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静
一、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破解途径
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是实现强国梦的重要基础。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现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教育及职业教育制约着国家的竞争力。如何让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从“制约因素”转为“驱动因素”?党的十八大召开,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明确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破解途径。
二、完善教育结构,对接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
一边是持续蔓延的企业“技工荒”,一边是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难”,这一当今社会突出的结构性矛盾,正困扰着大批企业和毕业生,同样折射出我国教育结构的失衡,尤其是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严重不足。人才的类型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教育结构要对接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经济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传统的通过教育与科研来培养人才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而增强教育机构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则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其中教育的分类管理和结构调整成为当前迫切解决问题的重要突破口。目前,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基本达到30%,全国已有1100所本科院校,1200所专科学校。这需要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在产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各类高校的类型和规模,合理布局,根据人才需求的比例,明确重点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地方普通高校的转型,高职院校的优化升级,对接区域的产业经济的人才需求,优化我国教育结构。完善教育结构,对接产业结构的人才需求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
三、着力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搭建技术技能人才的立交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
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加快建立职业教育的内外部人才培养的衔接机制,尤其是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为了科学地制定好衔接机制,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调查研究,提高制度执行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构建中高职系统衔接的政策和制度制定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当地实际,深入学校、企业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照准制约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用发展的思路研究破解的方法和途径。政策和制度一旦制定出来,就要敢于克服重重阻力,坚决执行下去。
2.实施创新驱动,鼓励先行先试
只有创新,才能前进。中高职院校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好机遇,围绕提升办学质量这个中心任务,不断实施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院校领导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总结经验,为中高职衔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3.理性思考问题,扎实推进改革
实施集团化办学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基础。校企合作不深,企业参与不足,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改革无法深度开展,是当前制约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中高职院校和当地的其他社会组织,形成教育合力,按照集团化办学思路,探索中高职衔接模式。
师资队伍建设是中高职顺利衔接的关键环节。在影响学校教育的4个关键因素——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中,人是最关键的。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异常重要,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建议按照“学历+企业实践”的模式培养中高职教师,进一步严格职业院校教师准入标准,落实中高职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制度,让中职教师到高职院校接受培训,让高职教师到中职学校开展教学研究。
研发课程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课程是研究解决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由谁来培养人等问题的,学校的办学定位、育人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与课程建设息息相关。构建体例一致、注重实践教学、分层递进、标准统一的中高职衔接课程势在必行。
4.改革招考模式,强化技能导向
继续深入探索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办法,扩大面向中职学校招生比例,一方面坚决摈弃过去只重视文化课成绩和专业理论成绩而忽视专业实践技能的普高模式,按照技能优先的招考导向,按照“知识+技能”的招考模式,按照3∶3∶4的比例,加大对职高生的专业技能考查力度,让更多的中职生实现求学愿望。
5.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一种高投入产业,开展实践教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耗电、耗水、耗材,职业院校如果没有一流的实训基地和足够的实习岗位,就只能是“黑板上种地,图纸上盖房”。所以说,加大政府对职业院校的投资力度,提高职业院校生均教育经费额度,全面落实“三免一补”政策,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意义重大。另外,用信息化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实现。
6.树立服务理念,实施多元评价
职业教育的产品是服务。家长是教育服务的购买者;学生是教育服务的享受者;领导是教育服务的管理者;企业同行是教育服务的协作者;教师是教育服务的实践者。无论是中职校还是高职校,都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全方位、多维度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体制与机制创新,让企业、社会、家长、教师、学生都参与教育评价,多方获取信息,为职业教育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