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2014-10-31 05:58王小云李太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小猴子

王小云+李太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仅仅表现在考试中能解题、得高分的应试型教育已经被淘汰,学生学科素养的不断提升,逐渐被纳入教育教学的核心,数学教学也不例外。

数学素养,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如何改变固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乃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研究的问题。现就教学中的点滴心得谈谈看法。

1.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现在课堂过于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培养学科学习兴趣的关注较弱,大部分课堂的问答,都以老师发问后学生以抢答、简短的口述、猜老师标准答案方式进行。即便是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也往往以上述方式及内容进行。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享受不到克服一些较困难或深层次问题后的乐趣。这样肤浅的应试教育行为,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教师教学中应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究,关注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多设计一些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可操作性强、有实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一些有一定梯度、一定难度的问题去探索,教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学生小组活动之中,这样不但改变了教师的“个人表演”,强调了师生间的“交往互动”,还使教学变成了学生的“发现之旅”——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

2.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现在课堂过于重视教学活动的结果,对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关注较弱。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知识问题是否解决、答案是否正确,但是对于问题解决时所选择的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关注不够。

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过程方法的多样性,并培养学生学会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并理解统筹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优化的意识,习得最优化的学习方法。

3.拓展教材宽度,强化质疑、释疑过程

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一题多解)。但是,在许多方面,教师还是有意无意在限制学生思维,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质疑和个性化解读不足。学生讨论,实质上是尽量在最短时间內,寻求老师要的答案;老师的示范思路单一,学生模仿结果同样单一。

教师应强化对问题的探究,思维应更加自由、开放、灵活,不受任何限制,深知一个定势的延续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并劝诫学生放弃模式化的思维方式,从题目本源入手去思考问题,达到解其形,知其意的目的。

例如:教学商不变原理

老师讲猴王分桃子的故事:8个桃子分给4个小猴子;20个桃子分给10个小猴子;80个桃子分给40个小猴子;800个桃子分给400个小猴子。让学生计算每个小猴子得多少个桃子,列表说明。之后得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规律。

常规教学让学生举例说明,学生所举例子往往跟老师的例子同出一辙。老师过于强调要求学生背诵“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这句规律,较少引导学生明白概念的本质。

为了增加学生质疑、释疑过程,老师可请学生尝试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或减) 同一个数,与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或除以) 同一个数比较,学生将发现:“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但加(或减)同一个数,可能令商发生改变。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挑战,老师可以改变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数值,令问题的答案出现分数、小数等等,从不同的方面验证商不变的性质。

这样问题具有挑战性,增加思维含量。避免问题停留在表面上(太多较短答案、抢答题),让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概念的本质。

以往我们的教学给了学生太多的限制,他们的自主性、思维力、创造性在这一节节具体的课中消磨殆尽。只有改变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有效性,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而为国家培养出创新性人才。

【作者单位: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 山东】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小猴子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余数比除数小
巧求被除数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