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桃 潘 慧 杨 琴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主观幸福感(SWB)是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的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1],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近年来,“主观幸福感”渐渐地成为了流行词汇,甚至政府也将增加人民幸福感作为执政成绩的体现。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的重视,主观幸福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心理因素。各类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有差异,本研究以期通过深入了解永州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为提升永州地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理论参考。
1.1 调查对象 于2012年10月以永州地区仅有的两所高校为取样单位,以一至四年级大学生为取样调查对象。共发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为2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1%。其中男生126人占49.4%,女生127人占49.8%;大一52人占20.4%,大二72人占28.2%,大三65人占25.5%,大四60人占23.5%;独生子女81人占31.8%,非独生子女152人占59.6%。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问卷 由研究者编制,包括年龄、性别、年级等基本信息。
1.2.2 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2]由李焰等编制。共有40道题目,含7个分量表,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休闲活动。得分越高,幸福感越强。量表经一定范围的使用,有较好的信效度。
1.3 调查方法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主试向被试团体发放量表并发出指导语,被试团体按照指导语在量表上如实回答。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17.0处理全部数据。
2.1 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比较 经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得出,男女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这一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2.267,P<0.05),在工作与社会适应的得分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t=2.901,P<0.01),具体表现为,女生学校学习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工作与社会适应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2.2 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比较 经方差分析(见表2)得出,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存在显著差异(F=2.727,P<0.05),其中大二年级学生幸福感总分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大四年级学生幸福感总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
表1 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比较(X±S)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比较(M±SD)
2.3 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比较 经独立样本 t检验(见表 3)得出,在主观幸福感总分(t=3.042,P<0.01)、自我意识(t=3.389,P<0.01)、恋爱(t=3.193,P<0.01)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其中独生子女大学生三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
表3 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比较(X±S)
2.4 城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比较 经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得出,在自我意识(t=-2.034,P<0.05)这一维度上城镇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
表4 城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比较(X±S)
注:*P<0.05 **P<0.01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差异不显著,这与郑莉君,韩丹(2007)[3]等研究结论一致。因性别的影响导致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差异可能是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如女性较男性而言,情感体验更为细腻、敏感,在生活中更易体会到支持力量,但情绪也更易波动。而中国传统观念使得男生可能面临更高的社会责任和家庭期望,在一定程度上给男大学生造成压力和负担,但也能让男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社会和家庭的认可,从而提升幸福感体验。而在工作与社会适应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学校学习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究其原因,前期研究表明男大学生在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上显著高于女生[4],即面对困难战胜自我的愿望更为强烈促使男生有更高的执行力和适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男生工作与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女生而言,安静、沉稳的性格更能坚持自主学习[5],因此相较男生的好动、浮躁,女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会高于男生。
而从不同年级来看,大四、大一主观幸福感体验较高,大三、大二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有密切关系。大一学生刚刚挤过高考的独木桥,荣幸进入大学校园,成为天之骄子的一员,对未来生活充满了较高的期望,对学校环境及条件充满了好奇,因此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大二大三年级是大学生面临抉择较多的时期,可能会面临考级、考证、考研等选择的烦恼,同时大二年级往往专业课程密集,学习任务繁重,加之经历轻松大一之后逐渐产生的种种落差与不适,心理心理压力显著增大,主观幸福感因此偏低;而到四年级,对未来有了较清晰的定位,感受到自身的责任,以及越来越成熟的思维方式,主观幸福感体验最高。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在构成主观幸福感的维度中,独生子女在自我意识及恋爱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刘萌萌等[6]研究一致。就中国现阶段社会经济条件来看,同等家庭经济条件下,独生子女能享受到更多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同时Toni Falo的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将表现出更为积极的亲子关系和同辈关系[7],与父母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对自我的认识也更全面;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就有更多的渴望与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交好,前期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交往需求不仅仅限于普通意义的交流与沟通,而是更希望获得比普通朋友要亲密的、私人性甚至是亲人性的交往关系[8],即,独生子女对爱情的渴望也更强烈。
在自我意识这一维度上城镇大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这可能与农村学生、城镇学生不同的生活和成长背景有关,从普遍性的情况来看,城镇学生的生活环境较农村学生优越,优越感较为明显,自我评价相对更高。适应理论认为,当事件重复出现时,人们既可以适应好的环境,不再感到幸福,也可以适应坏的环境,不再感到不幸[9]。而本研究所取样的永州为偏远不发达地区,取样对象中大部分为农村学生,他们对于不发达地区的适应往往是习惯性的。这可能是本研究农村、城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同时这与董灿华、沈雪芬(2005)[10]等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各类心理问题频发。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承受着来自学习、交友、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幸福感体验,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要举措。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大二年级学生主观幸福感最低,学校可以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从学习、心态、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着手,让大二年级学生能尽快适应各种落差与不适,调整心理状态,增强主观幸福感;对于非独生子女主观幸福感低于独生子女主观幸福感这一调查结果,学校和家庭都应引起重视,进行积极的情感投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我,以学生为本,努力创造和谐团结的校园文化氛围。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J].Paychological Bulletine,1984,(95):542-575.
[2]李焰,张世彤,赵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M].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音像出版社,2005:418-420.
[3]郑莉君,韩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9):7872-7875.
[4]石晓勇.大学生性别角色态度与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40.
[5]元丽媛.大学生自主学习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5-33.
[6]刘萌萌,赵景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5):1-6.
[7][美]Toni Falo.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兼对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讨论[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5):10-14.
[8]邵国平.独生子女恋爱观及其行为调查与分析[J].青年研究.2010(2):52-59
[9]温翠红,韩建茹,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2):106-108.
[10]董灿华,沈雪芬.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5(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