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交流。”探究式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给出实例并且布置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将原理与结论结合,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1、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因素影响,老师可以很好地运用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借助课堂教学,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快速的进入教学的模式,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小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帮助小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诱发学生自主的探究,让小学生在情境中形成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要根据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出发,在这个基础上创设情境:以校园里面大家都能经常见到的梯形花坛作为实例,上、下底长度分别为20米、40米,高度为15米,求出花坛的占地面积?小学生面对这样一个天天见的物体,从而在认知上产生冲击,促使学生想出各种方法来求解梯形的面积,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最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地位是值得任课老师们的思考的,这就需要老师通过改变自身的角色,将自己看成是小学生们当中的一员,而不是学生们的监督者。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解决难题,并且提供必要的帮助,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此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要舍弃陈旧的观念,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能够提出有效地建议。可以将某些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抛出一个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老师在这个过程既是一位引导者也是一位参与者,把握好其中的均衡点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讲授小学数学中的“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展示给学生几张图片,向学生提出这几个式子之间的不同点,并且指出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小学生经过思考一番后,得出答案。接着老师追加问题:如何知道分数是相等的,是不是还有跟这些分数一样的分数。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折叠正方形的图纸,给学生以启发:只有对折的次数相等的时候,平均分的分数才会相同。通过这样的一个讲述,让学生得出书本的结论。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组织多种探究活动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可以形成强大和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老师必须转变角色,从传授知识变成学生学习促进者,使老师站在学生的一个平台上,老师的和蔼可亲,可以赢得同学们的尊重,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此外,课堂的教学要以小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主动思考和探索,老师的参与使得学生探究问题更为容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多种探究式的活动,可以是实验性操作 ,也可以侧面的活动,这些都需要小学生观察、阅读、收集数据的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探究式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在探究式活动中能力得以提升,胆量得到锻炼。
例如:老师在讲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改变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出题、学生自己解决”的模式,老师是课堂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将课堂交给学生,留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并且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够激发他们主动去学习。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改进教课方法,让学生不断提升学习的能力。数学的学习是形成好习惯的重要因素,探究式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高邮市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