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对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4-10-29 17:11张跃海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25期
关键词:诊断

张跃海等

[摘要] 目的 分析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影像学征象,评价肺内多发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经临床确诊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51例(肺尘埃沉着病组)及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48例(粟粒性肺转移瘤组)的CT资料,观察小结节的分布类型、分布区域、分布特征与肺部合并征。 结果 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肺气肿、磨玻璃征与叶间裂增厚发生率(82.35%、27.45%、45.10%)均明显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0.00%、8.3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的中上肺野小结节、钙化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小结节中下肺野、内中外带所占比例及多发空洞发生率明显低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的淋巴管周围分布比例(88.24%)、边缘清晰(86.27%)与磨玻璃征发生率(27.45%)明显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8.33%、70.83%、8.33%),而小结节随机分布、大小均匀、分布均匀、密度均所在比例显著低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征象特点明显,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CT;肺尘埃沉着病;粟粒性肺转移瘤;诊断

[中图分类号] R1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9(a)-0035-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T imaging signs of pneumoconiosis and miliary lung metastases, and evaluat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value of multiple small nodules in the lung. Methods CT data of 51 cases of pneumoconiosis patients (pneumoconiosis group) and 48 patients with miliary lung metastases (miliary lung metastases group)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Rui'an Cit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odules typ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ung consolid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pulmonary emphysema, ground glass feature and the leaf crack thickening in the pneumoconiosis group were 82.35%, 27.45% and 45.10% respectively,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miliary lung metastases group (0.00%, 8.33%, 0.00%),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alcific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nodule in upper middle of pneumoconiosis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miliary lung metastases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roportion of nodule in the middle-lower and middle-outer and ratio of multiple cavity in interior lung field in miliary lung of the pneumoconios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miliary lung metastases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around distribution proportion of lymph-vessel, edge definition and ground glass chippings distribution in pneumoconiosis group (88.24%, 86.27%, 27.45%)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miliary lung metastases group (8.33%, 70.83%, 8.33%), and the proportion of nodule with random distribution, uniform size, uniform distribution, density uniform of pneumoconios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miliary lung metastases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Pneumoconiosis and miliary lung metastases are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on characteristic CT signs, CT has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two.

[Key words] CT; Pneumoconiosis; Miliary lung metastases; Diagnosis

随着高分辨率CT在胸部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肺部细微结构的变化的显示率得以明显提高,其可清晰显示患者的小结节的边缘、面积、内部特征及与肺小叶相关性,有利于肺弥漫性微小节病变类疾病的鉴别诊断[1]。肺尘埃沉着病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特征,是危及中国工人健康的主要职业病,粟粒性肺转移瘤是由肺癌、直肠癌、甲状腺癌、结肠癌、肝癌、乳腺癌等富血管肿瘤病变组织转移至肺部,两种病症的临床常用诊断方法为胸部X线片与螺旋CT,受影像学技术空间分辨率以及两种疾病均为弥漫性小结节的相同影像学征象限制,临床治疗中对两者的诊断存在误诊、漏诊等现象,严重影响两者的鉴别诊断与临床治疗预后效果[2-11]。本研究主要对经临床确诊为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经临床确诊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51例(肺尘埃沉着病组),其中男女比例为48∶3;年龄42~79岁,平均(63.84±5.39)岁;暴露于粉尘时间5~25年,平均(12.15±4.68)年;肺尘埃沉着病临床分期为Ⅰ期8例,Ⅱ期23例,Ⅲ期20例;职业工种为煤工26例,凿岩工9例,石工7例,放炮工5例,清砂工3例,翻砂工1例;临床表现为低热21例,咯血18例,咳嗽48例,呼吸困难37例,胸闷气喘41例。选取同期我院经临床证实的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48例(粟粒性肺转移瘤组),其中男女比例为38∶10;年龄42~75岁,平均(63.49±5.34)岁;原发肿瘤为肺癌27例,直肠癌6例,甲状腺癌6例,结肠癌6例,肝癌4例,乳腺癌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在我院接受高分辨率CT片检查且资料完整;经相关治疗方案治疗有效者;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经临床及CT征象证实且均为弥漫性结节;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经临床与病理活检证实为原发肿瘤;患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

肺尘埃沉着病的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7月,原卫生部发布的新版《尘肺病诊断标准》[3]。新标准将肺尘埃沉着病根据,X线胸片表现分为三期:Ⅰ期肺尘埃沉着病是指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Ⅱ期肺尘埃沉着病是指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Ⅲ期肺尘埃沉着病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 mm,短径不小于10 mm;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排除标准:临床证实为粟粒性肺结核、粟粒性细支气管肺细胞癌等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疾病者;因血行转移性肺癌与胶原疾病引发肺粟粒结节者;经相关治疗无效或死亡者;CT影像学资料缺失者;不配合检查方案实施者[3]。

1.3 仪器与方法

患者均取仰卧体位,双手上举过头,均于深吸气末自肺尖至肺底行HRCT扫描(Somatom AR.starCT扫描机,德国西门子),层厚参数设定为1.5 mm,层间隔间距为10 mm,电流83 mA,电压130 kV,扫描时间0.5 s。图像重建采用高分辨率重建法;肺部病变观察窗位600 Hu,窗宽1600 Hu;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观察窗位35 Hu,窗宽400 Hu[4]。由3名胸部放射学诊断经验超3年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行个别诊断,2个以上一致诊断作最终结果。

1.4 观察指标

小结节病变分布类型:小叶中心分布、淋巴管周围分布、随机分布;小结节病变分布区域:全肺野、中上肺野、中下肺野,内中外带均匀分布、内中带、中外带;小结节病变分布特征:大小均匀、分布均匀、密度均匀、边缘清晰、钙化、多发空洞;肺部合并征象:磨玻璃征;小叶间隔增厚、叶间裂增厚、胸膜增厚、肺气肿、团块、肺门与淋巴结异常。

1.5 判断标准

团块:面积≥2 cm2;肺野上中下分界按照第2、4肋骨前端下缘水平线;肺纵隔按照三等分原则分为内、中、外三带[5-7]。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小结节病变类型分布情况

两组患者的小结节病变类型为小叶中心分布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的淋巴管周围分布比例明显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随机分布比例显著低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小结节病变区域分布情况

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中上肺野与内中带小结节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粟粒性转移瘤组;中下肺野、内中外带与中外带所占比例显著低于粟粒性转移瘤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小结节病变分布特征情况

两组患者的钙化、大小均匀、分布均匀、密度均匀、边缘清晰与多发空洞小结节病变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肺部合并征的CT征象

两组患者团块、胸膜增厚、淋巴结增大、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的肺气肿、磨玻璃征及夜间裂增厚发生率明显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肺尘埃沉着病指的是因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部沉积潴留,进而引发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疾病,是危及中国工人健康的主要职业病[8]。粟粒性肺转移瘤是由肺癌、直肠癌、甲状腺癌、结肠癌、肝癌、乳腺癌等富血管肿瘤病变组织转移至肺部,其发生率与原发肿瘤生物学特性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存在相关性。两种病症的临床常用诊断方法为胸部X线片与螺旋CT,受影像学技术空间分辨率以及两种疾病均为弥漫性小结节的相同影像学征象限制,导致临床治疗中对两者的诊断存在误诊、漏诊等现象,严重影响两者的鉴别诊断与临床治疗预后效果[9-11]。在本研究中,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均行高分辨率CT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CT通过缩小扫描视野与扫描厚度,采用高分辨骨密度算法重建影像学图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CT检查的空间分辨率较低的不足,且能够明显提高肺小叶水平中的肺部细微结构变化的显示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小结节病变类型为小叶中心区分布6例(11.76%),淋巴管周围分布45例(88.24%),无随机分布类型;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3种小结节病变类型均存在,其中最主要类型为随机分布(85.42%)。由此可见,肺尘埃沉着病为淋巴管周围分布结节,粟粒性转移瘤为随机分布结节,表明小结节分布类型可作为两者的鉴别诊断参考因子之一,有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小结节病变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肺尘埃沉着病的CT影像学征象表现为粟粒结节弥漫性分布,集中分布于中上肺野区与内中带,分析原因可能与淋巴引流以及机体对粉尘的自我清除能力有相关性。淋巴引流的主要动力来源是肺动脉高压,且受胸壁运动与呼吸运动影像,导致外侧胸壁的淋巴管壁压力明显大于内中带,中上肺野的淋巴引流显著少于下肺野区,相应减弱机体在上述两区域的清除能力,进而表现出小结节优势分布[12-14]。本研究结果同时得出,粟粒性肺转移瘤的影像学征象表现的优势分布区域为中下肺野、内中外带以及中外带。此影像学表现与机体血液供应以及肺脏自身的解剖结构特点有相关性,机体肺血的正常肺部为下多、上少,肺小动脉主要存在于肺外周,且肺转移瘤主要的转移途径为血行转移,表现其结节多分布于中下肺野与中外带。

同时,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小结节病变分布特征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肺尘埃沉着病的结节特点主要为钙化、边缘清晰,其与肺尘埃沉着病的病理基础有密切相关性。肺尘埃沉着病主要是外部粉尘颗粒潴留与肺部,引发淋巴结内胶原纤维的增生,并压迫肺部供血动脉,导致肺部组织换死,进而增加钙质在淋巴结边缘窦内的沉积数量,最终形成淋巴结钙化。且粟粒性肺转移瘤的结节分布特点为结节大小、密度与分布均较均匀且存在多发空洞的显著特点,分析原因可能与原发肿瘤的病变组织进入血液的数量与次数相对于每一机体是定量值有关。本研究结果两种疾病的结节病变特征与既往的大量研究成果类似,进一步证实结节病变可作为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转移瘤患者的CT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15-17]。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肺部合并征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的肺气肿发生率(82.35%)与叶间裂增厚发生率(45.10%)均明显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肺气肿与叶间裂增厚在两者中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依据。同时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磨玻璃征发生率(27.45%)较粟粒性肺转移瘤(8.33%)高,但因发现例数较少,存在局限性,对肺尘埃沉着病以及粟粒性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待临床与病理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肺尘埃沉着病的CT影像学征象特征表现为:淋巴管周围分布结节、结节区域集中在中上肺野与内中带、结节特征为淋巴结钙化与边缘清晰、易引发肺气肿与叶间裂增厚肺部合并征;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影像学征象特征表现为:随机分布结节、结节优势区域为中下野与中外带、结节特征为多发空洞以及结节大小、密度与分布均匀、肺部合并征无特异性。因此,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影像学征象存在明显差异,有助于提高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李强,李恩春,陈鸿,等.胸膜下透亮带在CT诊断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中价值[J].中国职业医学,2013, 40(1):32-34.

[2] 顾志娟,张永林.兔煤工尘肺模型HR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91-92.

[3] 常红生,张永林,张建伟,等.兔煤尘肺各期高分辨率CT与肺巨噬细胞含量的相关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 12(12):1566-1568.

[4] 陈玉珺,李建设,孙倩,等.高分辨CT(HRCT)对尘肺病早期肺间质改变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8):38-39.

[5] Suhail R,Alexey A,Ioannis V,et al. Pictorial essay:multinodular disesse A high-resolution CT scan diagnostic algo-rithm [J]. Chest,2006,24(12):350-354.

[6] 郭彩凤,翟建中,孙道光,等.煤工尘肺合并肺癌的磁共振诊断思路与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3):32-33.

[7] 丁爱兰,孙迎迎,代兰兰,等.肢体软组织Morel-Lavallée损伤的低场MRI表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23(2):257-264.

[8] Sakai M,Murayama S,Gibo M,et al. Can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images with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 help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micronodular distribution of focal and diffuse infiltrative lung diseases?[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2005,9(8):5-8.

[9] 肖树恺,白君,向子云,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排螺旋CT表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24(1):1407-1409.

[10] 杜有民.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CT鉴别特征[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89-90.

[11] 周生保.X线及CT在肺内多发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6):89-90.

[12] 宋承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X线及HRCT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50-1351.

[13] 董春娇,李小佼,谷春花,等.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观察肺间质病变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 23(3):408-411.

[14] 齐守良,司广磊,岳勇,等.基于胸部CT图像的肺结节分割[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4,33(1):29-34,40.

[15] 刘琳,韩英,唐志全,等.弥漫性肺疾病高分辨CT与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的对照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1, 24(9):67-68.

[16] 张浩.HRCT在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6-67.

[17] 常莎,王瑞平.基于CT三维图像的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3,32(1):12-16.

(收稿日期:2014-05-19 本文编辑:任 念)

3 讨论

肺尘埃沉着病指的是因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部沉积潴留,进而引发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疾病,是危及中国工人健康的主要职业病[8]。粟粒性肺转移瘤是由肺癌、直肠癌、甲状腺癌、结肠癌、肝癌、乳腺癌等富血管肿瘤病变组织转移至肺部,其发生率与原发肿瘤生物学特性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存在相关性。两种病症的临床常用诊断方法为胸部X线片与螺旋CT,受影像学技术空间分辨率以及两种疾病均为弥漫性小结节的相同影像学征象限制,导致临床治疗中对两者的诊断存在误诊、漏诊等现象,严重影响两者的鉴别诊断与临床治疗预后效果[9-11]。在本研究中,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均行高分辨率CT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CT通过缩小扫描视野与扫描厚度,采用高分辨骨密度算法重建影像学图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CT检查的空间分辨率较低的不足,且能够明显提高肺小叶水平中的肺部细微结构变化的显示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小结节病变类型为小叶中心区分布6例(11.76%),淋巴管周围分布45例(88.24%),无随机分布类型;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3种小结节病变类型均存在,其中最主要类型为随机分布(85.42%)。由此可见,肺尘埃沉着病为淋巴管周围分布结节,粟粒性转移瘤为随机分布结节,表明小结节分布类型可作为两者的鉴别诊断参考因子之一,有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小结节病变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肺尘埃沉着病的CT影像学征象表现为粟粒结节弥漫性分布,集中分布于中上肺野区与内中带,分析原因可能与淋巴引流以及机体对粉尘的自我清除能力有相关性。淋巴引流的主要动力来源是肺动脉高压,且受胸壁运动与呼吸运动影像,导致外侧胸壁的淋巴管壁压力明显大于内中带,中上肺野的淋巴引流显著少于下肺野区,相应减弱机体在上述两区域的清除能力,进而表现出小结节优势分布[12-14]。本研究结果同时得出,粟粒性肺转移瘤的影像学征象表现的优势分布区域为中下肺野、内中外带以及中外带。此影像学表现与机体血液供应以及肺脏自身的解剖结构特点有相关性,机体肺血的正常肺部为下多、上少,肺小动脉主要存在于肺外周,且肺转移瘤主要的转移途径为血行转移,表现其结节多分布于中下肺野与中外带。

同时,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小结节病变分布特征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肺尘埃沉着病的结节特点主要为钙化、边缘清晰,其与肺尘埃沉着病的病理基础有密切相关性。肺尘埃沉着病主要是外部粉尘颗粒潴留与肺部,引发淋巴结内胶原纤维的增生,并压迫肺部供血动脉,导致肺部组织换死,进而增加钙质在淋巴结边缘窦内的沉积数量,最终形成淋巴结钙化。且粟粒性肺转移瘤的结节分布特点为结节大小、密度与分布均较均匀且存在多发空洞的显著特点,分析原因可能与原发肿瘤的病变组织进入血液的数量与次数相对于每一机体是定量值有关。本研究结果两种疾病的结节病变特征与既往的大量研究成果类似,进一步证实结节病变可作为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转移瘤患者的CT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15-17]。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肺部合并征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的肺气肿发生率(82.35%)与叶间裂增厚发生率(45.10%)均明显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肺气肿与叶间裂增厚在两者中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依据。同时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磨玻璃征发生率(27.45%)较粟粒性肺转移瘤(8.33%)高,但因发现例数较少,存在局限性,对肺尘埃沉着病以及粟粒性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待临床与病理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肺尘埃沉着病的CT影像学征象特征表现为:淋巴管周围分布结节、结节区域集中在中上肺野与内中带、结节特征为淋巴结钙化与边缘清晰、易引发肺气肿与叶间裂增厚肺部合并征;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影像学征象特征表现为:随机分布结节、结节优势区域为中下野与中外带、结节特征为多发空洞以及结节大小、密度与分布均匀、肺部合并征无特异性。因此,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影像学征象存在明显差异,有助于提高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李强,李恩春,陈鸿,等.胸膜下透亮带在CT诊断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中价值[J].中国职业医学,2013, 40(1):32-34.

[2] 顾志娟,张永林.兔煤工尘肺模型HR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91-92.

[3] 常红生,张永林,张建伟,等.兔煤尘肺各期高分辨率CT与肺巨噬细胞含量的相关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 12(12):1566-1568.

[4] 陈玉珺,李建设,孙倩,等.高分辨CT(HRCT)对尘肺病早期肺间质改变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8):38-39.

[5] Suhail R,Alexey A,Ioannis V,et al. Pictorial essay:multinodular disesse A high-resolution CT scan diagnostic algo-rithm [J]. Chest,2006,24(12):350-354.

[6] 郭彩凤,翟建中,孙道光,等.煤工尘肺合并肺癌的磁共振诊断思路与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3):32-33.

[7] 丁爱兰,孙迎迎,代兰兰,等.肢体软组织Morel-Lavallée损伤的低场MRI表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23(2):257-264.

[8] Sakai M,Murayama S,Gibo M,et al. Can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images with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 help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micronodular distribution of focal and diffuse infiltrative lung diseases?[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2005,9(8):5-8.

[9] 肖树恺,白君,向子云,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排螺旋CT表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24(1):1407-1409.

[10] 杜有民.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CT鉴别特征[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89-90.

[11] 周生保.X线及CT在肺内多发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6):89-90.

[12] 宋承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X线及HRCT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50-1351.

[13] 董春娇,李小佼,谷春花,等.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观察肺间质病变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 23(3):408-411.

[14] 齐守良,司广磊,岳勇,等.基于胸部CT图像的肺结节分割[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4,33(1):29-34,40.

[15] 刘琳,韩英,唐志全,等.弥漫性肺疾病高分辨CT与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的对照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1, 24(9):67-68.

[16] 张浩.HRCT在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6-67.

[17] 常莎,王瑞平.基于CT三维图像的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3,32(1):12-16.

(收稿日期:2014-05-19 本文编辑:任 念)

3 讨论

肺尘埃沉着病指的是因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部沉积潴留,进而引发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疾病,是危及中国工人健康的主要职业病[8]。粟粒性肺转移瘤是由肺癌、直肠癌、甲状腺癌、结肠癌、肝癌、乳腺癌等富血管肿瘤病变组织转移至肺部,其发生率与原发肿瘤生物学特性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存在相关性。两种病症的临床常用诊断方法为胸部X线片与螺旋CT,受影像学技术空间分辨率以及两种疾病均为弥漫性小结节的相同影像学征象限制,导致临床治疗中对两者的诊断存在误诊、漏诊等现象,严重影响两者的鉴别诊断与临床治疗预后效果[9-11]。在本研究中,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均行高分辨率CT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CT通过缩小扫描视野与扫描厚度,采用高分辨骨密度算法重建影像学图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CT检查的空间分辨率较低的不足,且能够明显提高肺小叶水平中的肺部细微结构变化的显示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小结节病变类型为小叶中心区分布6例(11.76%),淋巴管周围分布45例(88.24%),无随机分布类型;粟粒性肺转移瘤患者3种小结节病变类型均存在,其中最主要类型为随机分布(85.42%)。由此可见,肺尘埃沉着病为淋巴管周围分布结节,粟粒性转移瘤为随机分布结节,表明小结节分布类型可作为两者的鉴别诊断参考因子之一,有利于缩小鉴别诊断范围。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小结节病变区域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肺尘埃沉着病的CT影像学征象表现为粟粒结节弥漫性分布,集中分布于中上肺野区与内中带,分析原因可能与淋巴引流以及机体对粉尘的自我清除能力有相关性。淋巴引流的主要动力来源是肺动脉高压,且受胸壁运动与呼吸运动影像,导致外侧胸壁的淋巴管壁压力明显大于内中带,中上肺野的淋巴引流显著少于下肺野区,相应减弱机体在上述两区域的清除能力,进而表现出小结节优势分布[12-14]。本研究结果同时得出,粟粒性肺转移瘤的影像学征象表现的优势分布区域为中下肺野、内中外带以及中外带。此影像学表现与机体血液供应以及肺脏自身的解剖结构特点有相关性,机体肺血的正常肺部为下多、上少,肺小动脉主要存在于肺外周,且肺转移瘤主要的转移途径为血行转移,表现其结节多分布于中下肺野与中外带。

同时,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小结节病变分布特征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肺尘埃沉着病的结节特点主要为钙化、边缘清晰,其与肺尘埃沉着病的病理基础有密切相关性。肺尘埃沉着病主要是外部粉尘颗粒潴留与肺部,引发淋巴结内胶原纤维的增生,并压迫肺部供血动脉,导致肺部组织换死,进而增加钙质在淋巴结边缘窦内的沉积数量,最终形成淋巴结钙化。且粟粒性肺转移瘤的结节分布特点为结节大小、密度与分布均较均匀且存在多发空洞的显著特点,分析原因可能与原发肿瘤的病变组织进入血液的数量与次数相对于每一机体是定量值有关。本研究结果两种疾病的结节病变特征与既往的大量研究成果类似,进一步证实结节病变可作为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转移瘤患者的CT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15-17]。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肺部合并征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肺尘埃沉着病组患者的肺气肿发生率(82.35%)与叶间裂增厚发生率(45.10%)均明显高于粟粒性肺转移瘤组(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肺气肿与叶间裂增厚在两者中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依据。同时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磨玻璃征发生率(27.45%)较粟粒性肺转移瘤(8.33%)高,但因发现例数较少,存在局限性,对肺尘埃沉着病以及粟粒性肺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待临床与病理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肺尘埃沉着病的CT影像学征象特征表现为:淋巴管周围分布结节、结节区域集中在中上肺野与内中带、结节特征为淋巴结钙化与边缘清晰、易引发肺气肿与叶间裂增厚肺部合并征;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影像学征象特征表现为:随机分布结节、结节优势区域为中下野与中外带、结节特征为多发空洞以及结节大小、密度与分布均匀、肺部合并征无特异性。因此,肺尘埃沉着病与粟粒性肺转移瘤的CT影像学征象存在明显差异,有助于提高两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李强,李恩春,陈鸿,等.胸膜下透亮带在CT诊断尘肺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中价值[J].中国职业医学,2013, 40(1):32-34.

[2] 顾志娟,张永林.兔煤工尘肺模型HR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91-92.

[3] 常红生,张永林,张建伟,等.兔煤尘肺各期高分辨率CT与肺巨噬细胞含量的相关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 12(12):1566-1568.

[4] 陈玉珺,李建设,孙倩,等.高分辨CT(HRCT)对尘肺病早期肺间质改变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8):38-39.

[5] Suhail R,Alexey A,Ioannis V,et al. Pictorial essay:multinodular disesse A high-resolution CT scan diagnostic algo-rithm [J]. Chest,2006,24(12):350-354.

[6] 郭彩凤,翟建中,孙道光,等.煤工尘肺合并肺癌的磁共振诊断思路与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3):32-33.

[7] 丁爱兰,孙迎迎,代兰兰,等.肢体软组织Morel-Lavallée损伤的低场MRI表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23(2):257-264.

[8] Sakai M,Murayama S,Gibo M,et al. Can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images with multi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 help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micronodular distribution of focal and diffuse infiltrative lung diseases?[J].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2005,9(8):5-8.

[9] 肖树恺,白君,向子云,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多排螺旋CT表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24(1):1407-1409.

[10] 杜有民.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CT鉴别特征[J].中国医药导报,2012,9(5):89-90.

[11] 周生保.X线及CT在肺内多发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6):89-90.

[12] 宋承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X线及HRCT的诊断价值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350-1351.

[13] 董春娇,李小佼,谷春花,等.低剂量高分辨CT扫描观察肺间质病变的可行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 23(3):408-411.

[14] 齐守良,司广磊,岳勇,等.基于胸部CT图像的肺结节分割[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4,33(1):29-34,40.

[15] 刘琳,韩英,唐志全,等.弥漫性肺疾病高分辨CT与多排螺旋CT薄层重组的对照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1, 24(9):67-68.

[16] 张浩.HRCT在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66-67.

[17] 常莎,王瑞平.基于CT三维图像的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3,32(1):12-16.

(收稿日期:2014-05-19 本文编辑:任 念)

猜你喜欢
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