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与透视:乌鲁木齐少数民族社会语言生活现状∗

2014-10-30 08:26:38燚,杨
关键词:维吾尔文牌匾汉文

张 燚,杨 帆

(1.新疆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3;2.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近几年①指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们实地调研了乌鲁木齐市的语言生活环境和社会群体的语言行为状态。本文力求客观描写市区的社会语言面貌,多角度展示双语教育背景下的社会语言生活,重点反映多年来的双语教育对新疆主要少数民族——维吾尔族群众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主要调研手段有:观察和实地拍摄语言文字环境;隐匿录音语言表现;文献查阅。2012年,乌鲁木齐有五十多个民族,人口257.8万多人,少数民族人口占27%多,其中近一半是维吾尔族[1]。

一、身边的语言环境——城市公共服务场所的语言文字使用

选择“公共服务场所”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公共服务场所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第二,公共服务场所的各种语言文字设施以及客户与工作人员交流构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语言环境;第三,公共服务场所便于观察不同民族市民的语言表现,能够反映人们的自然语言生活状态。文中“语言环境”指特定场所语言文字设施和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语言行为总合。调研主要选择了银行、医院、邮政局和通信营业厅,重点抽取了维吾尔族市民聚居程度较高的市南片区②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居民聚居程度较高的大湾路、团结路、解放南路、胜利路和延安路等路段的银行、医院、邮局和通信营业厅。。调查结果显示:文字使用方面——各种牌匾、标示,大多兼用“汉文-维吾尔文”,少数单用“汉文”或兼用“汉文-维吾尔文-英文”或兼用“汉文-英文”;语言使用方面—-顾客与工作人员同族,一般使用本民族语言;少数民族顾客和工作人员中一方为维吾尔族,一般使用维吾尔语;顾客与工作人员一方为汉族,一般使用汉语。

(一)银行的语言文字环境

文字使用方面:银行服务窗口的标志牌、警示牌多兼用“维吾尔文-汉文”,如中国建设银行乌鲁木齐延安路分理处“业务咨询台”标志牌;还有三种情况较少:“汉文-维吾尔文-英文”,如中国工商银行乌鲁木齐胜利路支行门扶手处的“小心玻璃”警示牌;“汉文-英文”,如中国工商银行乌鲁木齐胜利路支行的填单台指示标志;还有一种是单用“汉文”,如乌鲁木齐市农村信用联社解放南路信用社的“服务监督电话”标志牌。银行营业大厅内张贴摆放的各种公告、海报、宣传册、需客户填写的空白单据多为汉文,如“利率表”“人民币兑换方法”;少数为维吾尔文或兼用维吾尔文和汉文。同一种单据还有不同情况,如中国建设银行乌鲁木齐延安路支行“个人汇款单”单用汉文,而乌鲁木齐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解放南路信用社“个人汇款单”兼用了汉文、维吾尔文。银行自助柜员机屏幕有维、汉、英三种服务文字供选择。其他电子屏幕,如报号系统屏幕、电子滚动字幕等一般为汉文。

银行的语言使用有机器用语和人员用语之分:银行的语音报号系统、自助柜员机语音服务均为汉语;汉族员工一般只用汉语交流,无论客户为何种民族;少数民族员工则根据交流对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或汉语;客户与工作人员中一方为汉族时选用汉语。如下例银行服务窗口前的一段会话①文中会话均根据现场录音转写而成。。

工作人员(汉):您要取多少钱?

客户(维):取一百······一千六。

工作人员(汉):一千六?

客户(维):嗯。

工作人员(汉):按“确认”键!······密码不对!

客户(维):密码不对吗?

(银行工作人员,女,二十多岁,汉族;客户,女,五十多岁,维吾尔族。)

(二)医院② 考察对象为少数民族市民相对较多的胜利路友谊医院、延安路胸科医院、延安路民族医院、解放南路妇幼保健院、团结路雅蓝医院(私营)和大湾北路仁济医院(私营)。的语言文字环境

文字方面观察内容有:挂号、药房、结算收费等窗口的标志牌;医院简介;通告;专家介绍;科室标牌;分布图;提示牌;便民设施标志;宣传园地;大厅电子屏幕;医院牌匾等十余项。结果显示,医院兼用“汉文-维吾尔文”双文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乌鲁木齐市延安路自治区胸科医院挂号窗口处的标志牌和乌鲁木齐市延安路维吾尔医医院的“药房”标志牌;少数单用汉文,如乌鲁木齐市大湾北路仁济医院“收费处”的标志牌;兼用维、汉、英三文也比较少见,如乌鲁木齐市胜利路友谊医院的“挂号处”标志牌。

在语言使用方面,患者与医务人员均为少数民族时一般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一方为汉族时用汉语。例如下例医院门诊大厅工作人员与患者的一段会话:

患者(维):hazir berip alsam bulamdu?kanqa pul?(现在去拿可以吗?多少钱?)

工作人员(维):43koy 3mo.awu jayga berip dora alsigiz bulidu.(43块3毛。去那边拿药就可以了。)

(患者,男,四十多岁;医院服务人员,女,三十多岁。两人均为维吾尔族。)

(三)通信营业厅的语言文字环境

调研主要选取了中国移动营业厅、中国联通营业厅和中国电信营业厅。

文字方面:各通信营业厅门前名称标志牌不统一,有用“汉文-英文”“汉文-维吾尔文-英文”两种情况。各通信营业厅自助缴费机有“维吾尔文”“汉文”两种文字服务系统供选择。厅内摆放或张贴的业务宣传册、海报等多为汉文,个别为维吾尔文(如移动“麦西来甫”业务宣传册)。各通信营业厅服务标志、提示语多为“汉文-维吾尔文”,有些为“汉文-英文”,少数为“维吾尔文-汉文-英文”或汉文。

语言方面:中国移动语音缴费服务使用汉语。维吾尔族员工一般具备良好的“维吾尔-汉”双语听说能力,而汉族员工则大多只能听说汉语。客户与工作人员一方为汉族,会选择用汉语;同为少数民族时选择少数民族语言,一般为维吾尔语。例如移动营业厅的两段会话:

工作人员(哈):yahximusiz?siz kaysi hil telfun mulazimtini bejirmakqi?(你好,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

客户(维):yakxi,man telefun hakki tulay digantim.(你好,我要交电话费。)

工作人员(哈):ha,bulidu.salsaklang.(噢,好的。请稍等。)

工作人员(哈):ha,mana,busizning hesawatingiz.siz 23yuan kariz bop kapsiz.hazir naqqa pul tulaysiz?(这是您的账单,您已欠费23元。现在要交多少钱?)

客户(维):xundakmu?undak bolsa,100yuan tulay.(是吗?那我交100元吧。)

(工作人员,女,二十多岁,哈萨克族;客户,男,五十多岁,维吾尔族。)

(四)邮政局的语言文字环境

文字方面,邮政局外部牌匾、各种功能指示标志兼用“汉文-维吾尔文-英文”或兼用“汉文-维吾尔文”,如“综合服务台”标志和邮箱“投信口”标志。供客户填写的各种单据、表格均单用汉文,如“国内普通包裹详情单”和“特快专递单”。

邮政局的语言环境与上述公共场所交际用语情况无明显差异。营业员和顾客均为少数民族时,双方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多为维吾尔语)。客户与工作人员之间只要一方为汉族,双方就会选择用汉语。例如下面在邮政局服务台前的一段会话:

客户(汉):这样写行不行?

工作人员(哈):嗯······不行!

客户(汉):那怎么写?

工作人员(哈):上面有要求呀,按要求写。

(客户,女,五十多岁,汉族;邮政局工作人员,女,三十多岁,哈萨克族。)

二、“悬挂”的语言环境——城市街面标志牌匾的语言文字使用

商铺牌匾用字是乌鲁木齐人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统一要求,商铺牌匾兼用汉文和维吾尔文,将国家通用性和区域特殊性结合起来。在少数民族比较聚居的市南片区,我们共考察店铺596家、牌匾587个(有的商铺没有牌匾)。经统计分类,牌匾文字使用类型主要有七种,按照数量多少排列依次为:兼用“汉文-维吾尔文”(占牌匾总数的83.99%)、兼用“汉文-维吾尔-英文”(占牌匾总数的5.62%)、单用“汉文”(占牌匾总数的3.58%)、单用“维吾尔文”(占牌匾总数的3.41%)、兼用“汉文-维吾尔文-俄文”(占牌匾总数的1.70%)、兼用“英文-汉文”(占牌匾总数的1.02%)、单用“英文”(占牌匾总数的0.68%)。详见表1。

表1 2012年乌鲁木齐市部分城区街道商铺牌匾用字调查情况统计

第一类,兼用“汉文-维吾尔文”。根据新疆语言文字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①参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商铺牌匾应兼用“汉文-维吾尔文”形式。因此,兼用“汉文-维吾尔文”是这里商铺牌匾使用最多的文字类型,如大湾南路的“众意商店”和“烤全羊专卖店”的牌匾。

第二类,兼用“汉文-维吾尔文-英文”。乌鲁木齐是全国“离英语最远”的首府城市,然而在这里加入英文的牌匾早已不罕见。这种“汉文-维吾尔文-英文”结合形式既有地方特点又融入了现代化、国际化特色,如大湾南路一家德国蓄电池(VARTA)专卖店和团结路的一家中国联通分公司的牌匾。

第三类,单用汉文。单用汉文字的牌匾不多见(属于用字不规范),如城南片区大湾南路的一家干洗店和烟酒专卖店牌匾。

第四类,单用维吾尔文。单用维吾尔文的情况多见于维吾尔族为主的聚居区(属于用字不规范)。如团结路的一家“婚礼用品商店”和另一家“快餐店”。

第五类,兼用“汉语-维吾尔文-俄文”。在乌鲁木齐,有不少与新疆毗邻的中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因此这里还可以见到内地少见的与维吾尔文、汉文一同出现在商铺牌匾中的俄文,如大湾南路的一家口腔门诊部和物流公司的牌匾。

第六类,兼用“汉文-英文”。兼用“汉文-英文”的往往是内地的大企业,其业务遍及全国各地,其标示统一,缺少地方语言文字特点,如大湾南路的一家中国移动通信分公司牌匾。

第七类,单用英文。仅用英文书写的牌匾形式在乌鲁木齐市属于个别现象,如团结路的一家“ST OP&MODA”商店的牌匾。

三、流动的语言风景——乌鲁木齐市“BRT”快速公交系统语言文字使用

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其运量大、拥有专线,因此也被称作“地面”上的“地铁”。从2011年8月起至今,乌鲁木齐市区先后开通了四条“BRT”快速公交线路,是目前市区非常重要、非常引人注目的公共交通工具。由于其贯穿城市东西南北主要干道,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各族市民乘坐”BRT”出行,小环境大社会的特点突出。其中,车体内外和站台前后各种语言文字的传达和标示,维系着“BRT”交通服务的正常运转,也是乌鲁木齐城市社会语言生活的一景。

市区“BRT”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实地调研范围,包括“BRT”车体内部、外部和沿途停靠站台,涉及乘客视觉、听觉接纳到的广播、电视、电子屏幕及各类标志信息等,涵盖已开通的“BRT”全部线路现有的服务于乘客的语言文字情况。调研结果显示:(1)车体内外和停靠站台所用标识主要为“汉文-维吾尔文”或“汉文-维吾尔文-英文”;(2)广播报站使用“汉语-维吾尔语”;(3)车内、站台用于报告站名、报告车辆进站的电子屏幕、车体外侧的电子沿途站名和移动电视使用汉语汉文。目前“BRT”用于服务乘客的语言文字类型,按其频率由高及低排序为:(1)汉-维吾尔;(2)汉-维吾尔-英;(3)汉-英;(4)汉;(5)汉-汉语拼音。汉-维、汉-维-英两类所占比例为90%左右。

(一)车内报站用语用字

车上报站方式,一是录音广播,二是站名指示牌,三是电子屏幕。听觉、视觉都可以接收到。事先录制的广播用汉语和维吾尔语先后播报站名;车门上方全程站名指示牌有“汉文和维吾尔文”“汉语和汉语拼音”两种;电子报站屏幕显示为汉文。

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参数CAPr与COPr采用麦克维尔提供的机组测试数据.CAPr与COPr的计算公式如式(1)、式(2)所示.

(二)车内各种提示用语用字

“BRT”公交车内,有不少给乘客提供方便或提醒乘客注意安全保护的标志牌。这些标志牌大多兼用“汉文-维吾尔文-英文”,如“小心夹手”“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上车”等。与此数量相当的是兼用“汉文-维吾尔文”的,如“请勿触摸”“坐好扶稳”等。还有一些是兼用“汉文-英文”的,如“请握紧扶手”“请保持空气清洁”等。

(三)车内其它服务设施用语用字

车内移动电视使用汉语汉文。车内宣传图片多为汉文,如“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有的宣传图片兼用“汉文-英文”,如“融和、质朴、勤奋、包容、跨越”“Blending,earthiness,diligence,tolerance and stride”“让世界了解新疆让新疆走向世界”“Make Xinjiang move towards the world and make the world know Xinjiang”。

(四)“车体外部”用语用字

车头和车尾上方的电子屏幕,用“汉文—维吾尔文”显示车次、始发站和终点站的名称,侧面单用“汉文”电子屏幕显示沿途站名。

(五)沿途停靠车站内各种提示语的用语用字

在“BRT”公交车沿途的各停靠站内,电子屏幕显示的提示语为汉文;车站内张贴的各种提供服务、提示注意安全的标示牌多兼用“汉文-维吾尔文”,如“注意安全”“当心绊倒”“暖房”标志等;个别的单用“汉文”,如提示儿童或携带行李乘车者购票注意事项标示。

“BRT”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反映了多民族城市乌鲁木齐社会语言生活的一角。目前乌鲁木齐市“BRT”公交系统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我们认为,构建“沟通无障碍”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通过语言生活的和谐促进社会生活的和谐,应该成为新疆语言文字政策和语言文字工作长期坚守的基本原则。根据自治区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乌鲁木齐等区内一类城市语言文字的长远规划应该将国情、区情和国际化三位一体。我们注意到目前乌鲁木齐市“BRT”快速公交系统已经努力这样做了。

四、“私密”的语言生活空间——维吾尔族青少年手机短信里的语言文字

“手机短信”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语言交流平台,属私人通讯空间,语用环境相对封闭、自足,私密性强,表现形式自由,因此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语言文字使用的自然状态。我们的调研对象为就读于乌鲁木齐市的大专院校的维吾尔族大学生群体,结果显示,目前该青年群体手机短信用语用字情况可以归纳为五种类型:

(一)使用汉字记录汉语

这种情况在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手机短信中最为普遍。例如①该部分例句引用了本文作者的《维吾尔族手机短信文本语言文字构成现状研究》(见《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第1期)。:

(1)嗨,朋友,干嘛呢?一块出去玩玩吧?

(2)你觉得我算什么?我觉得在你心中我连朋友都不是,我说得对不?

(二)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混合记录汉语

汉字和汉语拼音混合使用,有些是因为某些字词书写困难,有些是因为追求某种效果有意为之。例如:

(3)朋友你好ma?现在干ma?学习忙ma?过得好ma?好久跟你没联系,真对不起le。我很xiang ni。(即“朋友你好吗?现在干嘛呢?学习忙吗?过得好吗?好久跟你没联系,真对不起了。我很想你”。)

(4)Ni Zai哪里?Wo Zai家里。Ni Zai干吗(嘛)?Wo Zai TANHUA.(即“你在哪里?我在家里。你在干嘛?我在谈话”。)

(三)使用汉字记录维吾尔语

选取与维吾尔语读音相近的汉字音译维吾尔语,表达效果幽默风趣。例如:

(5)据容拉,塔马克亚义力!(译:走吧,去吃饭!)

(6)塔马克把木?(译:有没有饭?)

(四)使用拉丁字母记录维吾尔语

这种短信使用频率较低,使用者汉语水平一般不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们拼写维吾尔语用的是拉丁字母,而不是通常书写时使用的阿拉伯字母。我们称之为“LTA现象”,即用“拉丁字母”“替代”“阿拉伯字母”编写短信。例如:

(7)Assalam,dostum,emtihandin otkiningni anglap,nahayiti huxal boldum,sini tabriklayman.Kunliringga huxallik tilap:Aypaxa(译:听说你考试通过了,我很高兴!祝贺你!祝你过得开心!—–阿依巴哈)

(五)混用拉丁字母和汉字记录维吾尔语或者汉语

这种短信比较常见,应看作是日常口语维汉语码转换的书面反映。这类短信有的以汉语语法和词汇为主,夹杂少量维吾尔语词。例如:

(8)我的手yarlandi,man今天不上课!(译:我的手受伤了,我今天不上课!)

(9)我现在做tamak,没有wakit跟你聊天!(译:我现在做饭,没有时间跟你聊!)

有的兼用维汉语句,但在一个单句或复句分句内部只有一种语言成分。例如:

(10)老师您好!kandak.ahwlliri?好久不见了,Hizmatlri aldiraxmu?(译:老师您好!身体怎么样?好久不见了,工作忙吗?)

(11)亲爱的朋友,nurz baireming Ga Mubarak bolsun.祝你天天开心,生活愉快,万事如意。(译:亲爱的朋友,诺鲁孜节日快乐!祝你天天开心······)

有的句子兼有维吾尔语和汉语,但书写均用汉字,例如:

(12)呀呼西木四子!我的朋友啊!你是一个豆特巴拉。一个短信也没有,就是一头卡拉。(译:你好!我的朋友啊!你是一个笨孩子。一个短信也没有,就是一头笨牛。)

(13)我们好久没见了,三布吨亚大巴木呀?(译:我们好久没见了,你还在这个世界上吗?)

对乌鲁木齐市部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维吾尔族学生的调研结果与大学生情况基本相同。由此说明,以上手机短信用语用字现象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少年中具有普遍性。

关于目前“LTA现象”中拉丁字母的性质,我们认为,不应与上世纪的“维吾尔新文字”①20世纪60年代曾使用拉丁字母书写的“维吾尔新文字”,80年代初已停用。相提并论,彼此在数目、拼写拼读、规范性等方面差异明显,也不等同于“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更不是独立的“文字系统”,视其为“临时记音工具”较为合适。而学生们的拉丁字母知识则归因于汉语拼音。

五、特定的语言群体——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的双语生活

女性不仅是重要的社会群体,同时也是连接社会与家庭的主要纽带。知识女性一般与社会结合程度较高,更便于折射出社会、家庭两个领域的语用情况。

(一)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维吾尔语-汉语”转换、混用现象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会话中兼用汉语现象屡见不鲜,她们习惯时而用汉语时而用维吾尔语,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灵活选用不同语言,即使在家里,与“民考民”②我国高考中针对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考生的一项特殊政策。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使用本民族语言印制的试卷,并报考相应的学校和专业。的孩子会话多用维吾尔语,与“民考汉”③与“民考民”相对,“民考汉”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使用汉语言文字印制的试卷,并可以报考相应的学校和专业。的孩子会话则多用汉语。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选用语言时还受交际内容的制约:谈论生活方面问题时多用维吾尔语;谈论工作方面问题时则多用汉语。如果不希望第三者了解谈话内容,会巧妙地转用其不熟悉的语言设置交际屏障。

(二)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语码转换、语码混用的特点

1.维吾尔语夹杂汉语。这种转换十分常见,以至于成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们不知不觉的言语行为。

2.汉语夹杂维吾尔语。这种情况较少见。主要出现在两种情形下:一是对方为汉语水平较高的“民考汉”者;二是对方为略懂维吾尔语的汉族。例如,一位维吾尔族母亲对“民考汉”的自家孩子这样说:

(14)你的语文卷子拿来了没有?keni ap-kela(在哪儿,拿过来)。

(15)别再玩游戏,快考试了,gap angla(听话啊)。

又如,一位维吾尔族同志向懂一点维吾尔语的汉族领导请假时这样说:

(16)主任,今天下午我们亲戚家有个nazir(衲子儿),hammisi(都)去,我请个假。

3.大量汉语专业词语的使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口语中有大量的专业词语,这与她们的社会化程度较高有关。虽然有些有对应的维吾尔语词语,但用汉语指称更为普遍。例如:

4. 与女性生活有关的汉语借词占一定比例。“美容、护理、身材、苗条、减肥、排毒、焗油、保养、美女、帅哥、保姆、大男子主义”等与女性生活关系密切的汉语词,已成为目前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常用的时尚词语。例如:

(20)美容店ga berip yuzimizni护理kilip kelayli.(去美容店把脸护理一下。)

(21)身材lrigiz qingsaydak 苗条bolup ketiptu.(你的身材像芹菜一样苗条了。)

5.“非借词”的夹杂使用。“非借词词语”指使用频率较低、尚未正式进入一种语言词汇系统的外来词语。目前,有大量非汉语借词活跃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的口语交际中。例如:

(22)Hazir bizning munasiwitimiz bakbolup kaldi.(现在我们关系很尴尬。)

“尴尬、邋遢、大方、迟钝、个性、崇拜、素质、不对劲儿”等词,目前在维吾尔族语中使用率还很低,而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中已经广为流行。

维汉语码转换和语码混用是目前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口语双语化的典型特征,其特征的强弱取决于语言使用者的双语水平、语言态度、生活环境、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因素。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知识女性双语化程度高,很大部分归因于对市区双语环境的敏感性、社会工作用语的影响以及在家庭生活中与接受双语教育的子女的密切接触。

六、行政领域的语言文字环境——乌鲁木齐市行政单位的用语用字

社会行政领域用语用字是乌鲁木齐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重要方面,对其考察有助于全面了解社会语言生活面貌。调研内容包括:使用语言文字的有关规定;文件用字惯例;大小会议用语惯例;使用翻译情况;内部材料书面用字类型;下属单位上报书面材料所用文字类型;少数民族工作人员书面材料用字类型等等。调研采取实地观察、文献查阅和专人访谈法。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乌鲁木齐市属行政单位,文件印制一般为汉文,少数单位在少数情况下同时使用汉语文和维吾尔语文。大会发言用语过去多为个人根据习惯选择,现场有兼职或专职翻译,现在一般会自动选择汉语;大会会标一般用汉文书写;各种宣传栏多用汉文;标语有单用汉文和兼用维吾尔文两种情况;小型会议用语视与会人员情况而定,与会者中有习惯说汉语者一般使用汉语;单位电脑用语用字以汉语汉文为主;民、汉工作人员之间交流使用汉语;少数民族工作人员之间交流使用本民族语;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具有良好的汉语汉文能力,工作计划、总结、汇报及个人申请等各种书面材料一般能使用汉语文。比较而言,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的汉语口语表达水平普遍好于汉文书写水平。各族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使用汉语汉文已习以为常。

七、乌鲁木齐市社会语言文字生活调研的基本结论

第一,半个多世纪的民汉双语教育在乌鲁木齐市效果明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多民族的公共场所、服务领域、公务活动中的地位得到市民的普遍认可。

第二,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市民一般都能使用两种以上语言,其类型多为三种:“本族语和汉语”“本族语、维吾尔语和汉语”“本族语、哈萨克语和汉语”。汉民族市民一般只会使用汉语。

第三,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市民与汉族市民之间交流选用“汉语”,其他少数民族市民与维吾尔族市民之间交流主要选择“维吾尔语”。

第四,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市民的汉语口语表达水平普遍好于汉文书写水平,其中不少人仍习惯使用本民族语文书写,此与口语双语化、多语化形成较大反差。

第五,乌鲁木齐市属行政单位工作用语一般使用汉语;印发文件以汉文为主,特别重要的文件兼用“汉文-维吾尔文”。

第六,乌鲁木齐市各种牌匾、标示多用“汉-维吾尔”双文书写,少数用“汉-英”双文、“汉-维吾尔-英”三文以及单用“汉文”等。篇幅较大的宣传、告示等用汉语文的比较普遍。

综上,在持续多年的双语学习、双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影响下,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群体的语言价值取向、语言选择行为、语言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描写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语言生活面貌,观察了少数民族群体的语言态度和语言行为变化,考量了民汉双语教育在其社会生活领域潜移默化的影响。

猜你喜欢
维吾尔文牌匾汉文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征稿简则
乐器名称汉文译名小议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西部少数民族语言对阿拉伯文献的译介及其特点
北方文学(2017年36期)2018-01-18 13:10:40
呼和浩特“统一牌匾”行动现大量神翻译店名
《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中TK133叙录辨正
西夏学(2017年1期)2017-10-24 05:32:10
俄一高校挂斯大林牌匾引纠纷
环球时报(2017-06-29)2017-06-29 08:00:10
维吾尔文研究与Android维文阅读器的实现∗
察合台维吾尔文古籍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