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璐
摘 要:当前有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即为信息共享空间,其被关注度日益升高,目前为止成为业内的焦点内容。尤其是信息共享空间在图书馆方面的实践,其将会对国内公共图书馆事业飞快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实践;现状;措施
所谓的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Information Commons),是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型服务模式。整合知识库资源、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设备于一体的整体环境当中,外加计算机专家学者、多媒体学者、咨询馆员以及专家指导等大力支持之下,形成了“一站式”的新型服务。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公共图书馆IC建设的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为国内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一、信息共享空间概述
美国的DonaldBeagle是倡导IC理论与实践的主要人员,他在1999年提出了IC的两层概念含义:首先,IC是一个虚拟形式的空间,即在线服务的环境;其次,IC也是创新类型的物理实体空间,利用数字环境和实体空间管理相结合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对于IC的主要构成,Nancy Allmang(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等人认为其主要由虚拟和物理两大空间共同构成,其实体仍为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则是不断创新信息服务的模式。
二、公共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重要性
图书馆是我国各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不单是一个信息检索的机构,并且还承担着科学研究、学术活动以及服务学习者等重要的任务。由于公共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各层次的人员以及文化工作人员,其需要将城市居民的各种基本需求作为其工作重点内容,即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发展之处即为满足市民图书服务。
三、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现状
1.思想观念较为落后
目前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和日常管理仍然以“读者第一”的形式作为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但是工作人员对于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却没有理解,进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不能很好的贯彻到工作当中,使得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仍然还只是观望形式,充其量算是辅助性质的一种工具,甚至很多人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主要作用和相关概念都不理解。
2.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公共图书馆发展较好的多数国家都是非常重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这项工作,即他们在对IC构建方面所需要的人员培训、硬件设备的筹集、质量评估、信息资源体系筹备等都有着较为完善的整套体系和管理制度。
3.宣传力度不够,利用率不高
在对某市的公共图书馆IC服务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包括部分大学生、高校教师在内的大多数人对于IC服务的功能以及概念都没有很清楚的了解,还有部分人都不知道公共图书馆内有IC空间的存在,因此IC服务的利用率非常低下。
四、健全我国公共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措施
1.注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要想让IC发展成功,首先必须要具备合理的结构,有高素质和高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参考咨询馆员,他们必须要做到工作时间时刻与用户相联系,对于用户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即以知识导航员、指导员以及环境管理员的身份来作为用户的研究助理。
2.重视服务管理和质量评估
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主要内容在于服务,要想IC的评价更加科学,则必须要让所构建的服务质量评价系统以读者为出发点,让馆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得以畅通。
3.建立保障机制
良好的保障体制也是IC能够成功运行的前提。首先,IC的营销策略应该及时有效,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讲座以及海报等形式来将IC服务进行推广和宣传,让服务的利用率得以提升。其次,对于服务的协调机制也要进行完善,让IC的使用有理可循,将讨论与安静学习之间的矛盾进行化解,在相关房间安装隔音设备等等。
总而言之,新时期对我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构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对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来说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以最大能力去研究和构建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进而保证各城市和各高校的图书馆都能够建立信息共享空间,进而借用图书馆的高品质服务来对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启云.关于我国建设信息共享区的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07(01):38—40.
[2]施 強.信息共享空间:意蕴、构成与保障[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03):53—57.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