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春季开始,我校已组织高一年级2 400名学生开展了研学旅行活动,分五条线路、三天时间同步进行。结合学校发展情况以及当地特色,我校开发了以“红”“蓝”“绿”为主色调、三大模块互为补充的校本课程。希望三色互补共生,让孩子们在走入社会、走入自然中实现对自身的提升与发展。
一、“红”——追忆之旅:激发爱国情愫和强国情怀
红色追忆之旅主要指的是红色革命之旅,寓德育与研学旅行活动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研学旅行传输给学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激发爱国情愫和强国情怀。以此为主题的线路主要有:南京、徐州、台儿庄、微山湖以及淮河战役纪念馆。
以南京为典型代表的追忆之旅,将中国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反抗、抵御外侮的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对学生开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追忆历史,以史为鉴”的爱国主义与革命精神教育。一方面,通过对历史的追忆、战争的回顾,深切缅怀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则让学生将历史与现实形成强烈对比,反思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2008年,董慧同学在参观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在研学活动感悟中写道:“我庆幸着我的幸运,我悲伤着民族的悲伤,我仿佛看到屠刀下人们的恐惧深情,看到饥饿的孩童哭倒在失去温度的妈妈的身体上,看到重复上演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渐渐地,恐惧袭上心头,无由来的痛传遍全身。”带队教师吴保宏老师细心地观察学生们进入纪念馆的反应,他在自己的教育札记中如是说:“我带着孩子们来到这里,一向不安分的他们也都失去了往日的样子,一个个低着头含着泪。孩子们也许就是应该在这样的历史当中好好浸泡一下,才会真正长大,才能肩负起历史的责任。”这一刻,一种感同身受的悲哀与痛心在师生的心里不谋而合,积蓄着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
二、“蓝”——文化之旅:提升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
蓝色文化之旅主要指的是传承传统文化之旅,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积淀下的厚重底蕴和智慧结晶通过研学旅行活动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以此为主题的线路主要有:曲阜、绍兴、歙县、屯溪以及宏村。
以皖南西递、宏村为典型代表的文化之旅,将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历史引入活动之中,让学生与原汁原味的文化遗迹、历史遗存以及当地民众进行直接性面对面的对话。一方面,在物质方面,让学生能够直接观察古民居、牌坊、祠堂等建筑,感受村落独具匠心的巧妙布局,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产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在精神层面,让学生通过网络先修、阅读书籍、导游讲解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知识,思考徽商的成功之道,领悟徽骆驼精神,从而产生对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继承和弘扬。行走于粉墙黛瓦间,徜徉于秀水青山间,重走徽州青石板路,向徽州的名商巨贾学经营之道、学成功之道。
2013年,吴一达同学流连于古徽州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感慨于古徽州人的巧夺天工:“徽州古民居,把天人合一的艺术演绎得美轮美奂,走入仿佛置身于水墨山水之中,犹如一件沧桑的古器,在群山中沉睡,在新安江畔,默默诉说着徽州的兴衰。”带队教师胡叶青老师则认为,皖南古村落就像一个开放型的博物馆,每一处雕梁画栋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都能激发学生们热爱历史、回顾历史、学习历史的积极与热情,能够促进学生对安徽、对家乡的强烈归属感与认同感。
三、“绿”——自然之旅: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绿色自然之旅主要指的是感受自然山水之旅,深入大自然之中,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奇妙声音,用心去观察大自然的奇异现象,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生命的繁衍生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以此为主题的线路主要有:杭州、苏州、扬州、西塘以及嘉兴。
以苏州、杭州、扬州为典型代表的自然风光之旅,将大自然的瑰丽风光、鬼斧神工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将课堂搬入大自然之中,让学生在青山绿水间、蓝天白云下学习、探究。综合考虑安全保障、路线设计以及日程安排等多方面因素,我校并未将最为原始的自然景区纳入研学旅行范围之中。但是又充分考虑到自然对学生的强大教育功能,于是选取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景点,让学生在安全、舒适、稳定的环境中,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开展研学旅行。大自然是学生学习、观察、探究的最佳课堂。在大自然中,一方面,学生可以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在繁忙的学习之中获取精神的愉悦,灵魂的洗涤;另一方面,学生又可以结合文学、自然、地理、生物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实地考察、实地探究,形成最为直观、真实的情感体验。
2014年,王蔚玲同学在深切感悟到扬州的慢节奏生活后,留下了“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慢是快的基础,只有习惯慢生活才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定位而不迷失自己。能够慢生活是一种幸福,让人能够更加完整地去认识世界”的感悟。而带队教师王元启则主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研学活动之中,在感受旖旎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自身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以实现研学旅行的真正目标——以游促研、以乐促学,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优秀接班人。
由于受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研学旅行活动只能持续两到三天,但是为了充分利用研学旅行活动所衍生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体验,我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研学旅行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的搜集、整理,整合材料,选取优秀学生探究报告,经过教师修改、润色,最终汇编成册,形成《我校研学探究报告汇编》。自2007年起,我校已经编成7本汇编材料,文字累积数十万,内容涉及对当地文化现状的感悟、对当地旅游发展的思考等,如《绍兴的“鲁迅”经济》《不忘历史伤痛》《我国私塾教育的过去和现在》《现代化都市建设与城市保护》《从绍兴旅游业看合肥旅游业发展》《关于杭州、绍兴的建筑风格研究报告》《西湖免费开放促进了城市整体经济发展》等,涵盖文学、艺术、地理、历史、环境、园艺等多学科领域。对研学材料的汇编,一方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留存了珍贵的资料,积累了经验,促进了研学旅行活动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我校还鼓励学生以研学旅行为主题,借助社团活动,举办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校园微型博览会,让学生能够在研学之后继续思考、继续探索,保有学习热情,加强研学持久性。我校就曾先后举办过以“中国红”和“徽印象”为主题的校园微型博览会。其中,“徽印象”校园微型博览会,以皖南地区建筑与文化背景为主题,以走入徽州地区、感受徽州文化的研学旅行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徽文化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融入学生的多元个性和创新理念。学生通过制作徽州建筑模型、品尝徽州美食以及表演徽商故事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徽文化的独特理解,有效地继承并弘扬了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既要读有字之书,更要读无字之书。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我们更需要一处平台、一种渠道,在悠闲自得的旅行之中收获知识、收获幸福。且思且行,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行及四方;且研且学,让我们快乐地学习于旅途中,学贯乾坤。■
【王东录,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杨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