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丹 杨根林
摘要:为了解决须弥红豆杉幼树林无收入、抚育成本高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的间作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效果较好的间作模式为“红豆杉-蚕豆-大豆”,能获得较大效益,间作植物的红豆杉幼林的树高生长高于未间作,且差异显著,依次为:红豆杉-蚕豆-大豆>红豆杉-蚕豆-不间作>红豆杉-不间作-大豆>未间作;而地径则小于未间作,对当年生最长枝及发新梢树无明显差异,须弥红豆杉幼树林进行豆类(大豆、蚕豆)间作经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复合经营模式,可在适宜的区域进行推广。
关键词:须弥红豆杉;幼树林;间作;复合经营
中图分类号:S79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9—0070—04
1引言
复合农林业是农业和林业的英语复合词。从译名到定义都有多种提法,如农用林业、农区林业、农地林业和混农林业等[1]。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在农林复合经营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生产经验。从20世纪80 年代始,曾先后派出科技人员赴亚洲、非洲的国际研究中心考察和学习。同时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上也作了大量的工作[2]。须弥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3]是红豆杉科(Taxaceae)红豆杉属(Taxus)的一个种,同红豆杉属的其他植物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珍贵的药用和材用树种。红豆杉属树种起源古老,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在研究物种起源、进化、森林演替、森林地理等方面具有重大科研价值。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发现从红豆杉树皮、树叶中提取的紫杉醇对肿瘤细胞有独特的抑制功能,因此红豆杉属树种倍受人们的关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20世纪90年代初,红豆杉资源在局部地区遭受了严重破坏,物种的保存受到极大威胁[4]。目前销售的紫杉醇主要还是从天然和人工栽培红豆杉的枝叶、树皮或树根中直接提取而得。而野生的红豆杉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一旦开发就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大规模营造紫杉醇含量高的人工原料林是解决紫杉醇紧缺的最好途径。在培育红豆杉原料林过程中,可采用实生苗和扦插苗两种进行造林,实生苗生长后发力强生长速度快,但由于云南红豆杉结实率底,种子还要进行后熟处理,所以尽管目前云南红豆杉出苗率到达了较理想的效果,但实生苗的价格还是较高。相对而言,其扦插容易成活,穗条丰富,所以扦插苗的成本较低,在田种植时可用扦插苗,但扦插苗初期生长缓慢,需要的湿度较大,树势较小,还未采枝,行间空间大。同时没有收益,为了解决须弥红豆杉幼树林无收入,经营成本高等问题,开展了不同间作试验,进行农林复合经营研究,力求寻找合理有效的优化模式。
2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丽江市林科所基地内进行,位于滇西北的丽江市古城区南郊敏儒村,北纬26°59′;东经100°15′,海拔2420m,属山地暖温带,年平均温度为127℃,最暧月(7月)平均气温179℃,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99℃,极端最高气温326℃,最低气温-72℃,无霜期216d,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土壤类型为红壤。
材料选用云南红豆杉扦插苗;蚕豆;大豆。
2.1种植红豆杉
2005年2月种植红豆杉:种植采用苗圃式栽培模式,通过整地,深耕细作,去除杂草,做床:床面宽12m,长依地形而定,床间距50cm;定植:每亩施厩肥1000kg作底肥,并与土壤充分拌匀,定植沟深30cm左右,于雨季土壤透雨后定植,要求做到根舒、株正。栽植密度及株行距:每亩栽植1167株,株行距05m×08m。培育管理:红豆杉喜荫,要搭建遮荫棚,棚高2m,以利工作人员操作,1~4月,圃内温度低,土壤湿度大,透光度约60%~70%,5~8月,透光度30%~40%,9月以后阳光渐弱,植株进入停长阶段,透光度50%~60%;红豆杉喜湿,保持土壤湿润,以减少水分蒸发。如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最适宜的时间是早上和傍晚,浇水要用清水。雨季要注意排涝,床间步道及排水沟要保持畅通。
22间作豆类
2006年红豆杉成活后,12月份开始在行间种植蚕豆,次年5月份开始即可采收青蚕豆作为蔬菜出售。到2007年6月种植大豆,到10月份即可采收青大豆作为蔬菜出售。
23间作模式
间作试验分为四组,方法A:红豆杉-蚕豆-不间作;方法B:红豆杉-不间作-大豆;方法C:红豆杉-蚕豆-大豆; D:不间作,4个处理、3个重复的随机区组试验。
24调查方法
调查时间为2007年11月,按不同间种模式(红豆杉-蚕豆-不间作、红豆杉-不间作-大豆、红豆杉-蚕豆-大豆、对照,分别设置面积约为013hm2的标准地,选出50株调查树高、地径、当年发新梢数、当年生最长枝的情况,每种间种模式设置3次重复。树高、新梢长度采用钢卷尺测量,精确到001cm;地径采用游标卡尺测量,精确到001cm。因为供试的材料为同一批种植的扦插苗,差别不大,所以树高、地径在试验前视为相同。
25数据分析
采用Excel进行方差分析,具体见表1,对差异显著的树高,用Tukey-W检验法进一步的作多重比较分析,见表2。不同间作模式对红豆杉树高、地径、当年生最长枝长度及发新梢数的影响用柱状图表示见图1~图4。
3结果与分析
对红豆杉树高、地径、当年发新梢数、当年生最长枝调查结果显示,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间作模式的不同对红豆杉幼树树高的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差异显著,依次为:红豆杉-蚕豆-大豆>红豆杉-蚕豆-不间作>红豆杉-不间作-大豆>未间作;树高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表2)说明未间作与间作模式C(红豆杉-蚕豆-大豆)之间差异显著,而对红豆杉幼树当年生最长枝、发新梢数的作用不大,无明显的影响;虽然地径未间作大于间作,但差异不明显。
3.1间作作物产量endprint
夏季,产青蚕豆250kg/0.067hm2;秋季,亩产青大豆300kg。
3.2经济效益分析
3.2.1产值
以0.067hm2为单位进行计算,从表2可以看出,主要的增加值在于豆类的收成,间作方法1有蚕豆的收入;间作方法2有大豆的收入;间作方法3则有蚕豆、大豆的收入;间作方法4无收入。
3.3.2投入和产出
各间作模式投入产出具体情况见表3,而不同间作模式的纯收入用柱状图表示见图5,青黄豆按蔬菜市场价10元/kg计算,青蚕豆按蔬菜市场价8元/kg计算,间作模式1,蚕豆产值为2000元/0.067(hm2·年),纯收入1150.00元/0.067(hm2·年);间作模式2,大豆收入3000.00元/0.067(hm2·年),纯收入2150.00元/0.067(hm2·年);间作模式3,蚕豆、大豆共收入5000元/0.067(hm2·年),纯收入3600.00元/0.067(hm2·年);而未间作则需要投入300.00元/0.067(hm2·年)。
在红豆杉幼林中间作作物,效果较好的为间作模式3(红豆杉-蚕豆-大豆),能获得较大效益,间作植物的红豆杉幼林的树高生长高于未间作,且差异显著;而地径则小于未间作,对当年生最长枝及发新梢树无明显差异。间作作物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及促进林木生长已被许多研究证实[5-11],本研究与同类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只有红豆杉地径未间作模式大于间作模式,可能间作植物增加了密度,影响了红豆杉地径的生长。
在生产中对红豆杉林地实行间作时可根据气候和土壤等实际情况,本着“林农间作、以林为主、以短养长、复合经营”原则,在间作生产时,间作作物的选择应该以矮杆作物为主。选择根系不发达,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物作为红豆杉幼林地间种作物。本次试验的矮杆作物如大豆、蚕豆,由于根系不发达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不仅与幼林竞争小,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5]。在间作试验过程中还发现,未间作地块的杂草生长旺盛,同样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抚育管理,所以红豆杉幼树林进行间作经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经营模式,可在适宜的区域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文愈.混农林业是一条发展林业的有效途径[J].世界林业研究,1992,5(2):27231.
[2] 黄文丁,王汉杰.林农复合经营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
[3] Wu zhengy,i PeterH.Raven.Flora of China,Science Preess (Beijing) [M].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1999.
[4] 王卫斌,王达明,周云,等.云南红豆杉[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5] 关明东,林永启,顾宇书,等.间种不同农作物对杨树速生丰产林幼林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5(4):24~25.
[6] 廖观荣,林书蓉,李淑仪,等.农林复合经营研究:菠萝与桉树轮作对林木和土壤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7,6(1):1~8.
[7] 廖观荣,林书蓉,李淑仪,等.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桉树间种山毛豆对林木和土壤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7,6(2):71~75.
[8] 杨曾奖,郑海水,周再知.橡胶间种砂仁、咖啡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1995,8(4):466~470.
[9] 廖观荣,林书蓉,李淑仪,等.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桉树人工林间种西瓜对林木和土壤的效应[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5(3):127~132.
[10] 郭贵敏,李正强,杨顺国.花生、红薯间作对退耕还林幼树生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47~48.
[11] 欧永春.橙园间种绿肥对提高地力和经济效益的作用[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5,4(3):190~192.endprint
夏季,产青蚕豆250kg/0.067hm2;秋季,亩产青大豆300kg。
3.2经济效益分析
3.2.1产值
以0.067hm2为单位进行计算,从表2可以看出,主要的增加值在于豆类的收成,间作方法1有蚕豆的收入;间作方法2有大豆的收入;间作方法3则有蚕豆、大豆的收入;间作方法4无收入。
3.3.2投入和产出
各间作模式投入产出具体情况见表3,而不同间作模式的纯收入用柱状图表示见图5,青黄豆按蔬菜市场价10元/kg计算,青蚕豆按蔬菜市场价8元/kg计算,间作模式1,蚕豆产值为2000元/0.067(hm2·年),纯收入1150.00元/0.067(hm2·年);间作模式2,大豆收入3000.00元/0.067(hm2·年),纯收入2150.00元/0.067(hm2·年);间作模式3,蚕豆、大豆共收入5000元/0.067(hm2·年),纯收入3600.00元/0.067(hm2·年);而未间作则需要投入300.00元/0.067(hm2·年)。
在红豆杉幼林中间作作物,效果较好的为间作模式3(红豆杉-蚕豆-大豆),能获得较大效益,间作植物的红豆杉幼林的树高生长高于未间作,且差异显著;而地径则小于未间作,对当年生最长枝及发新梢树无明显差异。间作作物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及促进林木生长已被许多研究证实[5-11],本研究与同类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只有红豆杉地径未间作模式大于间作模式,可能间作植物增加了密度,影响了红豆杉地径的生长。
在生产中对红豆杉林地实行间作时可根据气候和土壤等实际情况,本着“林农间作、以林为主、以短养长、复合经营”原则,在间作生产时,间作作物的选择应该以矮杆作物为主。选择根系不发达,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物作为红豆杉幼林地间种作物。本次试验的矮杆作物如大豆、蚕豆,由于根系不发达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不仅与幼林竞争小,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5]。在间作试验过程中还发现,未间作地块的杂草生长旺盛,同样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抚育管理,所以红豆杉幼树林进行间作经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经营模式,可在适宜的区域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文愈.混农林业是一条发展林业的有效途径[J].世界林业研究,1992,5(2):27231.
[2] 黄文丁,王汉杰.林农复合经营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
[3] Wu zhengy,i PeterH.Raven.Flora of China,Science Preess (Beijing) [M].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1999.
[4] 王卫斌,王达明,周云,等.云南红豆杉[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5] 关明东,林永启,顾宇书,等.间种不同农作物对杨树速生丰产林幼林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5(4):24~25.
[6] 廖观荣,林书蓉,李淑仪,等.农林复合经营研究:菠萝与桉树轮作对林木和土壤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7,6(1):1~8.
[7] 廖观荣,林书蓉,李淑仪,等.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桉树间种山毛豆对林木和土壤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7,6(2):71~75.
[8] 杨曾奖,郑海水,周再知.橡胶间种砂仁、咖啡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1995,8(4):466~470.
[9] 廖观荣,林书蓉,李淑仪,等.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桉树人工林间种西瓜对林木和土壤的效应[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5(3):127~132.
[10] 郭贵敏,李正强,杨顺国.花生、红薯间作对退耕还林幼树生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47~48.
[11] 欧永春.橙园间种绿肥对提高地力和经济效益的作用[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5,4(3):190~192.endprint
夏季,产青蚕豆250kg/0.067hm2;秋季,亩产青大豆300kg。
3.2经济效益分析
3.2.1产值
以0.067hm2为单位进行计算,从表2可以看出,主要的增加值在于豆类的收成,间作方法1有蚕豆的收入;间作方法2有大豆的收入;间作方法3则有蚕豆、大豆的收入;间作方法4无收入。
3.3.2投入和产出
各间作模式投入产出具体情况见表3,而不同间作模式的纯收入用柱状图表示见图5,青黄豆按蔬菜市场价10元/kg计算,青蚕豆按蔬菜市场价8元/kg计算,间作模式1,蚕豆产值为2000元/0.067(hm2·年),纯收入1150.00元/0.067(hm2·年);间作模式2,大豆收入3000.00元/0.067(hm2·年),纯收入2150.00元/0.067(hm2·年);间作模式3,蚕豆、大豆共收入5000元/0.067(hm2·年),纯收入3600.00元/0.067(hm2·年);而未间作则需要投入300.00元/0.067(hm2·年)。
在红豆杉幼林中间作作物,效果较好的为间作模式3(红豆杉-蚕豆-大豆),能获得较大效益,间作植物的红豆杉幼林的树高生长高于未间作,且差异显著;而地径则小于未间作,对当年生最长枝及发新梢树无明显差异。间作作物可提高土壤的肥力及促进林木生长已被许多研究证实[5-11],本研究与同类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只有红豆杉地径未间作模式大于间作模式,可能间作植物增加了密度,影响了红豆杉地径的生长。
在生产中对红豆杉林地实行间作时可根据气候和土壤等实际情况,本着“林农间作、以林为主、以短养长、复合经营”原则,在间作生产时,间作作物的选择应该以矮杆作物为主。选择根系不发达,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物作为红豆杉幼林地间种作物。本次试验的矮杆作物如大豆、蚕豆,由于根系不发达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不仅与幼林竞争小,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5]。在间作试验过程中还发现,未间作地块的杂草生长旺盛,同样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抚育管理,所以红豆杉幼树林进行间作经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经营模式,可在适宜的区域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熊文愈.混农林业是一条发展林业的有效途径[J].世界林业研究,1992,5(2):27231.
[2] 黄文丁,王汉杰.林农复合经营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
[3] Wu zhengy,i PeterH.Raven.Flora of China,Science Preess (Beijing) [M].St.Louis: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1999.
[4] 王卫斌,王达明,周云,等.云南红豆杉[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5] 关明东,林永启,顾宇书,等.间种不同农作物对杨树速生丰产林幼林的影响[J].辽宁林业科技,2005(4):24~25.
[6] 廖观荣,林书蓉,李淑仪,等.农林复合经营研究:菠萝与桉树轮作对林木和土壤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7,6(1):1~8.
[7] 廖观荣,林书蓉,李淑仪,等.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桉树间种山毛豆对林木和土壤的影响[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7,6(2):71~75.
[8] 杨曾奖,郑海水,周再知.橡胶间种砂仁、咖啡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1995,8(4):466~470.
[9] 廖观荣,林书蓉,李淑仪,等.农林复合经营研究:桉树人工林间种西瓜对林木和土壤的效应[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5(3):127~132.
[10] 郭贵敏,李正强,杨顺国.花生、红薯间作对退耕还林幼树生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47~48.
[11] 欧永春.橙园间种绿肥对提高地力和经济效益的作用[J].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5,4(3):190~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