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服务学习中

2014-10-27 18:00严凯
中国德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游学广州市研学

2014年,我们组织广州市23名中小学生实施了台湾垃圾分类寒假游学项目,初次引入服务学习的理念,想不到竟小获成功:我们的学生向广州市人民政府提交了考察报告,得到了市长的亲笔批示;广州市人民政府还组织召开了专题报告会;同学们在南方都市报连续刊发考察笔记十余篇。实践证明,服务学习对于学生发展、社区治理以及学校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丰富的社会教育价值。

一、将服务学习理念引入研学旅行

2013年,我在澳门参加第六届亚洲华人体验教育年会,与来自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澳门地区的同行交流时,对台湾师范大学谢智谋教授的尼泊尔服务学习项目大为赞叹:春节期间,他带领台湾10余位企业家子女,前往尼泊尔从事农村扶贫助学活动。这一活动充分发动了台湾学生的内在热情和动力,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对服务对象的奉献中,回到台湾本土仍然依托学生衔接社区持续开展公益活动。于是,我动了心思,想将这个理念带入到中国学生的研学旅行中,并使其本土化。

服务学习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在上世纪90年代有很大发展。过去十多年中,在美国政府1990年颁布的《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和1993年《国家服务信任法案》等联邦法案的支持下,各州和地方学区的推动下,服务学习运动已经从教育的边缘发展成为教育的主流。1996年,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瑞佛肯声称,21世纪服务学习可能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教育、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正在将服务性学习的发展和扩大看作是一项严肃的议题。

服务学习指的是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积极反思的有组织的服务活动。它是社会学嫁接教育学的产物,通俗易懂地讲,就是将目标对象的有益经验,结合本土实际,运用开来。就服务学习实施的操作范围而言,对青少年群体来说,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具体的社区。其核心目的在于透过学生一定程度地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学生的社会性自主成长。

从教育学的语境而言,服务学习是一种教与学的实践模式,一方面学生运用课堂所学贡献小区;另一方面学生亦可在服务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巩固所学。服务学习从志愿者服务和社区服务演变而来,由志愿服务与教育结合,逐步成为一场服务学习的教育改革运动。对教师来说,服务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积极投入社区服务,从直接经验中学习和成长。总之,服务学习的两个基本点是满足学习需要和社区需要。

将服务学习理念引入青少年研学旅行实践尚属于起步探索阶段,本文所介绍的广州市越秀区博雅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正在进行的台湾垃圾分类主题研学旅行,就是项目的后期实施。

二、借力台湾垃圾分类项目

开展服务学习

将服务学习引入研学旅行,我们是从台湾垃圾分类游学项目开始的。因为这一方面恰恰是台湾的亮点,另一方面也是广州市创建全国垃圾分类示范城市的重要参考地点。

选择台湾作为项目地以后,如何设计选点最为关键。比如我们期望选择的台北北投垃圾焚烧厂、家具再生利用基地均属于公益事业区域,台湾当地旅行社没有获利机会,往往兴趣不大。即便是已经列入行程,旅行社最终操作时,也往往以种种理由调整为旅游观光地点,比如台湾大学等地方就被临时调整为101大厦。

与选点相比,寻找台湾当地权威专业人士的政策解读,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利用我本人是广州市城市废弃物处理专家监督与公众咨询委员会委员的身份,我们选择直接对接台北市环保署,寻找台北专家进行面对面政策答疑。这样的方式,让广州学生充分体会了台北市公务员队伍的高效运转和亲民便民,也让广州同学近距离感知了台北垃圾分类政策的变迁和实施过程。

我们将服务学习引入研学旅行,具体实施过程在于三个节点:一是去台湾游学前对参观选点进行了认真筛查,将与环保无关或者关联度不大的地方会取消。二是每天晚上对当天参观见闻进行分享点评,做到有感不过夜,人人有体会。三是邀请台北政府部门主管和NGO组织负责人,与同学进行面对面座谈,形成现场问辩的环境,让同学们对台湾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做法有直接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自己思考回到广州之后该从何开始。

回广州后,我们帮助中学生志愿者组建了一个学生科普剧剧团,7~8月与南方都市报合作开展“垃圾分类科普剧”巡演活动。3~12月在华乐街指定社区开展“为爱改变习惯”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华乐街家庭垃圾分类论坛,主讲者为街道居民,目的是让同学发现可示范的力量与存在的问题。制作社区环保的微课,在共青团和街道的网站上进行传播,接受全面的垃圾分类专业指导,请越秀区城管委专业人士利用二次分拣对同学进行辅导。举办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科技研学旅行活动,邀请环保专家、社区积极分子和同学一起前往垃圾处理终端进行实地调研。

广州市物资再生协会在广州市第二届慈善项目交流会上,主动提出资助博雅学生这一公益项目的计划,他们说博雅组织的志愿者,在干真事、做实事,他们不仅会在资金上支持,还会从专业技术上积极配合。

三、引导家长力量投入服务学习中

将服务学习引入游学,父母的支持比起学校、社区的支持更加至关重要。我们不仅需要家长允许学生这样做,充分支持服务理念,理解服务所提供的特殊的学习机会,还需要家长也全过程参与其中。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提供家长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在活动设计或提供工作场地方面进行参与,也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工作。如何将家长的力量投入到子女的服务学习项目中,我们有自己的途径:利用博雅家长读书会的平台,吸引广州市热心教育的家长。我们聘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朱健刚教授等学者为家长开展主题宣讲,提升家长素质。同时我们也鼓励家长,利用博雅机构的平台积极主动申请与自己技能相关的项目,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

2015年,我们提升服务学习能力的举措会是什么呢?以常规的台湾游学为例,我们计划让家长与在校中小学生一起参与,共同设计课题。这些课题,既可以家长同学自选自主设计,也可以在主办方提供的选题中选择设计。我们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社会和家庭的力量,在普通游学项目里注入服务学习的理念,长期耕耘,用2~3年的时间,在博雅既有基础上,诞生更多接地气的社区服务项目。

四、将以服务学习为主导的

研学旅行课程化

我们认为,服务学习效应产生的核心基础在于——我要做,做什么?一是做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或引导社会关注具有实际贡献;二是做具有创新能力的事,即有独特的表现形式、解决方案、实践方式;三是做具有实践价值的事,所有的项目可操作、可复制;四是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事,考量因子是社会资源的参与和在各类媒体中出现的新闻曝光量;五是做促进团队合作能力的事。以台湾游学项目为例,参与同学围绕上述五个核心基础,正在逐步确立将服务学习引入研学旅行的长期观念。在“我要做”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们自发建立秩序,从普通旅行的走马观花中剥离出来,开始学会审视内心,主动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主动维护我们的社会文明。

就服务学习为主导的研学旅行产品而言,研学旅行活动是精心组织的,满足社区实际需要的活动,但同时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必须为学生提供经验性的学习体验。也就是说,我们需将研学旅行服务整合到学术性课程之中,使学生在为社区服务的过程中应用新学到的知识,能对所做所见进行反思,进一步提升其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并进一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将服务学习引入研学旅行的前中后期,我们应是整建制、全员性的出游,而不是少数优秀同学的外出研学。所以,研学旅行不仅需要规范化,更要突出其研究学习的功能,从而形成课程化,真正能使研学旅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目前在高中阶段引入了大量国际班模式,服务学习的理念是否能够同步引入,我们有待观察。值得欣喜的是,为鼓励中小学生积极组织和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积极创新,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北京市教委举办了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评选活动,广州市教育局也将社会科学领域纳入青少年科技创新支持项目中。我们相信,青少年课余时间从事服务学习理念导入的社会实践,必然会以游学作为突破口,逐步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严凯,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博雅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总干事】

责任编辑/杨艳利

猜你喜欢
游学广州市研学
麓湖春天观景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理性看待“海外游学热”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