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晖
近年来,武汉的都市报开始依靠赠送纸巾等方式来与其他报纸进行竞争———从那时起内容就不再是传统媒体推销自己时关心的重点了。前些日子,朋友送了笔者一本书,其中一部分内容吸引了笔者。笔者从网上买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将它装入了电子阅读器中,那本书则被放到了书柜深处。
这称得上是一个极端但却典型的例子。报业的衰落、传统书店的凋零已有超过5年的数据和事实可以证明。如今,人们热衷的是各种能够提供信息和交互功能的移动应用。对于关心公众阅读的人来说,这不是值得沮丧的现象。新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过去搭载内容的形式,而且丰富了内容的表现形式。过去,媒体提供一段文字让读者了解信息;今天,同样的信息,他们需要提供一段文字、一张图表或者一段视频。
相比捧着一张报纸,在一个普通人的手机中,媒体终端和内容聚合软件的利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阅读效率:他们通过访问媒体客户端来选择性阅读最新的新闻,通过阅读软件来汇集所有他们感兴趣的文章,而各种社交软件则建立起阅读的推荐机制,他们的印象笔记账户中则保存着永远不会发黄和被老鼠咬坏的阅读摘记。下载和同步那些内容可以在早上起床穿衣服的过程中完成,阅读被革命性地分散在生活的碎片中。
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阅读是一个褒贬并存的事物。其优点是前所未有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在地铁上用手机简读完一本几百万字的书是随处可见的现象。不过,科技也有令人烦恼的部分。快速的信息流让许多人有一种“信息焦虑症”———他们看到自己的微博时间线不停地走动,他们害怕错过可能对他们有用的信息,结果不得不整日盯着时间线。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繁杂信息后,来不及分解与消化,超出机体的承受力,由此便会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其典型症状就是每天无数次地查看即时消息、社交网络。
人的接受能力并未完全适应海量的信息流动,因此,我们还是需要依赖传统阅读。在传统阅读的优点描述中,无数的人们描绘了他们捧着书进行“床头阅读”的场景,他们还醉心于书籍纸张的手感和墨香。广义的传统阅读其实应该包括类似电子阅读器这样的专门阅读器。因为其特征是类似的:在一个单一的环境中,使用单一功能的内容载体,进行需要长时间的、集中精力的阅读行为。
(《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21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