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江淮大地发展新貌营造改革创新舆论氛围

2014-10-27 11:29沈正赋
新闻世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新闻媒体

沈正赋

【摘 要】作为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我省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及时捕捉并大力弘扬安徽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为安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不竭的动力源泉。一年一度的安徽新闻奖的评选,是对我省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一年来的新闻报道工作进行全面检阅和重点审视。本文主要是从三农问题、社会改革、走转改、群众路线、核心价值观和舆论监督等6个方面,对2013年度安徽新闻奖(报刊类)获奖作品进行述评。

【关键词】安徽新闻奖 新闻媒体 美好安徽 舆论氛围

2013年,我省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各行各业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上,把目光投射到江淮大地、城乡社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争优上,通过各种平台、载体播发了数以万计的新闻报道稿件。此举生动地反映了我省广大新闻工作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可贵品质和职业风貌。一年一度的安徽新闻奖的评选,就是对我省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一年来的新闻报道工作进行全面检阅和重点审视,目的是进一步激励他们为安徽新闻事业再立新功,为美好安徽建设和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2013年安徽新闻奖(报刊类)参评作品共计235件,最终评出,一等奖32个、二等奖56个、三等奖72个、特别奖2个。这里着重就获得一等奖和特别奖的部分作品进行简要分析。

一、聚焦“三农”,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迁,中国的农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业的结构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农民的生活状态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作为农业大省的安徽,“三农”问题更加明显和突出。新闻媒体所关注的是,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面貌的彻底改变,让农民对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心存感激,对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而感到心花怒放。同时也对发展中农村和农民的前途和命运,尤其是在关涉农民切身利益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予以高度关切。

2013年是改革开放35周年。35年前,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村农民敢为天下先,以“包产到户”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35年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谁来种地、谁能种好地成了这里的突出问题。获得特别奖的《安徽日报》通讯《山南农民种地调查》就把笔触对准了这一问题。稿件站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深刻审视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现实境遇,探究研判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之源。获得消息类一等奖的《安徽商报》作品《20个县区的农民可“买卖”宅基地》,就抓住了农民宅基地流转试点这一农村改革新举措。作品在诸多改革政策信息中敏锐地抓住了我省将建立农民通过流转方式,使用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的制度这一信号,独家报道了我省农村综合示范改革的新做法。

当然,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重视和反思。比如随着农村村庄的消失带来纯朴民风民俗的名存实亡、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主体身份模糊甚至迷失、失地农民的生活着落出现问题等。《池州日报》选送的作品《乡思乡愁记心头》获得言论类一等奖。该评论正是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与美好乡村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就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社会现象进行事实分析,提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发展目标是,既融入现代化元素又传承历史文脉的高水平的城镇化”的观点。《决策》杂志选送的作品《城镇化新政能否冲破布罗代尔钟罩》获得言论类一等奖。文章认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到底是农民还是市民?身份较为模糊。造成这种现象与现行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财税制度、教育制度等有关,农民工们被围困在布罗代尔钟罩内。文章指出,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是一种以市民为中心的排斥性增长,而城镇化新政就必须以农民为主体真正成为一种包容性增长。获得通讯类一等奖的《皖西日报》作品《失地农民为何“钱途”迷茫?》,聚焦六安城郊被征地农民用巨额补偿款参与赌博,导致因赌返贫,形成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问题。稿件以小见大,反映出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个大问题,并点出当地政府部门正在着力解决问题。此报道既反映了民间问题,又树立了政府形象;既解决了群众困难,又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关注改革,给力社会转型与发展

安徽不仅在农业改革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在文化体制改革、教育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医药制度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也是全国先行先试省份,取得成功经验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改革就是探路,它所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在探索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因此,改革的实验田就是新闻的策源地,那里有许多新闻富矿值得挖掘。反过来,新闻也是一种力量,宣传改革,支持改革,助推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安徽历次农业改革包括生产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大宗土地流转等各类涉农改革,土地流转信托是土地流转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安徽日报》选送的作品《宿州在全国率先“试水”土地流转信托》获得消息类一等奖。作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宿州市近年来主动肩负现代农业“探路先锋”的使命,此次“试水”土地流转信托,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次新尝试。稿件对于土地流转信托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突破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瓶颈”等问题上均作了一定的探索。《芜湖日报》选送的作品《三访中干渠——南陵全国率先试点农田水利建管体制改革纪实》获得通讯类一等奖。芜湖市南陵县是国家确定的全国唯一农田水利建管体制改革试点县,中干渠综合治理工程是该县实施的第一个由农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的小农水工程。文章选取项目建设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间节点,破译小农水项目“谁决策”“谁来建”“谁来管”的三大难题,为此项农田水利建设改革探索出新路,积累了经验。《安庆日报》选送的作品《老峰镇在全市率先探索村级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 2.6万农民变股东》获得消息类一等奖。该作品报道了老峰镇坚持市场化导向,率先在农村社区推广集体资产股份化的实践探索,变资产为股权,变农民为股东,以土地为媒介,盘活集体资产,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让改革的决策最大限度地体现全体社员的意志,让改革的目标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记者站在城市化进程的高度,展示了村级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的创新举措,诠释了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利益的核心要义。

三、坚持“走转改”,深入一线“接地气”“抓活鱼”

自从2011年8月份开始启动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我省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和全国新闻媒体一起,把这项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走转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一要求,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内在诉求。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一些年轻的新闻记者编辑对新媒体趋之若鹜,工作中的依赖性和惰性有增无减,缺乏的正是对基层工作的激情,对一线生活的热情。“走转改”既是一种政策导向,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实践表明,深入群众“接地气”,走入基层“抓活鱼”,让不少媒体既丰富了版面稿源,又提高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并且还锻炼了新闻人才。

《淮南日报》选送的作品《一位农民的年度工作报告》获得通讯类一等奖。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金针菇大户”张传仕,从大棚培育金针菇,到发展周年化生产线,实现农业工业化,到更加理性地面对市场变化、谋求突破,从2010年大年三十写给自己的日记,到2013年连续三年春节写给区农林局的年度工作报告,求取真经,得到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一位普通农民在思考中逐渐走向成熟。作品启示人们,从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传统,到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工业化,农民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切需要与政府进行有效的互动。《安徽日报农村版》选送的作品《好想有个家 不想再漂泊》获得通讯类一等奖。记者在“走转改”活动中了解到,淮河阜南段300多渔民,他们大多是文盲,常年漂泊在船上,收入微薄,喝污染的河水,子女无法上学,年轻人找不到对象,想上岸生活无地无房,享受不到任何社会保障,几乎被社会遗忘,连任职三年的镇长都不知道还有这个群体的存在。报道发表后引起我省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省政府办公厅为此专门出台了《关于解决捕捞渔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意见》,对统筹解决渔民户籍、子女上学和医保、低保、养老、生活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

四、践行群众路线,重塑党员领导干部形象

2013年6月份,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此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主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此项活动一扫往日干群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受到基层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我省新闻媒体通过跟踪和解剖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重塑党员领导干部形象,拉近基层党组织、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新闻媒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活动中得以进一步彰显。

《安庆日报》选送的作品《泥巴裹裤腿的乡镇干部们》获得通讯类一等奖。2013年春节,记者在望江县采访,先后走进了高士镇镇政府,深入到乡村的田间地头,亲眼目睹了当地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发展的情景。“干部身上有土,群众心里不堵。”这句朴实而又蕴含哲理的语言就来自一线的采访。广大乡镇干部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党的群众路线就得到了真正的贯彻落实。文章将重大政治题材和微观叙事融为一体,让新闻变得可读、可信,富有真情。《安徽日报》选送的作品《乡镇干部:芝麻大的官,山一样的担子》获得通讯类一等奖。2013年3月底至4月初,记者带着选题走基层,分赴定远县藕塘镇和张桥镇、庐江县万山镇、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乡和嵩沟乡、无为县石涧镇等地,在乡镇蹲点调研多天,采取“与基层干部聊酸甜苦辣”的方式,了解他们真实的工作状态和朴素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带着思考找专家,分析乡镇干部压力的体制原因,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本报道让乡镇干部自己说话,让基层群众自己评价,因而使作品具有原生态的表现力。《合肥日报》选送的作品《搬不搬怎么搬群众说了算——合肥探索拆迁新模式,“自治搬迁”省内首创》获得消息类一等奖。近年来,全国因拆迁带来的社会不和谐事件逐渐增多。合肥市大胆创新,探索出了“居民自治法”搬迁模式,实现了和谐拆迁。采访中,记者深入到居民家中,了解和听取民意;与拆迁部门、政府部门沟通,掌握操作方法;深入拆迁现场,多角度跟踪拆迁工作进展,获得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作品详细介绍了“政府倡导、街居引导、居民主导、合力疏导”的拆迁新模式,重点报道了基层的创新举措,尤其是通过居民反馈、拆迁工作快速推进等多方面的概述,折射了居民自治拆迁的可行性和创新之举。

五、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凝练为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前8个字所倡导的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间8个字所倡导的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后面8个字所倡导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我省新闻媒体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高高举起,积极讴歌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涌现出来的好人新事,在社会层面大力传播正能量。

《安徽日报农村版》选送的作品《安徽首推“道德信贷” 好人贷款不再难》获得消息类一等奖。2013年初,安徽创新“道德信贷”举措,省联社与省文明办在全省推广实施“道德信贷”,授信对象为中国好人榜好人和市级以上(含)道德模范,根据道德模范生活和生产经营实际有效需求,以家庭为单位,合理确定授信额度和期限。此举系全国首创,旨在引导人们树立道德是一个人最大资本的理念,激励更多的人崇德向善,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记者紧紧抓住“道德信贷”这一主题,对相关部门以及第一批受益者进行深入采访。消息发表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媒体相继加入到报道行列中。《合肥晚报》选送的作品《“大义菜农”紧急追回中毒蔬菜》获得通讯类一等奖。记者将报道重点落在菜农主动追回中毒蔬菜上。蔬菜遭人投毒,菜农却不计损失,连夜主动追回已销出的中毒蔬菜,报道生动地展现了一位普通菜农讲诚信、有大义的感人故事。事后,记者又继续追踪,“追查”合肥蔬菜市场安全问题,对周谷堆批发市场、农超市等蔬菜集散地进行深入探访。此报道通过以小人物的所作所为展现了社会诚信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对合肥蔬菜市场安全管理机制的探访,打消了市民对蔬菜食品安全的担忧,体现了媒体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六、加强舆论监督,切实履行媒体的职责和功能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不可或缺的职责和功能。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和问题,先知先觉的新闻媒体,就要善于曝光和干预,有的事件可能因为隐藏得很深还需要媒体对其真相进行深入和不懈的挖掘,甚至穷追猛打,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寄予的厚望。同时,新闻用事实说话,舆论的力量有时又是十分强大的,新闻舆论监督还能够为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事实和材料的支撑。

《新安晚报》选送的《开会溜号,宣城62人被“晒”上报纸》获得消息类一等奖。2013年4月10日上午,宣城市召开城市建设年暨文明城市创建再动员会,然而在会议期间,有人缺席,还有一些人提前离开。第二天出版的《宣城日报》上,宣城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布“通报”,对缺席会议的4家单位和62名提前离会的人员名单进行了曝光。开会缺席或提前离会被登报通报是地方政府效能建设的新举措,该报对宣城市这一做法及时进行了独家报道,等于是“二次曝光”,升级通报,此举势必对我省各地政府开展效能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淮晨报》选送的作品《祁门耗资1亿多元建政务办公楼》获得通讯类一等奖。2013年初,祁门县居民向记者反映,该县正在建设的县政务办公大楼面积有3.3万平方米,耗资高达一亿多元,远远超出了此前上级政府部门批准的1.8万平方米,4500万元的建设标准。接到举报线索后,记者查阅了祁门县、黄山市和安徽省发改委对该大楼的审批文件,用大量官方文件、数据,证实大楼超预算两倍多的事实。记者还及时与祁门县相关负责人直接对话、追问,层层推进报道,最终叫停了此项违规建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是从三农问题、社会改革、走转改、群众路线、核心价值观和舆论监督等6个方面对获奖作品进行分析的。2013年安徽新闻奖(报刊类)一等奖和特别奖作品共有34件,本文只是从方便分类的角度选择其中17件作品进行述评,其他获奖作品包括二等奖、三等奖在内也都是非常优秀的新闻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能忍痛割爱。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闻媒体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强化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社会责任
浅谈哈铁新闻媒体未来发展
新闻媒体的放大器效应及行为选择研究
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应用
浅议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对香港“占中”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探析校园新闻媒体整合及优质校园文化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