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悟,悟中生情

2014-10-24 10:39徐红英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呼声呼唤和平

徐红英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文章感情强烈,语言朴实,饱含着一个中国孩子失去父亲的痛苦和对和平生活无比渴望的真挚感情。读来催人泪下,小作者借这封信强烈呼吁全世界人民都来维护和平,捍卫和平。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我饱满激情地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阳光明媚的和平环境中,然而幸福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想到了近期的利比亚战争,争着说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带给人痛苦,使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无家可归……他们的学习兴趣很浓。我巧妙地引入课题: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二、巧妙设疑,调动学生读书的激情

设疑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如果切中主题,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我引出课题后,直切课题,提问:这个中国孩子到底在呼吁什么?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书,从而获取知识,体验作者丰富的情感。

三、以读促悟,放飞学生思维的想象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从中受到情感体验”。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我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让学生自读相应的段,画出体现爸爸人品的句子,边读边悟,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后,我借机发问:“这么优秀的爸爸因为什么而失去了生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战争。”然后我采用教师范读、个人读、齐读、师生接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朗读,大声地读,读出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期盼。这样以读促悟,充分体验作者失去父亲的悲痛。特别是“爸爸的嘴张着,他仿佛在呼唤什么?”这是文章的一个小高潮,我采用师生互动读“我听见了爸爸的呼唤——和平,妈妈听见了爸爸的呼唤——和平……”通过这样反复地读,让学生体验作者强烈的情感——呼唤和平。“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不是的,这是全世界人们的呼声。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我们大声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充分印证了他们的情感已经达到高潮。

四、延伸朗读,在读中升华情感

学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后,我向学生提供课外阅读——《儿童和平条约》,让学生大声朗读,把每个人渴望和平、期盼和平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呼声呼唤和平
爱的呼唤
植树节里小鸟的呼声
肥企呼声:出口退税 我们不应缺席
三月的呼唤
倾听人民呼声 回应群众期待
期盼和平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