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儿童医院(214000)苏维维 顾晓虹 李羚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秋冬季多发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由肺炎支原体(MP)为主要原因的发病率达到30%以上,且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多发年龄在9个月~13岁。近年来,该病的患病年龄已经向婴幼儿方向发展。小儿支原体肺炎患病后,病程长,在临床上病症表现多样性,易引发并发症后导致全身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支原体肺炎成为了儿科临床诊治中的重点内容,受到广大医师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诊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有效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儿科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支原体患儿为病例样本进行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分析。其中,男55例,女35例,年龄9个月~8岁,平均年龄(2.56±1.35)岁。90例支原体患儿的症状全部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对此90病例进行分组,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为阿奇霉素组、红霉素组、序贯治疗组(阿奇霉素+红霉素组),每组各30人,90病例在发病年龄和发热时长、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情况如附表1。
附表1 90病例基本情况
附表2 90病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
附表3 三组病例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在入院治疗时表现出发热、咳嗽、少量病例出现喘息,听诊肺部存在湿性啰音,X胸片呈现出纹理增租混乱。所有病例均呈现出中高温发热现象,其中,有71例超过≥39℃,81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干咳现象,12病例出现皮疹,另有少量患儿出现头痛、呕吐现象。对所有患儿进行了听诊,其中,15例出现干性啰音,35例出现湿性啰音,40例出现呼吸音粗糙的现象。
1.3 辅助检查 90病例在入院治疗以后,均接受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X胸片、心电图等必要检查。X胸片检查结果中发现肺部文理增粗紊乱的病例共55例,外周白细胞增高病例39例,特异性MP-IgM抗体阳性共90例。
1.4 诊断标准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以《实用儿科学》中内容为准。三组病例的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周期为3天,治疗后病例表现为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好转、肺部啰音消失。有效:治疗周期为5天,治疗后病例表现为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好转、肺部啰音消失。无效:治疗周期为7天,治疗后病例表现为高温反复、咳嗽无明显好转、肺部啰音存在。
1.5 治疗方法 三组患儿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其中,阿奇霉素组选用阿奇霉素(静滴10mg/(kg·d)),连续使用5天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1次/天,连续服用3d,休息4d以后再服用3d,如此循环三周。红霉素组使用20~25mg/(kg,d)红霉素,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输液,1次/d,治疗7~14天。序贯治疗组的治疗使用红霉素20~25mg/(kg,d)红霉素,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输液,1次/d,治疗5天以后,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溶于25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输液,1次/d,治疗3~5天。三组病例中患儿出现咳嗽给予止咳治疗,对于喘息的患儿采用雾化、化痰等治疗手段。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患儿采用不同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一个疗程以后,进行疗效比较,见附表3。结果显示,序贯治疗组治疗效果要高于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序贯治疗组显效病例21例,有效病例9例,无无效病例,总有效率为100%。在接受治疗4周以后各项指标正常符合出院标准,未出现死亡病例和其他并发症。
2.2 不良反应 阿奇霉素组出现12例呕吐、1例恶心症状,输液结束后恢复正常;红霉素组出现5例肠胃不适,输液结束后自行恢复正常;序贯治疗组共出现1例恶心、2例呕吐、6例肠胃不适,输液结束后均恢复正常。
2.3 选择病例的标准 ①符合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主编)》。②没有出现肺外的并发症。③入院前使用头孢、青霉素治疗无效。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诱因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MP)是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迄今为止能够在无生命培养基中存活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微生物。MP没有细胞壁,其感染周期可以持续4~7年,并且没有年龄限制,学龄前儿童和年轻人并发主要为下呼吸道感染。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的患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小儿支原体肺炎多发于秋冬季节,临床上认为,支原体肺炎可发于任何年龄段,但根据本组病例中数据显示,小儿支原体肺炎多发于7个月~8岁之间,并且年龄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婴幼儿也成为了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温度在39℃~40℃之间的患儿居多)干咳,(入院前平均咳嗽持续时间2~4周,药物治疗没有明显好转迹象)部分患儿会出现喘息的状态,少量患儿会伴随着恶心、腹泻、出现皮疹,听诊肺部出现湿性啰音,实验室X胸片检查肺部出现纹理紊乱的情况,并且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有减少现象,特异性MP-IgM抗体阳性。如延误治疗会导致身体其他器官的病变,引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患儿在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避免因集体生活导致交叉感染,同时也避免因为延误病情导致病情加重,或引发其他并发症出现,导致死亡。在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以后,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对于减轻患儿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多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阿奇霉素这些能够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目前,常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该药物对于患儿肠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其输液反应较为剧烈,但对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一定的疗效。红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的药物,同样对于肠胃有一定的刺激性,从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中可以看出,其治疗效果低于阿奇霉素组和序贯治疗组。因此,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选择上,多选择将两种大环内酯类药物混合使用。所谓的混合指的是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先使用红霉素治疗5天以后再使用阿奇霉素进行后续治疗。这种序贯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采用了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共同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起到抑菌的作用和抗药活性。采用序贯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该组病例患儿的治愈率达到100%,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应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诊断的结果综合考虑确诊后,采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序贯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这种方法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