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华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中学生来说,阅读也是学习语文最根本的途径。但当前初中生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一方面由于网络、电视的冲击,相比之下,学生更喜欢这些带给他们的视觉盛宴。另一方面,初中生课业繁多,已有升学的压力,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静下心来品读名著。这就需要老师多方面引领,指导学生共同品读文化大餐。
一、见缝插针,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上初一的学生,本没有读书的习惯,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课堂是最好的拓展场地,教师要适当地穿插一些故事。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上册有一篇课文《小圣施威降大圣》,在讲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讲一些《西游记》里的小故事,“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如,《三国演义》里“乐不思蜀”“三气周瑜”;《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短小精悍的故事,要适时地讲给学生听,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借助电视,引领兴趣
电视剧用直白的方式接触人物,把名著表达得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在学生迷上电视剧时,告诉他们,还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文化,电视剧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想要更深一步地了解,这就需要用另一种途径去深入理解——品读原著。
三、指导阅读,坚持不懈
长篇名著的篇幅都比较长,学生拿过来往往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方法指导,对学生的阅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逐步深入。如,阅读《史记》时,可以让学生先从感兴趣的人物读起,再转向其他。
四、巧妙设计,提升兴趣
初中课本上会有一些节选的名著片段,教师在教授这些课程时,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为他们以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学习《水浒传》时,在教学设计上,可以先让学生讲一讲内容中著名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情不自禁地阅读名著。
五、结合考试,学以致用
虽然阅读不是为了考试,可作为老师,不能置成绩于不顾。所以,我觉得也可以搜集一些考试的题目,让学生练习,使他们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增加成就感。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是幸运的;能带领学生一起品味祖国的文化大餐,我觉得是幸福的。我们应利用身边资源,创造时机,带领学生走进祖国的文化家园,让书香伴着学生成长。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