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
角饮不解
◎张正
《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篇《蛇与牧童的恩怨》,提到一则“俚谚”:“角力不解,必同仆地。角饮不解,必同沉醉。”意思是说,两个人打斗不止,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同时倒地;两个人斗酒不止,也必然是最后都烂醉如泥。这则民间俗语,现代文字中已很少读到,人们似乎也忘记了俗语所揭示的浅显道理。
我一向认为,人对酒精的反应,应该大同小异。能喝多喝少,有个体差异,更主要的是性格不同。君不见,有人经过几次“破坏性试验”,酒量大增,其实并非酒量在增,而是心理有所调整,性格在变,胆量在增。人的生理机能,怎就那么容易变化了?
酒喝多了,人不舒服,这是肯定的,只是不舒服的程度彼此有区别而已。明明知道这个道理,许多人还是愿意在酒桌上左劝右劝、相持不下,不喝个翻江倒海、人仰马翻,绝不罢休。这是大没有必要的。如果每次这样、经常这样,只能伤害自己的身体,还迟早会误事、出事——因喝酒影响工作,做出不该做的事情来,甚而发生意外,那更不是喝酒的初衷了。
醉后方知酒浓。酒桌上,常有人酒后失言、失态,我喜欢劝人少喝,量力而饮。我有句“绕口令”式的名言:喝酒有些正常反应是正常的,喝酒喝出不正常的反应那就不正常了。
医学上不绝对禁止喝酒,提倡适量饮酒,如此,促进血液循环,有益身体健康。一次究竟喝多少酒为适量?大多专家认为,一个成年人,一天喝一两左右白酒即为适量。这个量算是比较小的,在许多场合,这个喝法,酒桌上的气氛往往调动不起来,适当放开一点也未尝不可。但不管怎么说,喝酒不能过量。否则,就是酗酒,就要伤肝损胃。我的父亲年轻时善饮,进入老年,只喝“保健酒”,他的主张是:酒喝三口,浑身都有。不无道理。
“角饮不解,必同沉醉”,酒桌上斗酒,看似英勇,实为不理智。人生的战场,多着呢,何必在一两杯小酒上争个高下。赢了如何?输了又如何?人世间的许多事情,还是退一步天地宽。退一步,有时力量更强大。
前些天,不知是在哪本小书上,看到一则短文,说几个僧徒学画,画了一幅《龙虎斗》,画得很好,可怎么看,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没有神韵。后来,他们的师父一语道破“天机”:龙虎相斗,龙的头必定是向后退缩一点再发力的,老虎的头也必定是先低下一点的。众僧徒恍然大悟。
人生的道理正是这样,事事冲在前,事事不示弱,事事占便宜,事事心满意足,怎么可能!退一小步,是为了前进几大步;小事上吃点亏,是为了大事上能把握好,这是抓大放小的策略。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最终两败俱伤的事见得多了,不仅酒桌上如此。
中国人请客吃饭,离不开酒,所谓无酒不成宴,这是一种文化现象。至于有人把劝客多喝酒看作是“艺术”,我不认可。依我看,这个“艺术”水准还是低一点好。许多人酒喝多了丑态百出,同桌的人、家人为之尴尬,甚至身受其害,我相信,那些醉后清醒过来的人,难免为自己的“可爱”后悔。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