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颖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每次数学作业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学生在问题的不断生成、不断解决与探索中成长。作业低效甚至无效是课业负担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性数学作业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传统数学作业的“老面孔”进行了系列改革,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择几例,与大家交流。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更有趣
案例1:学习“数的整除”这单元后,我利用这单元的知识设计一道让学生猜猜老师家的固定电话号码是多少的作业,猜出后,拨个电话给老师。( )一位数中5的倍数。( )一位数中最大的素数。( )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积。( )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6的最大因数。( )7的最小倍数。( )6的最小倍数。学生根据这些条件,猜出号码,学生觉得十分有趣。这样把作业寓于猜谜之中,有趣的猜谜活动吸引了学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吃”得津津有味。
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繁琐的死记硬背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需求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二、设计生活性作业,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案例2: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趣盎然。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让学生有不同收获
案例3: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根据课堂的反馈情况设计以下作业: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6+6+6+6=( )×( )
5+5+5=( )×( )
2.2+2+4+4+4+4=( )×( )
3+3+6+6+6=( )×( )
3.7×5+7+7+7=( )×( )
□×4+□+□+□=( )×( )
第1题是基础题,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第2、3题是提高题,鼓励学生思考后完成。通过这种层次性作业,学生不仅可以自觉检查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还可以在达标基础上向高一层次的目标攀登,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有探究意识
案例4:有48名游客到风景区游玩。门票每人30元,风景区管理处对50人及50人以上的团队给予优惠,门票每人24元。请你利用以上信息,小组讨论、制订购票方案。
由于学生对所获得信息的处理方法不同,会得到不同的方案。
1.游客单个购买,需付:30×48=1440(元)
2.团队统一购买50张,需付:24×50=1200(元)
3.联合2名其他游客组团购买,48人需付:30×80%×48=1152(元)
所谓开放性作业,就是指为了延伸学生的活动范围,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有意识地把作业题材拓展到课堂以外而设计出来的作业形式。开放题的设计应力求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促使学生灵活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品尝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五、设计自主性、合作性作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案例5: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可以设计“包装礼盒”的实践题: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4个礼盒,让学生解决包装问题:4盒礼盒可以怎样包装?怎样包装可更省包装纸?让学生通过现场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一作业中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特长合理进行分工,这种分工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分层,也是学生自主布置的分层作业。
总之,数学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作业的改革,也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与实施适合学生天性的作业,使作业变得更生活、更有应用性、更令人兴奋,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