怎么与异性交往、恋爱道德所涉及的问题。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学生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功能就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潜移默化的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年轻、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而枯燥的校园生活不能完全释放他们的热情,无法排除心中的忧郁、压抑,在学校无活动或活动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疾患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因此,学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给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大学文化主阵地上来,以免大学生沉陷在恋爱中从而迷失方向。
总之,青年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作为高校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探索适合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让没有涉足爱情的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业,已经拥有爱情的大学生把恋爱变成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使我们的大学生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学会把握和处理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情感问题,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恋爱,面对生活,更好的成长成熟成才,做一个于国家于人民有用的人才,真正肩负起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戴金祥.切实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
[2]姜采英.略论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和引导[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冯鹏志.延伸的世界———网络化及其限制[M].北京出版社,1999.
[4]张莲莲.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高教高职研究,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