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韩国、德国特约记者 李勇 王刚 青木 ●本报记者 胡锦洋 ●甄翔“中国步入依法治国新阶段”“中共踏上治国理政新起点”……随着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于28日发表,世界对中国依法治国努力的关注达到新高点。透过《决定》勾画的宏伟蓝图和诸多具体措施,一个前所未有的“法治中国”的清晰形象呈现在世界眼前。《决定》公布同一天,中国还公布了“军中最大老虎”徐才厚涉嫌受贿犯罪案移送审查起诉的消息,这被视做中国反腐不留死角、解放军也必须受到法律约束的有力证据。在承认中国法治大跨步的同时,也有一些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难掩失望,因为中国的法治与它们所期望的不一样,依法治国并没有削弱中共的领导。有的媒体甚至毫不掩饰地宣称,中国应该追求抠掉“社会主义”的“法治”。这种充满偏见、无视中国国情的牢骚显然是一厢情愿。美国《世界日报》称,中国人不可能完全换血,移植西方法治传统。“最彻底的法治大检查”“中国追求党领导下的更好法治体系”,美国广播公司28日以此为题称,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制定了旨在改善本国法治体系的指导方针,同时表示将通过法治加强党的领导。拥有205名委员的中央委员会上周开会讨论明年工作重点后,关于如何依法治国的《决定》全文周二公布。文件表示,中国必须改善法治体系,但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文件还表示,要设立宪法日,加强监督制度,确保宪法正确实施。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以维护公平正义,增强公众信任。“《决定》宣布的内容是中共所做出的最彻底的法治大检查,以应对从政府干涉到市场公平到民法制定等所有问题。”美国《商业周刊》称,中共制定方案,以使法庭摆脱外界干预,为反腐行动增加砝码。一些具体措施包括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对腐败官员予以更严厉惩罚等。这次会议结果体现了习近平主席整顿深受省级和市级官员影响、受腐败困扰的法治体系的最新努力。德国新闻电视台29日称,《决定》是四中全会制定的依法治国战略的具体解释,指明了依法治国的方向和内容,中国步入依法治国新阶段。这一文件表明,中共希望通过法治加强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公平正义,增强公众信赖。反腐是不少外媒报道《决定》的切入点。路透社28日称,十八大以来,中共反腐力度明显加强,伴随着中央巡视组持续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各地落马的官员不断。《决定》提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方面,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说,《反腐败法》被认为是反腐治本的一个重要标志。《决定》要求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香港《东方日报》29日称,《决定》要求公职人员在就职时须公开向宪法宣誓。政府将完善内部监督和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香港《南华早报》29日刊发的一篇评论文章说,宪法是法治的基础,政府将依据宪法治理国家,宪法被置于治国理政的前沿。毫无疑问,这是四中全会的重要成就。“中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文件,展现大陆政府坚定全面推进法治的决心,将作为今后‘中国梦的施政准则,其对大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势必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后续发展备受关注。”台湾《经济日报》29日在社论中这样评价《决定》的意义。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称,受访学者认为,《决定》这份纲领性文件揭开了中国法治崭新的一页,并解决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如何统一的基本问题。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决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讲法治的文件。从古代到近代,从封建社会到1949年中共建国,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在人治。甚至在改革开放以后,仍然可以看到人治的深厚痕迹。如今,领导层依法治国的方向十分明确和清晰,提出的措施也非常得力,开创了中国法治化的新时代。中国法治不可能移植西方在分析人士看来,《决定》将影响包括中国未来发展在内的方方面面。德国《世界报》称,目前中国经济正在痛苦转型,出现经济泡沫、地方债务、影子银行和创新不足等问题,许多是地方行政过多干预,存在腐败和不公平竞争等问题。《决定》对中国市场经济运行关系重大。美国彭博社28日称,文件的部分细节回应了企业组织关于中国“打击在华经营外企”的关切,中国近来一些调查指向微软等外企。中共还表明无意向香港示威者做出任何让步。《决定》称,中国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在舆论普遍聚焦中国法治进步的同时,一些西方媒体依然戴着有色眼镜挑刺,它们的逻辑是,中国的法治与西方不同。法新社28日将“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称为中共重申自己高于司法体系的地位。文章称,执政党把四中全会称为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发展,并以“法治”作为会议主题。不过专家提醒说,在中国,法治这个词是指进一步加强执政党的集中控制,而不是西方国家的分权和法律高于政治。《日本时报》称,一直积极推进反腐的中共领导人似乎希望通过依法治国进一步加强群众的向心力。不过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那就是引领司法体系改革的党会位居法律之上。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甚至赤裸宣称,“社会主义法治”是一个政治矛盾,中国应该追求“法治”,把“社会主义”去除。“这说明西方媒体还是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仍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员冯钺对《环球时报》说,在中国,法治这个词不会像西方所形容的那样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集权控制,“因为我们早就强调过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一点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喻中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法治有多种模式,西方的法治有西方的逻辑,中国的法治有中国自身的逻辑。中国的法治与党的领导密不可分,相互统一。四中全会的决定把依法治国推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政党,都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美国华文媒体《世界日报》29日称,西方绝对主义的精神不符合中国人崇尚的中庸之道,也不符合实事求是的求变精神。中国人不可能完全换血,移植西方法治传统。法国《欧洲时报》29日称,持不同观点的媒体或观察家对此不管是褒是贬,是抑是扬,有一点已经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依法治国”将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趋势。徐才厚案令从严治军受关注《决定》全文公布同一天,中国还公布了徐才厚涉嫌受贿犯罪案件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的消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9日称,中国军队的最大老虎徐才厚承认受贿,数额特别巨大,他也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反腐战以来下台的最高军队将领。徐才厚被开除出党,开除军籍,取消上将军衔。《纽约时报》29日称,中国近年来影响最大的军队腐败丑闻开始移交司法。在2012年底卸任前,徐才厚曾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也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此前负责国内安全事务的周永康是目前唯一一个接受调查且级别高于徐才厚的人。“北京要从严治军,此举被视为加强法治工作的一部分。”《华尔街日报》称,中共周二公布的《决定》表示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健全军事法治工作体制,完善军事审判、检察制度,这也是党加强法治工作的组成部分。《南华早报》称,起诉徐才厚是中共清除腐败方面最大胆的行动之一,此前许多人曾经认为,鉴于徐才厚已经得了绝症,因此会放他一马。通过坚持追究徐才厚,中国领导人向外界发出了决心铲除军中腐败的强烈信号。韩国《东亚日报》29日称,目前全世界都在掀起反腐败的浪潮,而中国最近的举动尤其显眼。中国进入新领导体制后,已经有55名省部级以上高官因为腐败下台接受调查,还有18万名党员因为各种违反党纪的行为接受处分。特别是今年7月,中国公布了对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立案调查的决定,打破了以往“刑不入常”的传闻。不少分析认为,中国政府目前这种“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败浪潮,并不是一次性的政治运动,而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德国之声”29日以“中国最高检明确举报人享有受保护权利”为题说,中国最高检近日印发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明确指出揭发涉嫌腐败及其他涉嫌犯罪行为的举报人享有受保护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