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2014-10-29 21:18杨树彬
关键词:建构主义

杨树彬

【摘要】 建构主义就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这种理论对21世纪的数学教学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大大解放了教育者的思想。建构主义为数学教学观和数学学习观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数学学习观 数学教学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7-005-01

建构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后迅速发展,对当时的很多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界中产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的革新更是引起了教育家的广泛关注。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到目前仍然是历久弥新的话题,吸引着无数的一线教育者践行着,摸索着,发展着。建构主义主张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被教育者的认知发展。他认为,被教育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被教育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数学教学,需要从数学“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两方面进行思考。

一、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观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有着本质的不同。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构造过程。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批判的活动。在涉及到新知识点时,教师和学生都在对双方持有的观点进行批判,教师的教学过程,便是说服学生的过程,使学生“顺应”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公式的讲授并非如白纸涂鸦般介绍给学生,而是打破学生脑中的固有知识框架,帮助学生完善合理、富有逻辑的新知识体系的过程。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中,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1. 互动性

师生要通过一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多向交流,具有互动性特点。教师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实例促使学生的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从形式上表现为师生间的交互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与媒体问的互动活动;从类别上表现为情感互动、行为性互动,更重要的是思维的互动;在课堂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对话、互相讨论,都能达到这种效果。

2. 形成性

教学是具有形成性的,教育活动并非一蹴而就,也非单方面的注入。教学的形成性可从形成性教学活动、形成性的教学成果、形成性的教学评估三方面进行理解。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打破、知识重建过程是具有形成性的,这要求教师要循序渐进,教学活动是一来一回的相互配合,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构建知识;教学成果也是具有形成性的,在教学过程中,纸质版的教学成果固然客观,而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方法的掌握与使用,也是教学成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逐步发展的,需要教师长时间持续引导;教学评估作为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考核,也是具有形成性的,每个老师均有各自的教学方法,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对老师进行评估的时候,应注意其形成性,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建构,和学生知识的建构不同的是,教师的建构具有形成性,是有目的、有步骤的理性建构,一些老教师之所以教学成果显著,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评估教师的教学时,横向同级部测评有必要,但纵向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成绩提高,更不可忽视。

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数学学习观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碰到令人苦恼的现象,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平时课上可怜地练习一遍又一遍的题目,到考试时仍然出错。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解释这种状况,学习不应看成是学生对老师提及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社会的主动建构。我们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有了新的解释,这种“掌握”并不是指学生可以正确接收到教师表达的意思,而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传统的填压式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导致对学生学习观的理解有了偏颇,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得大汗淋漓,学生在座位上不闻不问,毫不关心;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学生掌握数学思维,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学生仍然认为数学是死记硬背的枯燥符号。在高考完后,短时间内便将数年学习的数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迅速弱化。因此,在学习时,应注意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意将知识“嫁接”到学生身上,并帮助内化为其自身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场教学革命,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教学的目标被“意义建构”所取代,数学建构理论认为“作为认识客体的数学知识是不能被传授的”教师只不过是向学生头脑里嵌入一个外部结构,这个外部结构只有经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内化,取得与原有认知结构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后才能获得心理上的意义。在这种教学观和学习观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转变教学思想,而且要注意教学策略、评估方式的使用,支架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法等常见的教学策略可以为建构理论提供支撑,另外,在教学评估方面,形成性评估等注重过程的评估方法将对教学活动产生良好的反馈。

[ 参 考 文 献 ]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

[2]齐彩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学习策略,东京文学,2011,12.

[3]陈天伦,建构主义观点下的数学教学活动,读写算,201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语境词汇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英语语法教学的建构主义策略浅谈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