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与育人

2014-10-24 13:56李爱庆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4年7期
关键词:口渴茶具品茶

李爱庆

平时喜欢喝茶。一天,到一位朋友家说点事,朋友知道我喜爱茶,特地拿出家中珍藏的上好的茶招待我。我们边品茶,边说事,朋友问我这茶如何,我直言不讳地说:“这茶闻着有股糯米的清香,可一旦茶叶泡开了,糯米味就没有了,也没感觉出这上好的茶有什么特别之处,还不如我常喝的滇红和普洱茶呢!”朋友一听很尴尬。稍愣了一下,笑笑说:“这是一位朋友自己制作留着自己喝的。我想既然是自己喝嘛,应该不会差吧!”

临走时,朋友送了一些刚才喝的茶给我,让我回家慢慢品。

五一节放假,一个人在家,想起朋友送的茶,端出多日不用的茶具,慢慢自斟自饮……细细品味,三杯后,发现一种从未有过的柔软、谦和、润滑之感在口腔里蔓延。

咦?怪了,怎么那天在友人家就没有品出这种感觉?莫非是水的缘故?我思索着寻找答案。

哦,我恍然大悟,那天在友人家,我有心事,与友人在探讨问题,整个身心都投入在与友人的沟通、交流上,只是因为口渴喝茶;而今天,心很静,全身心都集中在舌尖上、味觉上。虽然同样的茶水,但喝茶的时间、环境、心境不同,这茶的味道自然就不一样啦!

喝茶如此,教育学生不也一样吗?由此我想到教书育人:我们总是斤斤计较于课堂上为何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会,有的学生就不会呢?而忽视每个学生由于来自不同家庭,在不同家庭文化中长大,他们不就是一种不同牌子、不同产地、需要不同水温,甚至不同茶具、不同水质的茶叶吗?我们平时上课下课,总是在忙忙碌碌之中,在学生出现状况的时候,于心烦意乱、火冒三丈之际,疲惫地瞪着学生,就事论事地批评教育学生……我们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吗?我们需要静静地品读每一个学生。可我们哪有时间、空间静静地好好地品读我们的学生呢?

甚至有的学生从上学到毕业,我们也没有好好地品读过他,都是把各种“茶”(学生)全部放在一个杯子里(也不管这个杯子到底能不能泡茶),倒上一杯水(也不管水温是否合适),因为口渴需要喝水,然后,咕咚咕咚地喝上几口,什么味?不知道。这一杯水我喝过了,倒掉,再像以前那样又泡上一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教书育人能培养出有个性化的人才吗?

喝茶如此,育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虽然我们没有条件去认真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也没有充足的条件去认真细致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但我们应该有这个意识,有这个理念。这也告诉我们: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先放下手上的活,静下心来,关闭视线里所有的图像,从不同角度多想想,包括从学生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思想、学生的心理、身体等方面,也许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找到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而且还能让学生从中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矫正,走出一条能适应不同环境考验的健康之路。

猜你喜欢
口渴茶具品茶
在最美的四月天跟着老苏州品茶、赏花、做美食……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品雅茶具
天下第二泉
品茶
雨夜吟
口渴见了水却不喝
感到口渴
冯可宾买茶具
李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