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琼
摘 要: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过去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投资驱动和出口带动,但是投资和出口过旺而消费需求不足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所以,我国经济增长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一直低迷,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其中的重要原因是财税体制不合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必须完善现行的财税政策。
关键词:居民;消费需求;改革;财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2010年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经济大国。但是这种高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出口和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我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支出占GDP之比)长期在35%~50之间徘徊,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一数据大多高于60%,发达国家高达80%,我国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大量的事实和现象表明,我国这种主要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必须转型。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导致经济外向度过高,加剧经济风险;投资需求只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投资所产生的产能要靠最终消费需求来吸收和消化,我国由于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而导致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投资、生产都是手段,只有消费才是最终目的。消费是否受到重视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提升消费率是改善民生重要手段。但我国的财财税体制不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只有对现行的财税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出台科学的财税政策,才能确保居民消费需求稳步提升。
一、理论分析:财政政策与居民消费率
理论上讲,收入分配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初次分配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劳动者的素质、市场的非完全性及劳动者占有要素的非均衡性等因素,不同的劳动者得到的报酬相差很大。根据凯恩斯的边际消费递减理论,收入差距越大,造成社会整体消费不足,因为低收入者消费倾向高而无消费能力,高收入者消费能力强而消费倾向低。再次分配主要由政府的财政政策来实现。即通过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两条路径在社会各阶层中实现财富的再分配。
就财政“收入”来说,首先是应该收多少,即财政收入总量问题。财政收入的总量问题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有两方面。
一方面财政收入的总量越大,表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越强,如果再分配的时候能做到社会财富分配均等化,就能其对消费率提高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另一方面,财政收入过大,意味着居民即期收入减少,或者在分配的时候并没有实现财富在国民之间分配的“均等化”,则对全体居民的消费率有负面影响。如果政府能倾向性的向高收入者多收税,在财政支出的时候倾向性地向低收入者进行“财政补贴”,这种“均等化”的财富分配有利于提高全体居民的整体消费率。所以说,财政收入征收多少,如何“征收”以及怎样“支出”都会影响社会财富在不同居民之间的分配,进而影响居民消费率。
其次是如何收,即税收结构问题。从财政收入的结构来看,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税收收入分为间接税和直接税。一般而言,直接税以所得税和财产税税种为主体,间接税以商品税税种为主体。直接税是指预期税负不能转嫁的、纳税人与赋税人一致的税种,包括所得税、遗产税和财产税以及赠予税等,其纳税人本人就是负税人;间接税虽然由纳税人负责缴纳,但最终是由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即消费者负担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直接税较符合现代税法税负公平和量能负担原则,对于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具有特殊调节作用。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挥税收自动稳定器等方面特点较为突出。
理论上讲,一国间接税占的比重越小或者说直接税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政策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越直接,越能保证财富在居民收入中的“公平分配”,越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率,反之亦是。
就财政“支出”来说,按其支出功能划分,可分为三类:即投资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保障性支出。
第一类是政府投资性支出,如基础设施、部分重大基础工业项目、区域开发、生态保护以及高新技术开发等领域的支出;
第二类是为了维护公共管理机构正常运转的支出,如国防、公共安全、政府公共机构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即政府消费性支出;
第三类是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社会保险而进行的支出,如转移支付、支农支出、教育卫生支出、社会求助和就业支出等,这一支出具有补贴低收入人群或为公众提供社会保障的功能,事实上起到了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称之为保障性支出。
理论上讲,在以上三类支出中保障性支出越多,保障制度越健全,即倾向于低收入者进行补贴的支出多,将越有助于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还可以减少消费者的支出预期,从而有助于提升提高居民整体消费率;而政府消费性支出的增加,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居民的有效需求下降,即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政府投资支出则有可能因为促进经济增长,从而增加居民就业率和居民收入,进而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率。
二、现实状况:我国现行的财税政策不利于提升居民消费需求
(一)财政收入规模:我国财政收入多居民收入少,不利于提升居民消费需求
生产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样,消费是由消费力与消费关系(消费体制)两个要素构成的。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首先提出“消费力”一词,他理解的消费力就是购买力。凯恩斯分析消费是以收入为前提的,他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就我国财政收入而言,我国财权高度集中,财政收入增长快。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
1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20%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只有7%左右。我国居民税负过重已是不争的事实,美国《福布斯》杂志
2007年发布的一份“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显示,中国税负仅次于法国、比利时,名列世界第三。这显示政府和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差异过大。我国实行分税制以来,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几乎是增速的两倍(如图一所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