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瀚
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扶贫工作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为探索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笔者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三进三同三促”活动,利用5天时间,赴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碧峰村蹲点调研。
调研采取查看资料、询问村干部、与群众座谈、入户访问、现场查看等方式,在院坝、路上、地头、农户家中,面对面与群众聊天、算账、讨论,获得了不少鲜活的事例,为下一步探索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收集了最基层、最基础的研究材料。
碧峰村贫困状况及原因
碧峰村位于渠江河畔,是渠江电枢工程淹没村,离镇政府约2公里,丘陵地形,幅员面积2152亩,有耕地315亩(均为田面积),林地1604亩,其中花椒种植面积750亩,蔬菜种植面积300亩。全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其中3个位于渠江河畔),296户827人(其中劳动力304人)。2012年人均产粮26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6638元。全村有党员27人,其中50岁以上22人,贫困党员2人。
从表面上看,碧峰村似乎算不上贫困,因为有一个名为“逸国花乡”的大型乡村旅游项目在这儿实施,加之近年来前锋区及观塘镇在该村整合投入了一些项目,基础条件有所改善,相比广安市不少偏远贫困村,这个村道路交通、产业基础等条件算是稍好。但蹲点深入下去之后,笔者发现,该村的情况与表面印象的确有云泥之别。
第一,自然条件局限,贫困人口多。该村属深丘地带,山峦起伏、深沟纵横,偏僻的地理条件阻碍了与外部的交流,农民长期保持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育明显滞后。全村有贫困户38户108人,其中18户31人享受低保。不少男性因贫困结不了婚,造成鳏寡孤独就有20余人。
第二,生产资料匮乏,群众生活难。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37亩,贫瘠的坡薄地增加了村民生产的难度,生产效率低,土地产出低,人均粮食占有率不足全市平均数的一半。
第三,交通设施落后,群众出行难。2000年全村通过村民自筹,投资15万元建设路基7.9公里,形成了贯通7个组的村级公路雏形。该村近年又引入了“逸国花乡”农业旅游项目,前锋区整合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完成了该村的村级公路干道,但通组公路却晴通雨不通。同时便民路除景区外罕有,村民出行难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第四,水利设施极差,群众用水难。全村水利设施少,仅有10口山坪塘,其中7口能蓄水,其余3口因年久失修,基本丧失蓄水能力,160余亩高塝田无法种植水稻,已改种玉米和小麦。一些农户因居住高坡只能到较远的地方挑水吃,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第五,产业发展落后,群众增收难。全村1604亩林地,其中近1020亩种植花椒,因缺乏技术支撑和交通不便等原因,品质不优、产量不高、采摘费用高、产品包装缺失,整体效益低,产业优势未能形成,村民增收困难。
第六,村容村貌较差,群众住房难。除景区外,村子其它地方到处是土墙房和濒临坍塌的危房,暴雨季节一来,后果堪虞。
对碧峰村实施精准扶贫的思考
按照“缺啥补啥”、“精准扶贫”、“群众决定”的原则,笔者认为,要精准做好碧峰村的扶贫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搞好贫困人口识别。坚持农户申请、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以合法程序保证识别有效,做到识别准确、群众满意。在此基础上,做好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工作,完善贫困户信息系统。贫困人口识别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协同性,要充分考虑到后续扶持的投入能力等因素,不能光识别不帮扶,那样群众的意见会更大。
第二,要找准致贫原因。找准致贫原因是做好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和先决性条件,否则,扶贫项目规划只能是无的放矢。一定要通过认真细致的调研梳理,才能真正找到;也只有找到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因户施策制定扶贫项目规划。
第三,要找准贫困农户需求。在做扶贫项目规划前,必须弄清贫困人群的真正需求,包括需要开发的项目和支持需求等,这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四,要做好扶贫资源的评估整合。在做扶贫项目规划时,一定要从现实出发,对可用于扶贫的各种资源进行汇总和评估,摸清有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可真正用于扶贫开发活动。
另外,估算扶贫资源不能仅仅盯着扶贫专项资金,要把所有行业部门能够投到该村的资源考虑进来,项目资金的管理渠道可以不变,但项目必须统一纳入规划,对所有涉农资金,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观塘镇要统一协调、统筹安排、及时沟通、合理分工,真正达到扶贫资源的高度整合。同时,在规划中也要考虑本地本村可以动员的资源,特别是劳动力的投入。
第五,要按照全面性、综合性原则做好村扶贫项目规划。扶贫规划要通过一定的投资,采取一揽子方式综合地解决贫困问题,对贫困村和贫困户从救助到开发进行整体性规划安排,分解落实各项扶贫措施和责任部门。要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加快解决最急迫、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要规划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和生态扶贫“五大扶贫工程”,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行动,全面提升村子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六,要解决好贫困群众的突出问题。在碧峰村开展扶贫工作,当务之急是解决贫困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住房问题本属住建部门的责任,但目前住建部门在项目扶持政策设计上不尽合理,每户只有6000元补助,杯水车薪,很多贫困户根本修不起房子。因此笔者建议,如果2014年在该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可考虑从扶贫资金中切块一部分,在“逸国花乡”景区附近集中修建100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式安置房,让鳏寡孤独和无房户居住,集中解决贫困户住房困难问题。
第七,要确定好扶贫项目建设方式。鉴于碧峰村有一定的劳动力,扶贫项目可以采取民办公助村民自建。至于究竟采取自建还是招标建设,都应充分征询贫困群众意见。
第八,要做好扶贫项目规划的公示。各区市县要严格执行项目公示规定,将扶贫项目名称、实施地点、批复与建设内容、实施期限、实施单位及负责人、投资规模、资金用途、资金来源、受益对象、补助标准及额度、补助环节及项目完成情况、大宗物资采购发放情况、质量标准及效益目标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公告,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对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的启示
通过在碧峰村解剖麻雀式的蹲点调研,笔者认为,下一步在探索建立精准扶贫机制中,应当体现以下七个精准:
第一,扶贫观念树立精准。要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扶贫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基本思路,认真反思一些与此相左的口号和好高骛远的目标以及脱离实际的方式方法,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贫要扶到人心里,扶贫项目要“雪中送炭”,坚决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锦上添花”行为。
第二,扶贫对象识别精准。坚持瞄准贫困地区,确保扶贫资金投入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贫困户要通过农户申请或村组推荐、村评议公示、乡审核公示、县审定公告等程序,严格遴选甄别出来。
第三,扶贫项目规划精准。在扶贫项目规划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缺啥补啥、群众决定、精准扶贫”的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因村规划、因户规划,在充分调查、分析、找准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确定各贫困村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等建设内容,对症下药确定各贫困户是扶持建房、治病、上学还是帮助提升能力、发展产业等,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征求群众意见。
同时,在扶贫项目规划中要按照三个优先层级:第一个层级为解决生存问题,首先切出一部分资金优先解决贫困户的吃、穿以及保障贫困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即所谓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第二个层级为解决发展条件问题,在确保贫困户生存的前提下,切出一部分扶贫资金来建设贫困村基础设施,为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奠定基础;第三个层级为解决发展增收问题,即在解决了贫困户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剩下的扶贫资金用来发展增收产业。三个层级依次优先,层层递进。
第四,扶贫项目扶持精准。对每个贫困户要建档立卡,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扶贫目标,努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低保线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各区市县要通过建立专项扶贫基金等方式,加大扶贫财政投入,全面解决贫困无房户、D级危房户问题;对特别困难的农村群众,专项扶贫基金要代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费、大病统筹保险费,对确有严重疾病无钱医疗的,要从扶贫基金中予以解决,努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数;全面保障贫困农户子女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大力度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大学;增加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促进贫困户直接、快速增收。
第五,扶贫项目实施精准。为保证扶贫项目更精准更高效更优质地实施,要特别做到两个加强:一是加强群众参与扶贫。由群众投票填写《村实施项目意愿表》、《农户项目意愿表》,根据投票多少排列项目顺序确定扶贫项目。项目村组建项目实施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和质量监督小组,每个小组保证不少于3名群众代表。确保群众参与项目施工单位选择、物资采购、材料验收、工程计量、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资金分配、工程结算等全过程。二是加强扶贫项目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六,扶贫对象调整精准。建立行之有效的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对原纳入各县新十年扶贫规划和“十二五”扶贫规划、计划用来打造农业农村工作亮点的所谓贫困村要坚决清除,对符合“一高一低一无”(即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一倍以上,村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条件的村要全部纳入贫困村;对贫困户脱贫则出,返贫再进,有进有出,进出有据,及时更新扶贫对象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第七,扶贫项目监管精准。为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要逐步建立覆盖全面、管理严密的扶贫项目监管制度体系,从项目的申报、规划、实施、验收、报账的各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制度规范。及时掌握扶贫资金项目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项目资金监管全覆盖,确保扶贫效益。对今后的扶贫项目,要在项目实施村公告市和区市县扶贫移民部门监管电话;每年组织监察、扶贫、财政部门协同开展扶贫项目资金专项检查;对扶贫项目,尽可能将审计前置,做到先审计后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