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中立”表述:就事论事
关于“七七事变”,2010年公布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书概要,对“七七事变”是这样描述的:最初的交火是偶发事件,在现场对峙的部队一开始达成了临时停火协定,但日本的“支那驻屯军”和关东军将事件视为天赐良机,开始准备借机打垮国民政府,占领整个华北。
在这份报告中,中日学者对这一事件导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这一基本结论没有异议。不同的是,中方学者将“七七事变”置于日本侵华政策的大背景中考察,而日方学者侧重于“就事论事”。
日本历史学者对“七七事变”的研究更多地纠缠于中日两军谁开了第一枪,以及其后战火为何迅速扩大,而甚少提及日本从九一八事变以来的侵华策略大背景。
右翼分子:杜撰“阴谋”
靖国神社游就馆内周而复始地放映着一部50分钟长的纪录片《我们不会忘记》。这部煽情的纳粹式手法纪录片如此描写“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开了第一枪,日本不希望开战,但中国拒绝了日方的和平意愿。随后,中国境内对日恐怖活动不绝,各地发生虐杀日本侨民的事件。
这部纪录片甚至不知羞耻地妄言:“七七事变”的背后是“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阴谋”。
近些年,“日本侨民遭虐杀起因说”被一些颇有影响力的日本右翼分子奉为至宝。日本当前右翼论坛活跃分子渡部升一、樱井良子等编写的《最新日本史》一书将事变后的战火扩大归咎于北京、上海等地发生日本人遇害事件,称日本政府由此下令动用武力保护侨民,并放弃了不扩大战火的方针。
学校教材:信息混乱
日本各公立学校采用最普遍的东京书籍版历史教科书,关于这一事件的描述仅寥寥几笔:“日本控制满洲后,进一步侵入中国北部。1937年7月7日,日中两军在卢沟桥发生武力冲突,成为日中全面战争的契机。”
另一本是右翼势力倾力编撰的育鹏社版历史教科书。
该书写道:日本在义和团事件后,根据相关“条约”在北京周边驻军近5000人。1937年7月,卢沟桥附近,有人向日军开枪,于是互相交火。对此,日本政府一方面制定“不扩大”方针,另一方面决定增兵。此后,日军与国民政府军冲突不断。8月,一名日军军官在上海遇害,战火向上海蔓延。于是,日本政府撤回“不扩大”方针,日本与中国进入全面战争。
值得警惕的是,在日本社会右倾化的潮流中,原本少人问津的育鹏社教科书采用率在逐渐扩大。安倍政权上台后,更是利用行政手段明里暗里向各地方教委主推以育鹏社为首的右翼史观教科书。
有识之士:批判指正
针对右翼分子对“七七事变”的种种荒谬见解,已故日本历史学者吉冈吉典在《从日清战争到卢沟桥事变》一书中尖锐地指出,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的核心不是谁开了第一枪,而是日军之前不断增兵,并且不顾中方抗议在卢沟桥附近反复举行夜间军演的挑衅行径。他同时指出,日本所谓在北京驻军的依据“北清事变议定书”(即《辛丑条约》)本身就是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不公平产物。
日本调查记者共同发起的新闻调查网站上最近刊出了题为“《卢沟桥事变枪声与集体自卫权》”的文章,该文作者的父亲当年曾参加侵华战争。文章写道:无论卢沟桥事变第一枪是谁开的,升级战争的一方是日本。当年日本军方打着“保护侨民”、“自卫自存”的旗号发动战争,如今安倍晋三首相歪曲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试图让日本重走战争道路。他采用的煽情手段以及不具现实性的种种设计,与过去日本军方的做法并无二异。
7月4日,日本数十名知名学者组成的“立宪民主之会”就解禁自卫权举行论坛。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三谷太一郎警告说,安倍政权已显露出20世纪30年代“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等事件发生时日本政坛曾出现的“立宪独裁”倾向。
(摘自《北京青年报》 冯武勇/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