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 杨雪程
摘 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互动状态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以市场虚假繁荣为特征的泡沫经济充斥市场,削减了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文章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重庆市巴南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各自发展态势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耦合协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0100-02
1 问题的提出
为缓解当前全国经济增幅放缓的局面,中央、重庆市以及巴南区密集出台了多个促进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文件,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优化协同制定的经济发展策略,对于巴南区贯彻落实中央、重庆精神、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打造主城第三增长极、建成千亿级工业大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实体经济发展态势的剖析,并结合巴南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耦合发展的评价机制并对此加以评价,以期为巴南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作为经济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运行、财富创造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实体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方面。以Goldsmith(1969)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和Mekilmon(1973)的金融抑制(深化)为代表的主流观点主张虚拟经济能够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第二种主张“需求跟进论”(Demandowing),即虚拟经济的发展只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被动反映;二是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Demetriades与Hussein通过实证得出金融与经济增长互为双向影响的结论:在不同制度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虽有不同的结构和运行过程,但二者始终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也会促进金融发展,这与Levine(2004)主张的只有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不谋而合。既有研究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具有反馈影响,可见,二者的协同发展不仅是国家政策有效性的试金石,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鲜剂。
2 耦合评价模型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在规模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产生,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二者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从长远看,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但是一定程度上的背离也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的产物。本文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偶和协调的视角,以反映二者耦合程度的耦合度为指标构建二者之间独立的耦合系统。
其中,C是根据式(1)、(2)、(3)得出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耦合度,T表示实体经济或者虚拟经济的单独发展评价指数。D'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这一指标是在耦合度指标基础上的细化,其指标值涵盖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状态,从极度失调到极度协调,共10个等级的耦合状态。
3 测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第一部分构建的评价模型选择指标体系和相关数据。根据第一部分构建的评价模型选择指标体系和相关数据。衡量实体经济发展的指标主要是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主要是建筑业、工业等行业的产值以及第三产业产值,而虚拟经济的度量指标则与金融密切相关,如金融相关率、资本投入量、金融规模以及金融效率等。其中,资本投入量用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比表示,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金融规模以巴南区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区域实际GDP;金融结构以所有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余额/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来表示;金融效率以贷款余额/存款余额来表示。数据来源自《重庆市统计年鉴》和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表1。
数据显示,2000年的0.2903逐渐上升至2013年的0.5809说明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程度提升,二者出现良性耦合,即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则反哺实体经济。虽然至2013年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然不算太高,为0.5809,但总体上渐入佳境。进一步具体观察,两个系统各自的发展指数评价,可以发现其走势表现为波浪状起伏,两者的缺口逐渐缩小。尤其是自2007年之后,虚拟经济系统在两个系统的耦合关系中表现出较突出的作用,促进了两者的协调性。巴南区作为重庆主城九区之一,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汽摩制造基地和公路物流基地。“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扩大,工业化快速推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8.7亿元,年均增长16.6%。虽然巴南区的第一产业占有相当比重,但第二产业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处于快速转型中,产业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化对金融资本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但与此同时,从评价结果也可以发现,样本期间巴南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仍然偏低。原因在于,巴南区整体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第二产业中过分依赖于汽摩产业、城乡二元经济鸿沟仍然显著,金融机构总量相对匮乏,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农村金融抑制现象比较严重,金融辐射力极其有限,金融中介链条不够完善,导致金融资本流入实体产业仍然存在障碍,需要进一步扫清。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必须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体经济发展,才能促进巴南总体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各类危机的根本实力。
首先,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表现,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本源。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民生的保障、国民素质的提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动力。
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产生,而落后的、超前的虚拟经济都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与实体经济相协调的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因此,要在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前提下实现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最后,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著名的盖洛普理论主张,就业问题将会衍生到社会生活中,即失业人数增加,亦即待就业人数增加,以税收占主导的国家财政收入减少,随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一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可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将是各国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霞辉.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J].世界经济,2004,(1).
[2] 曹源芳.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关系——基于1998—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3] 孙宝文,马衍伟,朱军.双向治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治本之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2).
[4] 高正平.项目培育: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契合互促之道[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6).
摘 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互动状态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以市场虚假繁荣为特征的泡沫经济充斥市场,削减了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文章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重庆市巴南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各自发展态势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耦合协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0100-02
1 问题的提出
为缓解当前全国经济增幅放缓的局面,中央、重庆市以及巴南区密集出台了多个促进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文件,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优化协同制定的经济发展策略,对于巴南区贯彻落实中央、重庆精神、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打造主城第三增长极、建成千亿级工业大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实体经济发展态势的剖析,并结合巴南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耦合发展的评价机制并对此加以评价,以期为巴南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作为经济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运行、财富创造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实体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方面。以Goldsmith(1969)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和Mekilmon(1973)的金融抑制(深化)为代表的主流观点主张虚拟经济能够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第二种主张“需求跟进论”(Demandowing),即虚拟经济的发展只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被动反映;二是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Demetriades与Hussein通过实证得出金融与经济增长互为双向影响的结论:在不同制度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虽有不同的结构和运行过程,但二者始终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也会促进金融发展,这与Levine(2004)主张的只有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不谋而合。既有研究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具有反馈影响,可见,二者的协同发展不仅是国家政策有效性的试金石,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鲜剂。
2 耦合评价模型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在规模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产生,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二者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从长远看,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但是一定程度上的背离也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的产物。本文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偶和协调的视角,以反映二者耦合程度的耦合度为指标构建二者之间独立的耦合系统。
其中,C是根据式(1)、(2)、(3)得出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耦合度,T表示实体经济或者虚拟经济的单独发展评价指数。D'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这一指标是在耦合度指标基础上的细化,其指标值涵盖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状态,从极度失调到极度协调,共10个等级的耦合状态。
3 测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第一部分构建的评价模型选择指标体系和相关数据。根据第一部分构建的评价模型选择指标体系和相关数据。衡量实体经济发展的指标主要是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主要是建筑业、工业等行业的产值以及第三产业产值,而虚拟经济的度量指标则与金融密切相关,如金融相关率、资本投入量、金融规模以及金融效率等。其中,资本投入量用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比表示,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金融规模以巴南区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区域实际GDP;金融结构以所有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余额/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来表示;金融效率以贷款余额/存款余额来表示。数据来源自《重庆市统计年鉴》和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表1。
数据显示,2000年的0.2903逐渐上升至2013年的0.5809说明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程度提升,二者出现良性耦合,即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则反哺实体经济。虽然至2013年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然不算太高,为0.5809,但总体上渐入佳境。进一步具体观察,两个系统各自的发展指数评价,可以发现其走势表现为波浪状起伏,两者的缺口逐渐缩小。尤其是自2007年之后,虚拟经济系统在两个系统的耦合关系中表现出较突出的作用,促进了两者的协调性。巴南区作为重庆主城九区之一,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汽摩制造基地和公路物流基地。“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扩大,工业化快速推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8.7亿元,年均增长16.6%。虽然巴南区的第一产业占有相当比重,但第二产业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处于快速转型中,产业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化对金融资本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但与此同时,从评价结果也可以发现,样本期间巴南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仍然偏低。原因在于,巴南区整体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第二产业中过分依赖于汽摩产业、城乡二元经济鸿沟仍然显著,金融机构总量相对匮乏,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农村金融抑制现象比较严重,金融辐射力极其有限,金融中介链条不够完善,导致金融资本流入实体产业仍然存在障碍,需要进一步扫清。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必须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体经济发展,才能促进巴南总体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各类危机的根本实力。
首先,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表现,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本源。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民生的保障、国民素质的提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动力。
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产生,而落后的、超前的虚拟经济都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与实体经济相协调的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因此,要在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前提下实现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最后,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著名的盖洛普理论主张,就业问题将会衍生到社会生活中,即失业人数增加,亦即待就业人数增加,以税收占主导的国家财政收入减少,随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一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可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将是各国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霞辉.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J].世界经济,2004,(1).
[2] 曹源芳.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关系——基于1998—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3] 孙宝文,马衍伟,朱军.双向治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治本之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2).
[4] 高正平.项目培育: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契合互促之道[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6).
摘 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互动状态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以市场虚假繁荣为特征的泡沫经济充斥市场,削减了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文章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重庆市巴南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各自发展态势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耦合协调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0100-02
1 问题的提出
为缓解当前全国经济增幅放缓的局面,中央、重庆市以及巴南区密集出台了多个促进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文件,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优化协同制定的经济发展策略,对于巴南区贯彻落实中央、重庆精神、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打造主城第三增长极、建成千亿级工业大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实体经济发展态势的剖析,并结合巴南区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构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耦合发展的评价机制并对此加以评价,以期为巴南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作为经济发展的根基,实体经济在促进市场经济稳定运行、财富创造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实体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方面。以Goldsmith(1969)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理论和Mekilmon(1973)的金融抑制(深化)为代表的主流观点主张虚拟经济能够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第二种主张“需求跟进论”(Demandowing),即虚拟经济的发展只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被动反映;二是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关系。Demetriades与Hussein通过实证得出金融与经济增长互为双向影响的结论:在不同制度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虽有不同的结构和运行过程,但二者始终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即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也会促进金融发展,这与Levine(2004)主张的只有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不谋而合。既有研究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具有反馈影响,可见,二者的协同发展不仅是国家政策有效性的试金石,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鲜剂。
2 耦合评价模型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在规模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产生,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二者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从长远看,二者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但是一定程度上的背离也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的产物。本文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偶和协调的视角,以反映二者耦合程度的耦合度为指标构建二者之间独立的耦合系统。
其中,C是根据式(1)、(2)、(3)得出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耦合度,T表示实体经济或者虚拟经济的单独发展评价指数。D'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这一指标是在耦合度指标基础上的细化,其指标值涵盖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状态,从极度失调到极度协调,共10个等级的耦合状态。
3 测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第一部分构建的评价模型选择指标体系和相关数据。根据第一部分构建的评价模型选择指标体系和相关数据。衡量实体经济发展的指标主要是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主要是建筑业、工业等行业的产值以及第三产业产值,而虚拟经济的度量指标则与金融密切相关,如金融相关率、资本投入量、金融规模以及金融效率等。其中,资本投入量用固定资产投资与GDP之比表示,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金融规模以巴南区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区域实际GDP;金融结构以所有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余额/所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来表示;金融效率以贷款余额/存款余额来表示。数据来源自《重庆市统计年鉴》和重庆市巴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见表1。
数据显示,2000年的0.2903逐渐上升至2013年的0.5809说明实体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程度提升,二者出现良性耦合,即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则反哺实体经济。虽然至2013年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然不算太高,为0.5809,但总体上渐入佳境。进一步具体观察,两个系统各自的发展指数评价,可以发现其走势表现为波浪状起伏,两者的缺口逐渐缩小。尤其是自2007年之后,虚拟经济系统在两个系统的耦合关系中表现出较突出的作用,促进了两者的协调性。巴南区作为重庆主城九区之一,是重要的装备制造业、汽摩制造基地和公路物流基地。“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扩大,工业化快速推进,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8.7亿元,年均增长16.6%。虽然巴南区的第一产业占有相当比重,但第二产业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处于快速转型中,产业结构转型、新型城镇化对金融资本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但与此同时,从评价结果也可以发现,样本期间巴南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仍然偏低。原因在于,巴南区整体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第二产业中过分依赖于汽摩产业、城乡二元经济鸿沟仍然显著,金融机构总量相对匮乏,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健全,农村金融抑制现象比较严重,金融辐射力极其有限,金融中介链条不够完善,导致金融资本流入实体产业仍然存在障碍,需要进一步扫清。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必须认识到只有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体经济发展,才能促进巴南总体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各类危机的根本实力。
首先,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表现,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本源。实体经济的发展为民生的保障、国民素质的提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动力。
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实体经济决定虚拟经济的产生,而落后的、超前的虚拟经济都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与实体经济相协调的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因此,要在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前提下实现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最后,实体经济的发展在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著名的盖洛普理论主张,就业问题将会衍生到社会生活中,即失业人数增加,亦即待就业人数增加,以税收占主导的国家财政收入减少,随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一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可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将是各国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霞辉.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J].世界经济,2004,(1).
[2] 曹源芳.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关系——基于1998—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3] 孙宝文,马衍伟,朱军.双向治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治本之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12).
[4] 高正平.项目培育: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契合互促之道[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