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晋娜 刘 慧
目前,成都已经成为业内公认的全国前列、中西部第一的中国会展名城。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两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齐聚蓉城,成都成为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个在同一年度吸引两大盛会落户的城市。”①成都市博览局局长陈琳在成都会展业 (北京)推介会上的发言。成都会展产业已初显腾飞之势。
从产业组织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是指生产具有可替代性的产品 (或服务)的生产者 (厂商)的集合。〔1〕会展业产品的供给主体包括会展公司、会展中心、会展服务公司等,其所提供的产品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同时,在会展企业实际经营中,各类公司的业务也存在交叉,会展企业间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分工。因此,按照严格的产业经济学中关于“产业”的界定,会展产业并不能称为“产业”,而只能是产业的集合。为便于对成都会展产业进行研究,我们适当放宽理论上对产业的约束,将会展产业界定为:从事会展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类企业的总和,包括专业会展公司、会展中心、会展服务公司等。〔2〕
会展业的高速高质发展,可以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物流、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高效发展。会展业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展现出1:9的强大产业带动力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1:10),引得专家学者争相研究并已形成诸多理论成果。会展业也被称为“城市经济助推器”。
本文拟利用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成都会展产业发展阶段进行研究,判断其目前所处阶段及预测未来发展态势,探寻成都会展产业发展规律,从而为其发展战略、发展政策和具体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传统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业生命周期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通常用一条以时间为横轴、以产值为纵轴的坐标中的曲线来进行表示。在成熟期之前,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具有类似S的生长曲线;成熟期之后,产业生命周期的生长曲线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产业长期处于成熟期,形成稳定型行业;另一种类型是产业进入衰退期,逐步退出经济活动。〔3〕
会展产业的产业生命周期与其产品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会展产品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会展场所举办的展览、论坛、新闻发布等一系列有组织的、群众性集会活动的组合。〔4〕会展产品通常以独立的“项目”方式表现出来,一项会展活动结束后,需要策划和组织另一项会展活动,并在会展活动的不断策划和举办过程中提高活动本身、活动主办者、活动承办者等的声誉和价值。鉴于会展产品具有“项目性”的特殊特征,会展产业的生命周期表现为:进入成熟期后,会展产品供给方可以通过不断开发新的会展活动,进行运作模式和产品的创新来吸引更多的新顾客。这使得会展产业在成熟期也会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从而会展业将长期处于成熟期,形成稳定型行业。
会展产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5〕
在形成期,由于产品不成熟,市场前景不明朗,只有少数企业会投资于这个新兴的产业。在位企业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在产品品质上着力不多,从而产品品种单一、质量较低。虽然产业进入壁垒低,但由于企业较少,彼此间竞争程度较弱。这一阶段,因为大众对会展产业缺乏了解,市场规模狭小,导致企业利润微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
在成长期,经过前期开拓,产品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欢迎或偏好,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产业增长率较高。由于市场前景良好且进入壁垒低,大量企业进入,但产业内部集中程度较低,产业内部竞争程度大幅度增强,竞争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通过竞争,产品逐步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在成长期的后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产业集中度开始上升。
在成熟期,通过前期的破产与兼并,企业数量开始稳定下来,每个企业都占有一定比例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产品数量、品种、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需求趋于饱和,产业增长速度放缓。企业间竞争依然激烈,但竞争方式已从价格手段向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消费群体细分、提供高质服务等非价格手段转移。这些竞争手段的实施,也起到了提高产业壁垒的作用,有效地阻止了潜在厂商的进入。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到,竞争者数量、产业规模、市场结构等变量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显现出规律性变化。识别产业生命周期处于哪个阶段,可以通过这些指标来测度。
1.竞争者数量
在会展产业生命周期中,产业中的企业数量呈现出“较少→增加较快→增加较慢→趋于稳定”的过程。
在形成期,只有少数企业会投资于这个新兴的产业。在成长期前期,经过前期开拓,市场展现出良好前景,大量企业进入,企业数量增加较快;在成长期后期,由于企业数量较多,企业间的竞争开始显现。不过,市场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尽管不断有新企业进人,但是,由于大量的企业退出,企业边际进入数量递减,从而企业数量增速变缓。进入成熟期,通过前期的破产与兼并,企业数量开始稳定下来。
2.产业规模
在会展产业生命周期中,产业规模将呈现出“较小→增长较快→增长放缓→稳定”的过程。由于产业规模的大小受到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共同影响,因此,可用供给增长性、需求增长性来对产业规模进行描述。
在形成期,在位企业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在产品品质上着力不多,从而产品品种单一、质量较低。同时,这一阶段因为大众对其缺乏了解,整体市场规模狭小。在成长期,经过前期开拓,产品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欢迎或偏好,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产业增长率较高。在成熟期,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产品数量、品种、质量均有大幅度提高,需求趋于饱和,产业增长速度放缓并逐渐趋于稳定。
3.市场结构
在会展产业生命周期中,产业的市场结构呈现出“较少企业竞争→企业增多,但产品替代性强,类似完全竞争→通过优胜劣汰,出现主导企业,形成一定程度垄断→企业兼并破产,垄断进一步加强,形成寡头垄断”的过程。产业集中度、产业进入壁垒可以较好地刻画出产业的市场结构。
在形成期,虽然产业进入壁垒低,但由于企业较少,彼此间竞争程度较弱,市场集中度较高。在成长期前期,大量企业进入,产业内部竞争大幅度增强,但此时企业多数属于试探性投资,生产规模都不大,产品间的替代性较强,可以大致看成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通过竞争,产品逐步向多样、优质和低价方向发展。在成长期的后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产业集中度开始上升。企业间竞争依然激烈,但竞争方式已从价格手段向提高产品质量、进行消费群体细分、提供高质服务等非价格手段转移。这些竞争手段的实施也起到了提高产业壁垒的作用,有效地阻止了潜在厂商的进入。进入成熟期,大量企业退出市场或被大企业兼并,市场份额逐步被少数几个大企业所占有,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
本文拟依据以上变量在不同产业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来判断成都会展业目前所处阶段及发展趋势。
1.企业绝对数量
表1 2004~2012年成都会展业注册企业数量统计①成都会展业的相关数据是在2003年成都会展办成立之后才可查,所以此处的会展业发展规模的数据起始年限为2004年。数据来源:成都市博览局,此后数据未专做说明的,来源均为成都市博览局。
虽然部分年份的数据无法统计核实,但从已有资料可以看到,从2004年以来,成都会展业注册企业数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2.企业边际数量
图1 2004~2012年成都会展业注册企业边际量变化图②边际量=企业数量变化值/时间变化量,本文将2004年作为第1年,图中纵轴的4即为2007年,其他年份以此类推。企业数量在各年份均为估计值,为便于计算,本文2004年取35,2007年取55,2010年取80,2012年取100。
核算成都会展业企业数量的边际值,其实就是在核算企业的增加速度。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从2004年以来,成都会展业企业数量的增速处于增加状态,即企业数量不仅在增加,而且增加较快;第二,2010年以后的企业增速较前期有较大提高。
产业规模受到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的共同影响。本文分别从供给、需求两个角度采用不同指标来表征成都会展业的产业规模。同时,产业规模的变化还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会展业具有较强的联动效应,与外界联系更为密切。针对这一会展业的特点,仅仅就产业本身研究,其规模显然不够。因此,本文采用拉动系数、产业贡献率两个指标对成都会展业的产业规模进行进一步分析。
1.供给角度指标
供给反映了该产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越强则产业规模越大。具体到会展产业,本文采用成都市会展业年举办会展项目数量与年展览总面积两个指标反映。
(1)年举办会展项目数量
图2 2004~2012年成都会展业年办会展项目数量图③由于2012年确切数据仍未公布,此处采用的是成都市博览局局长母涛介绍的概数。④此图仍将2004年作为第1年,其他年份以此类推。
从图2中可以看到,2003年成都市明确提出要建“会展之都”时,年会展项目数量仅有150个。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2012年,成都市年会展项目数量已达450个。从2004年到2012年,会展项目数量保持了年均14.8%的增长比率,发展较快。而且,从图中还可以看出,2009年之后的年会展项目数量与之前相比,保持了更高的增长速度。
(2)年展览总面积
表2 2007~2012年成都会展业展览总面积统计
表2显示,2007年到2012年,短短六年间,成都市会展业展览总面积翻了近一番,在保持了16%的年均增长率的同时,2010年以后的增速较前段时间又有较大提高。
2.需求角度指标
产业规模的变化,不仅依赖于供给的变化,还会受到需求的影响。需求的增长代表了较大的利润空间、较好的产业前景、较快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具体到会展产业,本文采用外地来蓉参展人数、会展产业产值、产业增长率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1)外地来蓉参展人数
2004年,外地来蓉参展人数仅有40万人次。2009年,这一数据快速攀升至1062万人次。2012年已达1595万人次之多,是十年前的近40倍。外地来蓉参展人数的快速增加,不仅展现出成都会展业逐渐强大的吸引力,更展现出人们对于成都会展业的充分肯定与旺盛需求。
(2)产业产值
产业的产值一方面可以反映产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消费者对于产业的需求程度。需求越大,产业才能将更多的产品售出,产值也才越大。因此,本文将产业产值的增长率作为需求方面的指标来衡量成都会展业的产业规模。
鉴于会展业能发挥强大的带动作用,仅用直接收入不足以说明产业的发展状态。因此,本文采用直接收入与间接收入的合计值来反映成都会展业产值。
表3 2004~2012年成都会展业产值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合计产值从2005年至今,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说明成都会展产业的需求在不断增强、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
(3)产业增长率
产值绝对量可以反映出产业规模的大小,但对于产业规模的变化状况则无法更好地揭示。因此,本文采用产业产值增长率这一指标来对产业规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到,第一,从2004年到2012年的近十年间,成都会展业的合计产值保持了年均34%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成都市GDP年均12%的增长率;第二,除2008年为做好灾后重建、减少地震对会展业带来的损失,成都市采取了各种措施,国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实现了会展业的快速复兴,并较震前有了更大的进步,该年份增长率非常高以外,2009年~2012年的平均环比增长率约为24.85%,较震前的平均环比增长率18.15%增长了近7个百分点。显示出2009年之后,成都会展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3.联动指标
表4 2004~2012年成都会展业拉动系数、产业贡献率核算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一,除2008年拉动系数变化较大外,2005至2007三年,成都会展业的平均拉动系数为1:7.81,2009年至2012年间平均拉动系数为1:8.425,较之前有了8%的提高。第二,产业贡献率的前后变化更为明显,震前的平均产业贡献率为2.35%,震后的产业贡献率达到6.68%,提高了4.33个百分点。
1.产业集中度
最常见、最简单易行的集中度指标是集中率(CRn),公式为:
其中,n表示企业数,Xi表示居于市场第i位的企业的生产额、销售额、资产额等。公式描述了前n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占全产业某一指标的比重,从而可以反映出前n家企业的集中程度。
2010年,年收入超过1亿元的成都会展企业仅有1家,年收入上5000万元的企业仅5家。根据上式,由此可以推算成都会展业的产业集中率:
根据Bain的产业结构衡量标准市场模型可知,10%≤CR4≤30%时属于低度集中市场,CR4〈10%时属于微粒市场。成都会展业的 CR6仅为10.8%,据此可知产业集中程度很低,应处于微粒市场。
2.产业进入壁垒
在整个产业生命周期中,垄断程度越强,行业进入壁垒越高。2012年,成都市注册会展公司近百家,其中,注册资本高于500万元的仅有6家,绝大多数会展企业的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这充分说明,目前,成都会展业的进入壁垒依然很低。这也与前文企业数量在2010年以后有较大增长的分析结论相吻合。
3、竞争手段
虽无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成都会展业企业间是否以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但可以通过产业现状来进行推定。
目前,成都会展业中被国际博览会联盟(UFI)认证的国际专业化展会只有成都国际汽车展一个。节庆活动虽然发展迅速,但影响力较小,参与性较低,还没有一个节事活动成为“全国十大节事活动”。这充分说明,品牌战略还未在成都会展业中得到充分展现。
2012年,成都会展项目数量450个,其中,国际会展项目65个,仅占14.4%。即便是已获得UFI认证的成都国际车展,在2012年的媒体日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外地记者很多之前都没有参加过成都车展。这充分说明,国际化战略在成都会展业中还远未实现。
以上分析均说明,成都会展业企业间的竞争远未进入专业化市场细分、品牌化软实力、国际化知名度竞争的阶段。从近百家企业间激烈竞争,非价格手段未得到广泛采用,可以反推出企业间应该更多地还是在使用价格手段进行竞争。
通过对成都会展业企业绝对数量、边际数量两个指标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2004年至今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的基础上,2010年之后,成都会展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
通过对成都会展业年会展项目数量、年展览总面积、外地来蓉参展人次、产业贡献率、会展产业拉动系数等七个指标的分析,表明成都会展业的产业规模处于不断扩大状态,且2009年之后这种扩大进入了高速期。
通过对产业集中率、进入壁垒、竞争手段三个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到,成都会展业目前企业间的竞争较为激烈,竞争手段仍停留在初期的价格竞争阶段。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成都会展业应是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产业发展阶段中快速增长的成长期,且展现出成长期初期需求扩大迅速、产值增长快、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竞争激烈且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等典型特点。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成都会展业目前处于成长期初期的关键阶段。此时的企业必须尽早确立竞争导向的发展战略,才能在今后即将到来的更为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因此,引导企业确立合理的竞争战略,实现企业彼此错位发展、相互借力发展、抱团集群发展,才能在充分发挥其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为产业的高速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市场化
目前,成都市近7成展会由政府主办,行政色彩较浓。虽然政府主导的模式在前期会展业的快速启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才是产业腾飞的关键所在。
市场化路径包括:第一,着重发挥政府在政策支持、规划引导、行业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会展业发展中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的转变。第二,形成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较强、影响力较大的大型会展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第三,培育一批新兴企业,加强产业内部竞争,推动展会向多样、高效、优质发展。
2.依托本土优势产业,加强展会专业化
纵览中外会展名城,会展业的强势发展无不与本地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紧密关联。成都会展业打造自身特色,实现专业化,也必须立足当地,实现会展业与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的联动发展。
专业化的路径有:一是围绕四川省重点产业,以西博会、软洽会、欧洽会等大型展会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品牌会展在招商引资、技术转让、要素配置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展会专业化水平。二是依托特色产业,办好春季糖酒会、亚太旅游交易会、非遗节、成都国际旅游展等活动,在提升产业升级的同时,突出展会的特色与专业化。
3.引进与自主培育并重,实现会展品牌化
进入成长期,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企业必须形成自我品牌才能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而会展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办展会品牌的知名度。因此,提高展会的知名度,才能实现产业的品牌化。
品牌化路径有二:一是引进高端会展品牌,争取更多国际国内重大会展活动的承办权。二是依托城市特色和优势产业,培育自主会展品牌。可以按照“一产业一主展”思路,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食品、婚庆等领域,加快开发培育新的品牌项目。
4.以重点展会为突破,提升产业国际化
成都会展产业的发展不可能独立于全国、全球会展业发展之外。成都会展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才能为自身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空间。
国际化的路径包括:第一,依托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对照国际先进水准,实现硬件提升与软件升级,并充分发挥两会的“大事件效应”,向全世界宣传成都会展业,展示成都良好的办会办展环境,提升成都对外开放水平。第二,吸引汉诺威、慕尼黑、励展等国际知名展览公司来蓉发展,引进国际办展办会理念、管理经验和人才队伍等。
5.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为产业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产业的高速发展依赖于大量专业人才的存在。目前,四川省内仅有四川大学、成都学院开设了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并且,目前尚无本科毕业生,从业人员基本都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即将进入成长期的会展业显然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人才问题的解决,一要要靠自身培养,二要靠积极引进。在自身培养方面,应在鼓励和支持在蓉高等院校设立本科及更高层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会展职业教育与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在积极引进方面,不仅要直接引进会展高级人才,而且要引进知名国际会展培训机构,实现“输血”与“造血”并重,填补会展业的人才缺口。
除去以上建议外,由于进入成长期后市场竞争加剧,会展企业还必须高度重视展会营销。同时,由于竞争加剧,为规范市场秩序,不仅需要政府做好产业规划,为产业发展提出高屋建瓴式的战略,而且需要会展联盟的出现,加强行业自律。只是这些建议与前面融合度较高,本文不再专门论述。
〔1〕〔4〕刘大可.会展经济学〔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2〕刘大可.中国会展业:理论、现状与政策〔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8.
〔3〕刘婷,平瑛.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8).
〔5〕盖翊中.产业生命周期中产业发展阶段的变量特征〔J〕.工业技术经济,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