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丁 何建利
本论文以《大宅门》和《唐顿庄园》为例,分析中英两国电视剧的不同特点和风格。国家是滋养文化的土壤,所以对于中国和英国这两个拥有古老历史并且经历过多次社会动荡、改变的国家来讲,两国的家庭伦理剧就以一种不同地域却有相同韵味的姿态呈现出来。影视艺术不是一个封闭的领域,它的生命力源于人文精神和艺术感染力,在高品质的艺术质量和创造力中得到体现。本论文通过分析《唐顿庄园》中体现的莎翁式浪漫英国绅士情怀特点和《大宅门》中体现的中国尊卑有序的大家族特点,总结出影视文化中中英大家族差异,并研究中英影视文化带给各自国家以及世界影视剧行业的影响。
家庭伦理剧常以个人成长史反映家族地域史、国家民族史、人类文化史。家族是以地域性、血缘性、人情性为纽带的历史文化复合体。家庭伦理剧一般纵向叙事的跨度大,横向扩展的空间广,内涵与外延伸缩自由,它可以表现重大的社会事件、社会题材,可以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
1中英两国家庭伦理剧叙事特征的相同之处
叙事结构的宏大性。一个家庭如果想成为一个家族,那它必须具有足够的条件,其中最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大”。《大宅门》中演绎了上到白萌堂,下至白占元五代人的命运沉浮,这期间中国和白家发生的是是非非都在这五代人身上一一体现,而要想把这五代人的故事都描述的有血有肉,没有宏大的叙事结构作支撑是注定达不到的。 相比《大宅门》,《唐顿庄园》也丝毫不逊色,细致的刻画了四代格兰瑟姆家的成员,在一间超过五十间卧室的大庄园里,楼上楼下等级森严,各司其职。
叙事色彩的悲剧性。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 一个大家族不可能事事如意顺心,实质上大家族的悲剧往往比小家庭更甚。盛极必衰,大家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衰败,这些原因有外部也有内部,但无一不使家族走向了衰亡之路,这也是中国和英国家庭伦理剧必不可少的内容要素之一。
2中英两国家庭伦理剧叙事人物的类型化特点
是男性大家长与掌门人形象。在《大宅门》中,白萌堂担任着白家组长和自家当家的双重角色,他的每一个举动和想法牵动着举族上下的命运。白萌堂固执、严肃、古板的家主做派带领着白家平安度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并形成典型的“医儒传家,诗书继世”的传统家庭。白萌堂人性之根本,就是祖宗名号和家族利益高于一切。白萌堂的处世标准是用维护祖宗声誉和家族利益来规范和衡量的,因此在对待詹王府的问题上,这位大家长才会摆出寸步不让,誓死维护老号名誉的姿态来。
英国同中国一样,是一个男权至上的国家。在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大家长往往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管理着家族中内外各种复杂的事务,上到家族产业各项支出,下到主仆之间的种种纠葛,也正是因为其举足轻重的位置,大家长往往是家庭伦理剧中浓墨重彩塑造的人物。《唐顿庄园》中的格兰瑟姆伯爵是这样典型的大家长形象,他想尽一切方法保持自己地位以及和地位相配的奢华生活。他整日想的是唐顿的传承发展,生活的体面豪华。
女性受难者和觉醒者的角色。在男权至上的国家,女性或多或少总要受一些磨难,大家族的女性也不例外。她们整日无所事事,受到的是高级教育,接收的是新鲜事务,听到的是国家大事,这样的她们渐渐生出一股怀才不遇和反抗的情绪,这种情绪再遇到家族或国家动荡之际便会爆发开来。这些女性不再受到社会舆论的束缚,翻身为主,创造出自己的新天地。
《大宅门》中杨九红就扮演了这类女性受难者的形象。杨九红幼时被卖,少时成为当家花魁,看似风光,却是“一条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尝”的命运。在最风光的时候嫁给了白景琦,却不曾想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克星白家主母白文氏,白文氏秉着家族至上的原则抱走了杨九红的女儿,间接害死了她尚未出生的儿子,她施展母爱的天性遭到了严苛和残酷的封杀。杨九红自此先后走上了仇恨、扭曲、心如死灰的道路,她内心充满矛盾,在与环境的抗争中,在不断展开的内心矛盾过程中,性格发生了大幅度变化,最终走向了无欲无求的寂灭之路。杨九红是真正牺牲在中国封建礼教传统下的女性角色。
唐顿庄园作为一座封闭的、传统的庄园,礼教的力量也是十分强大的。格兰瑟姆家的三小姐茜波是忠实的女权主义支持者,她认为女人应该工作、参加选举,获得和男人一样的社会地位和机会。在和平时期,茜波的思想抱负无法实现,一战的爆发让她的一切理想得以初步实现。她成为护士,身份不再只是伯爵小姐,还是救人治病的天使,她的价值被体现出来,这种感觉让她满足、充实。以至于战后的茜波无法忍受再次回到天天打扮、晚宴、舞会、社交的贵族生活,她再次打破常规,和政治激进的司机私奔,找寻真正的自由生活。她是家中的异类,带着一种同命运抗争的勇气。
家族叛逆者和革新者的形象。《大宅门》所具有的强烈艺术感染力,要归功于剧中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性格塑造,五代人都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白颖宇作为《大宅门》中个性最为跳脱和张扬的人物,在白家这样一个古老陈旧的家族担任了一个叛逆者的角色。他有着京城贵公子都有的纨绔之气,可是他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人性回归迸发出中国人的光芒和骄傲,他走的惊天动地、顶天立地。白颖宇死时最后的嘱咐是让白景琦为他还了花酒钱,因为他明白,世上两种债不能欠。一是赌债,二是妓债。欠赌债,输了人品;欠妓债,失了德行!白颖宇这种前后冲突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是在白家传统人性下的个性迸发。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破不立”,家族走过巅峰之后要想不衰败,就必须放手改革,不然寂灭将是必然的。白家的白景琦就是将白家从平缓发展推向了巅峰,他从母亲白文氏手中接过白家,将全族的荣辱扛到肩上,自己也从年少时的叛逆顽劣转变成精明强干、敢作敢为。白景琦大刀阔斧的对老旧的白家进行改革,改变经营模式,发展新药,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变换白家的生存方式,最终让白家久存于世,受万众敬仰。
在唐顿庄园的继承人死于泰坦尼克沉船事件之后,新的继承人马修就这样毫无预兆的闯入众人是视线中,马修作为一名中产阶级律师有着很多与贵族传统观念所不同的想法,他不要贴身男仆,要求明确完整的管理庄园方式,这样一个与过去的格兰瑟姆完全不同的新庄园不仅逃过了破产的命运,并且走上了新型贵族之路。
3中英两国家庭伦理剧叙事特征的不同之处
电视剧民族化导致的地方差异。作为一种外来艺术,电视剧在中国存在着“要不要民族化”的问题,可是一门艺术如果想真正融入,那么势必要文化融合。中国的遗产就是深厚的历史文化,所以家庭伦理剧的创作在地域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中国家庭伦理剧身上带着“中国”的气息和节奏,有着“中国”的灵气和神韵。 而《大宅门》中的皇宫、王府、园林、庙宇、城墙、四合院、天桥、胡同、茶馆、琉璃厂、西院等,无不传达出皇城文化的古典与和谐,构成了具有皇家气脉的老北京画卷。剧中人物的语言充满了京腔京韵,还附有独特的影像色彩,红色的宅门、黄色的琉璃无一不表现出京城的富贵。这样的一部带有中国传统的电视剧势必会和英国有着巨大的差异。
家族内部结构差异。在英国,等级阶层有着明确的划分,有时,一个中产阶级亲戚未必就有一个贵族阶级的管家地位高,但是他们也会秉着贵族的身份去服侍他。但是在中国,中产阶级就是不如一个大家族管家的地位高,这些中产阶级对大户人家的管家可谓是挖空心思的讨好,只为和大家族套上关系,英国的管家则不会插手主人的私事,更不会对这些私事妄作议论。在中国,一个主子要是看上一个丫鬟,就会把丫鬟扶为妾室,给她抬了身份。可是在英国,主人和女仆发生一点暧昧,这个女仆都会被逐出庄园,这些结构差异从根本上追溯的话,主要原因就是两国思想的不同,虽然都是贵族至上,英国就要比中国多了几份严谨和自律。
3英国电视剧发展对中国电视业的启发和影响
好的家庭伦理剧不仅要有深刻、丰富的情感内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还要有较大的思想深度。一部电视剧的思想深度,既不在于理性的说教,也不在于让剧中人物宣讲某种“哲理”,它的思想深度体现在人物塑造和环境制作之中。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唐顿庄园》作为英国十年内最成功的电视剧,在英国拥有超过一千两百万的收视群,被誉为“世上最好看的电视剧”,在美国的地盘上勇夺艾美奖和金球奖,这样奇迹的创造不是偶然的。《唐顿庄园》每集耗资都近百万英镑,片中对细节的注意令人惊叹。上层的贵族少妇小姐们每天都要换几身行头,用餐时、狩猎时、宴会时、出行时都有不同的装扮。《唐顿庄园》考究和一丝不苟从电视剧的每一个角落映射出来,其中每个镜头都透着一股“贵族范儿”,端正的取景、宏大的背景、奢华的服装、考究的配饰。《唐顿庄园》就像一本古老厚重的精编古典小说,被人从红木书架上取下,徐徐讲述了一段绅士与名媛的爱情。
反观中国,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文化传统,又有着类似于《大宅门》这样的优秀电视作品开端,却没有抓住机会大力发展。
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的电视剧业也是如此。虽然出现过一批类似于《大宅门》、《乔家大院》等优秀的史诗型家庭伦理电视剧作品,但是近几年来,一些走红的电视剧(如《大丈夫》、《小爸爸》、《一仆二主》)还是透露出一种“小家子气”。纵观整个中国的电视剧产业,看似一派繁荣的背后,就剧集的思想内涵、人物塑造等方面来看,制作水准不仅止步不前,甚至有下滑的趋势,大量的所谓“自制电视剧”、“谍战电视剧”充斥着银屏,占据了大众的视线,雷点不断、以丑为美、毫无内涵,这对于中国的电视剧产业无疑是重大的打击。缺乏艺术性大概是当今中国的电视剧业最大的硬伤。
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美学纪念碑。作为民族和时代的形象投射,影视艺术不仅是个人的,还是民族的、时代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着强壮的生命力和包容性。笔者认为,站在本民族审美心理的视角上、将别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相融合、通过别国文化激活本国文化的吸收,才能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使之焕发出更为夺目的活力。
(作者单位:陕西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