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生
摘 要:从王冕的题画诗说起,谈了美术课堂应重视人文性的挖掘,及如何合理地运用诗词来提高新课改下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诗;美术;课堂效果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当我们在欣赏王冕的这幅墨梅图时,不仅会被其清雅的格调、明洁的画面构成所吸引,同时也会被这首脍炙人口的题画诗所感动,王冕那不屈的人格,不俗的品行跃然纸上,鲜活而深刻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这幅作品是画和诗的完美结合,借物抒情,托物以言志,是中国文人画代表之作。赏着画,品着诗,我的思绪慢慢地蔓延开来……
苏东坡论唐朝大诗人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给予诗以具体的形象,诗启发着画中的意态,诗画交辉,意境丰满。诗作为绘画的姊妹艺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我们再看徐渭的名作《墨葡萄图》也同样精彩,作品饱满的用墨、洒脱的用笔,给人畅快淋漓之感,再配上独绝的诗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将徐青藤晚年凄苦的生活状况,怀才不遇的人生境遇,形象地展现出来。
有很多诗不但有国画的意境,还有油画的情趣和意象。我们可以读一下唐人王昌龄的一首题为《初日》的小诗:“初日净金闺,光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我们细细地品味,她多像是一幅印象派大师的画,画面呈现出:一座晨光射入的香闺,日光在这里是活跃的主角,她暖暖的,懒散地照着罗帐、琴瑟……还未梳妆的少女端坐于窗前,凝视着眼前的美景。这是多么温馨、唯美的油画啊!有好多诗蕴涵着画意,我们在这里是有好多文章可做的。
中华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从诗三百到屈原、陶渊明、李太白……有多少不朽的作者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的天籁之作,感染着、铭刻在我们心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激励我们奋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我们自怡、淡定;“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让我们自信、豁达……
我国历来享有“诗国”之称,我想这不仅表现在我国诗歌的成就之高,数量之多,而且还表现在我们国人对诗的喜爱和广泛的普及性基础上,试问普天之下有几人不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名句呢?我们对诗都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理解,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诗意化的情绪体验,面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谁不会发出“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感慨呢!
诗作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最灿烂的一笔,同时也深深地影响到其他的艺术门类,如绘画、音乐。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我想根据这几年教学中所体会到的来谈一下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引用古诗的必要性和如何活用古诗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如春天的和风吹遍了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注重人文关怀,挖掘美术学科的文化性,渗透跨学科知识,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
一、美术课不受重视的原因
我们目前的美术教育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几年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看法,学生对美术课的确还不甚重视,这可能有很多的原因:
1.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贫乏,以致没有学习的兴趣
初中时,由于升学的压力,初一、初二就没有很好地开设美术课,很多学校到初三干脆就把美术课让给了语文、英语等课了,所以造成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十分薄弱。比如,在讲《绘画艺术的特点》一课时,当我向学生介绍贾又福先生画的《太行丰碑》时,问道:“这幅作品根据技法的不同来区分,这应是什么画?”答曰:“风景画”……像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回答在课堂中屡见不鲜,可以想象这些学生在美术上的基础知识到底有多少!然而学生对于诗词则要重视得多,掌握的信息量也要多得多,在课堂中恰当地渗入一些诗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
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课堂教学的成败,关键在教师。由于我们对美术学科之外的知识知之甚少。而作为一名教师,他(她)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旁征博引,把美术这门课讲得更生动,更具有艺术性。多读一些古文诗词,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学识,更能提高我们的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课堂上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综上所述,我觉得学一些诗词,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来运用呢?下面就这一问题来说一下我的做法:古诗导入法、诗画对照法、以诗作结法。
1.古诗导入法
以诗词导入多可适用于绘画类作品的欣赏。在讲解作品前朗读或写一写与其意境相符的诗句可以创设很好的情境,使得课堂教学顺利地进展。例如,我们都知道:在宋代招收画院学生时,多采用诗句作为考题,比如,“深山藏古寺”“嫰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①“踏花归去马蹄香”等,当代的很多国画家也采用拟古诗词之意来创作。所以,当我在讲解中国古代山水画这一课,介绍到南宋山水画逐渐由北宋以描写自然为主,变为追求诗的意境时,要求全体学生先背唐诗——柳宗元的《江雪》,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其诗意来描绘一下此诗在你的脑海中构成什么样的画面?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然后再展示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比较。然后一起来探讨:大画家马远又是如何处理的呢?他为什么要这样来处理呢?最后还可以出示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同学们再根据诗意来创作一幅作品并说明构思和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境,这样逐渐展示挖掘就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2.诗画对照法
中国的绘画一般都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这一点无疑与中国的古代诗歌相似,两者都强调创作需将情感和作品联系在一起,作品往往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同时也是作者志向、抱负的凸显。所以在讲解课文时,应该很好地将诗与画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我们在介绍梁楷所画的《李白行吟图》时,我除了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构图、用笔用墨、人物性格之外,继而发问:谁能说出较好体现李白行为、性格的诗句?作者画出的李白形象如何?作者画此画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学生肯定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典型的诗句:“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杜甫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从诗中我们自然能够体会出李白的傲岸不驯、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性格。再看梁楷作品中的李白,其神韵、气质则更加形象。作者画李白的用意也十分明了,除了对李白的崇敬之外,更以李白自比。(因为我们都知道梁楷的为人也是同样的狂放、孤傲。)
人物画是如此,那么讲花鸟的时候,古诗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本文开始时提到的王冕的《墨梅图》徐文长的《墨葡萄图》:还有清代兰竹高手郑板桥的作品,也是这方面的很好代表,请读一读他的提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如此的感人,画家的气节和关心百姓的情怀,如脉脉的温泉涌淌在华夏的大地上,滋润我们的心田。
诗画对照法还可以这样运用:即做诗画连线题,先出示多幅作品和寓意不同的诗词,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诗情和画意来连线。请看图例:
3.以诗作结法
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一样,有一个好的结尾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能起到话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学生以思考联想和意犹未尽的余味,从而喜欢上美术课。
比如,我们在欣赏古典园林时,当讲解到中国园林布局的特点——曲折自由时,我们可以先叙述:“如苏州多数的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然后移步换景,让游客必须在几经曲折后方能见到园内全貌,总之,走在园林的小道上,不时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样的总结既能概括出园林布局的特点,同时又能增强园林的诗情画意。
再如,我们在讲解中国园林的第二个特点——借景时,不仅要让学生明了“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重要手法,同时还要告诉大家借景,主要是这样几种方法:“近借”“远借”“邻借”“互借”“时借”等。我们在具体介绍了各种借法的特点和内容之后,可以概括性地说出借景具有:“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的特点,收无限于有限中。在讲到园林窗户的妙用时引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这样说来能更形象、生动地把借景和窗户的含义及功能解释清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词的妙用不仅仅适用于中国画、园林,也同样适用于西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比如,我在讲到兵马俑的时候就用到“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们在讲解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时,就可以引用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觉得古诗的引用比较适合在中国的一些古典艺术作品中,如,绘画、建筑、陶瓷等。在西方各艺术门类中,适用引用我国古诗的地方相对少一些。我们在讲解时,引用诗句要贴切、自然,切勿生搬硬套、牵强地引用,否则就会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了。当然在引用时,除了贴切之外,还应考虑这些诗,应该是大家熟悉的诗句,否则的话效果可能恰得其反,变成一堂语文课了。
以上的一些想法和实践可能不是很成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使之变得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The Humanistic Concep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Wang Fusheng
Abstract:Speaking from Wang Mians pomes painting,about art cla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ining of humanity, and how reasonable the use of poetry to improv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poetry;art;teaching effect
编辑 薄跃华
比如,我们在介绍梁楷所画的《李白行吟图》时,我除了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构图、用笔用墨、人物性格之外,继而发问:谁能说出较好体现李白行为、性格的诗句?作者画出的李白形象如何?作者画此画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学生肯定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典型的诗句:“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杜甫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从诗中我们自然能够体会出李白的傲岸不驯、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性格。再看梁楷作品中的李白,其神韵、气质则更加形象。作者画李白的用意也十分明了,除了对李白的崇敬之外,更以李白自比。(因为我们都知道梁楷的为人也是同样的狂放、孤傲。)
人物画是如此,那么讲花鸟的时候,古诗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本文开始时提到的王冕的《墨梅图》徐文长的《墨葡萄图》:还有清代兰竹高手郑板桥的作品,也是这方面的很好代表,请读一读他的提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如此的感人,画家的气节和关心百姓的情怀,如脉脉的温泉涌淌在华夏的大地上,滋润我们的心田。
诗画对照法还可以这样运用:即做诗画连线题,先出示多幅作品和寓意不同的诗词,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诗情和画意来连线。请看图例:
3.以诗作结法
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一样,有一个好的结尾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能起到话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学生以思考联想和意犹未尽的余味,从而喜欢上美术课。
比如,我们在欣赏古典园林时,当讲解到中国园林布局的特点——曲折自由时,我们可以先叙述:“如苏州多数的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然后移步换景,让游客必须在几经曲折后方能见到园内全貌,总之,走在园林的小道上,不时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样的总结既能概括出园林布局的特点,同时又能增强园林的诗情画意。
再如,我们在讲解中国园林的第二个特点——借景时,不仅要让学生明了“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重要手法,同时还要告诉大家借景,主要是这样几种方法:“近借”“远借”“邻借”“互借”“时借”等。我们在具体介绍了各种借法的特点和内容之后,可以概括性地说出借景具有:“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的特点,收无限于有限中。在讲到园林窗户的妙用时引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这样说来能更形象、生动地把借景和窗户的含义及功能解释清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词的妙用不仅仅适用于中国画、园林,也同样适用于西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比如,我在讲到兵马俑的时候就用到“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们在讲解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时,就可以引用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觉得古诗的引用比较适合在中国的一些古典艺术作品中,如,绘画、建筑、陶瓷等。在西方各艺术门类中,适用引用我国古诗的地方相对少一些。我们在讲解时,引用诗句要贴切、自然,切勿生搬硬套、牵强地引用,否则就会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了。当然在引用时,除了贴切之外,还应考虑这些诗,应该是大家熟悉的诗句,否则的话效果可能恰得其反,变成一堂语文课了。
以上的一些想法和实践可能不是很成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使之变得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The Humanistic Concep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Wang Fusheng
Abstract:Speaking from Wang Mians pomes painting,about art cla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ining of humanity, and how reasonable the use of poetry to improv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poetry;art;teaching effect
编辑 薄跃华
比如,我们在介绍梁楷所画的《李白行吟图》时,我除了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构图、用笔用墨、人物性格之外,继而发问:谁能说出较好体现李白行为、性格的诗句?作者画出的李白形象如何?作者画此画的用意又是什么呢?学生肯定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典型的诗句:“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杜甫写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从诗中我们自然能够体会出李白的傲岸不驯、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性格。再看梁楷作品中的李白,其神韵、气质则更加形象。作者画李白的用意也十分明了,除了对李白的崇敬之外,更以李白自比。(因为我们都知道梁楷的为人也是同样的狂放、孤傲。)
人物画是如此,那么讲花鸟的时候,古诗则显得更为重要。如,本文开始时提到的王冕的《墨梅图》徐文长的《墨葡萄图》:还有清代兰竹高手郑板桥的作品,也是这方面的很好代表,请读一读他的提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峭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如此的感人,画家的气节和关心百姓的情怀,如脉脉的温泉涌淌在华夏的大地上,滋润我们的心田。
诗画对照法还可以这样运用:即做诗画连线题,先出示多幅作品和寓意不同的诗词,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诗情和画意来连线。请看图例:
3.以诗作结法
一节好课就像一篇好文章一样,有一个好的结尾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能起到话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学生以思考联想和意犹未尽的余味,从而喜欢上美术课。
比如,我们在欣赏古典园林时,当讲解到中国园林布局的特点——曲折自由时,我们可以先叙述:“如苏州多数的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然后移步换景,让游客必须在几经曲折后方能见到园内全貌,总之,走在园林的小道上,不时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样的总结既能概括出园林布局的特点,同时又能增强园林的诗情画意。
再如,我们在讲解中国园林的第二个特点——借景时,不仅要让学生明了“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重要手法,同时还要告诉大家借景,主要是这样几种方法:“近借”“远借”“邻借”“互借”“时借”等。我们在具体介绍了各种借法的特点和内容之后,可以概括性地说出借景具有:“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的特点,收无限于有限中。在讲到园林窗户的妙用时引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这样说来能更形象、生动地把借景和窗户的含义及功能解释清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词的妙用不仅仅适用于中国画、园林,也同样适用于西画、雕塑等艺术门类,比如,我在讲到兵马俑的时候就用到“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我们在讲解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时,就可以引用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我觉得古诗的引用比较适合在中国的一些古典艺术作品中,如,绘画、建筑、陶瓷等。在西方各艺术门类中,适用引用我国古诗的地方相对少一些。我们在讲解时,引用诗句要贴切、自然,切勿生搬硬套、牵强地引用,否则就会东施效颦、贻笑大方了。当然在引用时,除了贴切之外,还应考虑这些诗,应该是大家熟悉的诗句,否则的话效果可能恰得其反,变成一堂语文课了。
以上的一些想法和实践可能不是很成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使之变得更加合理、有效。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
[2]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The Humanistic Concep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
Wang Fusheng
Abstract:Speaking from Wang Mians pomes painting,about art cla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ining of humanity, and how reasonable the use of poetry to improv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poetry;art;teaching effect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