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明
一、读一读:典文引路
起点之美①
文/刘心武
到现场观看赛跑,多数人总愿选择离终点最近的位置,我却偏爱在起跑线附近观看。运动员在起点上的美往往被人忽略。
其实,当运动员们在起点脱下外面的罩衣,露出紧凑而富有弹性的筋肉,先略事活动臂膊腿脚腰肢,再渐渐弹跳着、抖擞着,准备进入比赛,那神情,那体态,那气氛,就已非常之优雅;等到运动员们在起跑线上找准自己的道位,在裁判员一声威严而悠长的“预备——”声中,各自凝聚起他们灵魂的注意力拼搏进取,并透过他们的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筋腱显现出他们肉体所蕴藏的爆发力弹射力承受力,那他们简直就是一列力与美的活雕像。家里有了录相机后,我常把这样的场面录下来,并用慢放、定格的方法细细品味起点之美。我看清了在比赛现场往往看不清楚的运动员们的面部表情。那起点上的表情实在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之一。倘若说恋人的表情是人类延续不灭的象征,那么,起点上的表情便是人类进取突破的希望。②
人生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却有许多。运动场上的起点是明显的,生活中的起点往往较为隐蔽。一个想向文坛进军的青年在深夜灯下铺开了稿纸,用手中笔郑重地写下了第一行字;一个刚到单位报到的大学毕业生,头一回走进办公室,他尽量大大方方地望着大家,大家都好奇而友善地望着他;一个才把趸来的川橘铺排在货位上的个体户,用戴着厚厚的棉手套的双手捂捂冻得发红的耳朵,嗡声嗡气地发出他的头一声吆喝:“大橘子保甜咧——”;一位才任命的局长,不大习惯地坐在来接他开会的轿车里,想同司机说句亲热的话却不知该拣哪一句说;一个非常走红的大明星,倚在沙发上读别人新送来的剧本,刚刚开始觉得里头的那个女主角有点嚼头;一个明天要应考的中学生,把捧着的课本贴在胸前,在忍痛关闭了的电视机前点着下巴背诵单词……③
“预备——”生命之神在行使裁判员的职责,向人们发出悠长的指令。
凡凝神谛听他的指令并尽全力准备投入的人,都是美的。
尽管在终点处会出现绝不平衡的场面,文学青年的稿子也许会被退回;走向生活的大学生也许会碰到许多的钉子;卖橘子的个体户这一回也许不能大赚;新上任的局长也许不久便调离;大明星的下一部戏也许会砸锅;中学生第二天应考时也许会失常;谁也保不齐在那等待着我们的终点上不会落伍、失败甚至被淘汰掉。④
然而,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更弥足珍贵。一时的终点上的失美,并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可怕的是寻找不到新的起跑线,失去了在“预备”声中大大振作起来的力与美。⑤
终点之美,属于优胜者。起点之美,属于每一个人。而自觉地进入起点并调动起自己的美来,也便是人生中的一种优胜。
①论点式标题,运用逆向思维,立意新颖。
②由运动员起跑的场景引出中心论点——品味起点之美,点明“起点上的表情便是人类进取突破的希望”。
③由“运动场上的起点”过渡到“生活中的起点”,逐层推进,纵深引入。列举生活中的种种起点,充分铺排,为下文展开论证张本。
④照应上文列举的种种现象,再作引申。结构完整,为下文蓄势。
⑤辩证分析,强化观点,突出“起点”的重要性,逻辑严密。
二、赏一赏:亮点剖析
这是一篇视觉独特、立意新颖的议论文。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首先,标题简明凝练,亮明观点,彰显主旨,让读者一下子就抓住了总“纲”。其次,作者由现实生活中运动员起跑的场景引出中心论点,紧扣生活,娓娓道来,自然贴切,极富亲切感,易于读者接受。再次,论述逐层深入,辩证剖析,显示出严密的逻辑性。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层,开篇点明运动场上的起点之美,“是人类进取突破的希望”,转而自然过渡到“生活中的起点”,列举种种现象,纵深分析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起点”具有不容忽视的特殊意义,与“终点”同样的美。第二层,在上文论述的基础上,作者再作二次引申——具有美好的起点不一定就有满意的终点,但如果没有美好的起点,就绝不可能有美好的终点,故而“终点固然诱人,起点更弥足珍贵”。文章就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表现出滴水不漏的说理技巧和无懈可击的思辨色彩。最后,文章前面有现象列举,后面有回环照应,结构完整,思维缜密。
三、学一学:技巧点拨
写作议论文,一个由来已久的流弊就是:写作者板着一副冷面孔,引用一些陈腐老调的历史名人,作一通刻板严肃、索然无味的空洞说教。而本文作者勇于打破桎梏,用全新的笔法侃侃而谈,为议论文写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阅读这篇名家典文,对我们写好议论文颇有借鉴意义,可以从中领悟到写好灵动、深刻的议论文的一些方法技巧。
一是拟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这个道理。议论文的标题,常见的有“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论题型”只点明论述的话题范围,需要卒读全文,才能通晓文章的中心;相比之下,“论点型”直接揭示观点,一目了然,标题就是解读文章的“眼睛”和“窗口”,看了标题,一下就抓住了全文的要害。就考场作文来讲,我们在写作议论文拟题时,比较倾向于拟“论点型”标题,这样的标题简洁明快,便于阅卷老师快速考量同学的审题立意的准确度,便于把握文章中心。如2014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书中自有颜如玉》《青春永不褪色》、湖北卷满分作文《过程更美丽》、安徽卷满分作文《若想精彩,则需变通》等,都是一语破的,直奔主题。
二是选用贴近生活的素材。不少同学写作时喜欢到故人堆里寻救兵,屈原、陶渊明、苏轼等历史名人成了“大众情人”,以致于造成素材陈旧乏味,文章难以出新。而像典文一样,好的议论文首先取决于选用好的素材。这个“好”主要是指贴近生活,新颖鲜活。典文中无论是运动场起点的素材,还是列举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让人感到亲近、接地气,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很有现实意义,这样的文章自然就“活”了起来。选用素材时要青睐“新人”“新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对那些老气横秋的“万能素材”务必痛下杀手,绝不留情。
三是学会辩证分析,不走极端。世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能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写作议论文尤其如此。典文的立论是“起点之美”,而“起点”与“终点”是相对的,作者充分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在文末作了辩证的分析总结:“对于人生来说,终点固然诱人,起点更弥足珍贵。”作者用“固然”、“更”等分寸感极强的词语,非常精准地对“起点”与“终点”的关系作了辩证分析,既凸显了自己的观点,又不失公允,显得无懈可击。辩证分析再如2014年高考作文课标Ⅱ卷“喂与不喂”、安徽卷“改与不改”、江苏卷“朽与不朽”、上海卷“自由与不自由”、广东卷“黑白胶片时代与数码技术时代”等。写作这些命题,如果不能辩证分析,就一定会痛失高分的。
四是前后照应,不留“悬念”。议论文要提出问题,进而分析论证,但最终是要解决问题——这才是为文之本。所以,对前文列举的问题,后文必须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不能留下“悬而未决”的后遗症。否则,不仅使人感到结构不完整,更使文章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四、练一练:同学挑战
人生拒绝抄袭
曾豆豆
考场上,监考老师会谆谆教诲我们:“考试时不要抄袭,因为那是自己在骗自己。”作文课上,语文老师细心嘱咐我们:“不要抄袭别人的作文,要写出自己的语言。”
看来,许多事都是不欢迎抄袭的,抄袭别人还有可能自己害自己:虽然抄袭别人的试题得了高分,结果自己不会的东西还是不会;虽然抄袭别人的作品发表了,最终却成了法庭上的被告。
我们的人生也不欢迎抄袭,因为,抄袭得来的人生,只是别人人生的一种复制,难称得精彩,更没有什么价值。然而,我们中的许多人,却那么热衷于“抄袭”别人,甚至恨不得将自己复制成自己所羡慕的某个人。看到一些歌星一夜成名,不问问自身条件具备不具备,便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练嗓子,练身段,甚至衣着服饰、言谈举止无一不对其进行抄袭,如果有人对他们说“你很像某某人”,便是对他最好的称赞。他的浑身上下都成了别人,唯独没有了他自己。而那些盲目崇拜偶像、模仿偶像、“抄袭”偶像的人,又有几个和偶像一样,站在成功的舞台上了呢?是的,我们年轻的心渴望成功。我们不希望自己的一生庸庸碌碌,但是,在为实现理想付诸行动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适合不适合走上那条路;当我们打算成为歌星时,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嗓音;当我们立志成为作家时,要考虑自己的写作天赋;当我们想要成为体育健将时,要先请体育教练对自己的身体把一下关……总之,想要成为我们羡慕的某人时,一定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也具有和他相似的发展潜质。如果没有,那么,就让我们的羡慕仅仅止于羡慕吧。
是的,这纷繁的世间,能让我们羡慕的人和事有很多。很多时候,这种羡慕也是我们努力的动力之一。我们羡慕的许多人,也的确值得学习,但这种学习不能是简单的模仿,低级的“抄袭”。否则,只会贻笑大方。
同样,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学一学歌星成名前的辛苦,我们唯独不可以照抄别人的作文,也不可以完全照搬别人的答案;不能一定去学歌星唱歌,更不能完全学他们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因为,那不叫学习,那叫抄袭。天上飞鸟,地下蝼蚁,各有各的生活,我们不拒绝平凡,但我们的人生一定要拒绝抄袭!
[评析]
这是一篇当之无愧的优秀习作。标题“人生拒绝抄袭”直接表明观点,富于警醒世人的作用,美妙的题目点亮了读者的眼睛。作者先由校园生活引出论题,紧接着由“学习不能抄袭”过渡到“人生也不欢迎抄袭”的更高层次,作纵深论述,立意更加高远、深刻。作者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抄袭”现象,然后剖析弊端,并且透彻明了地指出了正确的行为方向——文章的论点,可谓有破有立。选用的素材来自现实生活,甚至带有读者自己的影子,很有现实针对性,这样说理避免了假大空,显得恳切、实在,能够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情感共鸣。在内容上,前有不良现象,后有应对策略,前后呼应,首尾圆合。纵观全篇,叙得简明,议得精辟,理例结合,层层推进,的确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议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