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娟娟
高校作为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还必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和适应不良、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日渐突出,一般的心理咨询、辅导、讲座、选修课等已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强烈的对心理知识的需求。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载体和要素,学生在校期间始终接受到来自图书馆直接或间接的良好教育。因而高校图书馆应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教育方式,配合高校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的心理疾患,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高,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稳定、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和具体;大学生的发展压力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如:作为在校学生,他们存在着与学习有关的问题;作为涉世不深、经验不足的年轻人,他们存在着与社会适应、人际关系调节等有关的问题;作为还在成长发育的青年,他们存在着与恋爱、性有关的问题;此外作为一个“准社会人”,他们存在着就业、生存等多种不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的重视和正确的教育引导,将会长期被不良情绪情感所困扰,这不仅会给大学生自身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前途,而且也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损害。某大学学工部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地测查,结果表明,25%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各种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学生已占休学、退学学生总数的50%左右。从马加爵连杀4室友藏尸寝室,到北京大学大三学生被同学用利器砍死,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男生没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跳楼自杀到复旦大学研究生虐猫事件,这些校园惨案的接连发生,使我们看到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高校图书馆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有关心理学调查表明,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时其心理调节渠道依次为自我调节、知心朋友、辅导员、家人、心理咨询机构。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调节是以个人为中心的,而他们在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时更习惯求助于书籍而不是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正是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方式和图书馆得天独厚的图书资源,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和教育职能赋予了更深的涵义。高校图书馆应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开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建立适合大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系统,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1馆藏文献资源优势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料,大量的优秀作品是大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是培养大学生健全性格的教科书。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缜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高尚,逻辑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人的性格。”歌德也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好的书籍可以成为营造良好心情、松弛精神紧张的工具,也可以促进人们养成坚强的意志品格。图书馆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向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指导他们从读书的过程中获得广博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指导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学和心理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了解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此类举措无疑对于提高读者的心理素质,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2图书馆特殊环境优势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讲究个性,不愿他人过多关注自己的个人心理问题,当他们遇到一些难堪的心理问题时,往往因害羞而不愿与别人沟通,即使去心理咨询室也是躲躲闪闪,含糊其词。图书馆是个公共场所,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一般都能从图书馆收集的心理学著作和文章中找到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进入图书馆阅读这些著作和文章,就是和心理学家进行无声的交谈。如此,大学生在治疗个人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发生的同时又得到了彻底的放松,不用担心个人隐私的泄露,自尊的伤害。另外,图书馆的环境对学生健康心理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心理研究表明,视觉信息能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和行为。高校图书馆以其整洁优美的馆容、整齐有序的图书、馆员亲切文明的行为,营造出宁静雅致、充满文化气息的人文环境。清静幽雅的馆舍环境、安静和谐的人文气氛、墙壁上令人奋勉的名人名言以及摆放的花草盆景,这样的环境氛围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平息学生的浮躁心态,使他们放松心情,缓解情绪。
三高校图书馆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方法、措施
1以人为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高校图书馆的“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尊重读者,关怀读者,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如针对大一新生入校后,对新环境的适应、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及新的人际交往等问题,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中,不但要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熟悉图书馆的藏书,还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图书馆可以在大厅里、楼道口或者大学生自习室内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展览,如“远离毒品”、“认识艾滋病”、“环境保护”“就业指导”等主题展览。此外图书馆要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本校教师或心理学专家给大学生举办健康心理培养的知识讲座和学术报告会,如大学生的恋爱观、毕业生如何自我推荐、找工作的技巧等。这些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净化心灵。
2发挥网络优势,构建虚拟心灵空间
网络心理咨询具有匿名性、保密性,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制作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把心理学相关知识、心理学阅读指导等搬到网络上,或发布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或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穿插在相关信息板块中供大学生们阅读、分析。同时网站可设立心理健康虚拟咨询台,它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可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咨询,还可以通过虚构的网名用电子邮件、BBS或在线聊天的方式与咨询员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更加平等、自由、放松和安全,这种方便快捷的网上求助能及时缓减患者的苦恼和压力。endprint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阅览室,实施阅读疗法服务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其实,书对一个人的精神鼓励和支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很多人处于困境时,能够寻求各种支持,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最方便、最有效的精神动力,就是书。在遭遇困境时,书有两种作用:一是直接激励你,教会你怎样看待和分析问题,怎样摆脱和走出困境;二是转移你的注意力,调节和减缓紧张情绪。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图书馆应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即时对现有馆藏进行资源调配,不断地、有针对性地补充高品味的新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阅览室,细化导读工作。同时要注意倾听读者心声,了解其心理状况和阅读需求,指导阅读,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书刊来解决心理问题,并向学生开列阅读治疗的必读书目,对其进行分类,推荐适合的书刊引导学生阅读,使他们变盲目阅读为理性阅读,被动阅读为自觉阅读。
4增强馆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当代大学生喜欢教师兼朋友型的馆员,他们来到图书馆不仅希望馆员们对他们查找文献和检索情报有所指导,传授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而且希望馆员们以真诚的微笑、关心的话语、平等的对话把他们当作朋友。所以图书馆员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把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寓于为学生服务之中。同时在馆内选拔熟悉馆藏,业务水平比较高知识面广,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沟通技巧好,有爱心,有耐心的馆员,参加严格的心理学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通过培训,让馆员获得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应具备的技能,担负起辅导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
5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配合学校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紧密配合,需要以防为主,建立防御机制,防患于未然。图书馆可以协助学校有关组织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社团,开辟心理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形成人人关注自我心理健康与发展的校园氛围。图书馆还应与心理健康教育人员进行交流,阅读学生心理测验结果分析报告,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利用自身对学生不构成“教育与被教育”这种心理压力的优势,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展服务。比如,对心理抑郁、缺乏足够自信心的学生,图书馆可以通过“读者学会”组织专题读书活动,让他们交流读书心得,培养他们的乐群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创造能力较差的同学,图书馆可提供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的图书让他们阅读,还可以组织如书籍封面装帧设计等活动,鼓励同学参与、创造,以提高创造力。
总之,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形势的需要、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结合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落到具体的、实际的工作中,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青.浅谈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1(1):67-69.
[2]李颖.发挥高校图书馆作用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J].山西科教,2008(1):44-45.
[3]杨筱月.论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路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2):13-16.
[4]黄秋玉.阅读疗法———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延伸[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3):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