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的历史与未来

2014-10-24 00:35张晓林
人民公仆 2014年11期
关键词:道路特色发展

文 张晓林

现在,国内外都在争说“中国道路”,这已是个热点。中国道路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究竟是怎么来的?怎么成为热点?又如何引领我们走向现代化,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此想到了中国道路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道路的由来

谈中国道路的历史,至少要讲三点:

——中国道路凸显中国发展奇迹。中国道路成为讨论、议论的热点,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一些思想家、学问家的兴趣偏好,而是来源于当代中国的实践。改革开放36年,一路走来,质疑和唱衰中国的声音从没间断过,中国也的确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风险,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在崛起,而且崛起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成效之显著,堪称一个奇迹。

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第一,人均收入已6千多美元。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1.5倍,比工业发达国家高2倍,用不到工业发达国家1/3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伴随而来的中国元素、中国成分、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彰显,分量越来越重,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人”,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任何人都难以否定的。

面对中国崛起的事实,人们自然要问,中国在短短的时间内所发生的奇迹般的变化,原因在哪里?经验在哪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一句话,是中国发展奇迹凸显了中国道路,这就是争说“中国道路”的根源。“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尽管用语不同,但无非都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理论解读和诠释。可见,中国道路是植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土壤之中的,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既是客观发展的历史事实,也是理论的阐释和论证,历史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是一致的。

——中国道路创立于历史的接力探索之中。毫无疑问,中国道路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中成功开创的,但却有其历史渊源和探索发展,简而言之,是和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紧密相联的,是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紧密相联的。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其间虽经历了挫折和失误,但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历史转折,作出了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在国内外十分复杂的形势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难看到,中国道路的成功开创,是改革开放36年来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以贯之、接力探索的产物,但同时又是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前后接续、一脉相承、渊源相继的,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可割裂的历史进程。

——中国道路立足于中国国情这一最大实际。中国道路之所以引领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强国富民之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之路,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可以说,立足中国国情是中国道路最核心的本质特征。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根本原因就是从实际出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革命是这样,建设和改革也同样是这样。当代中国的最大实际是什么?就是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是坚持中国正确发展道路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以此为出发点,我们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断深化、拓展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了凝练精辟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论述,充分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彰显了我们坚持中国道路的高度自觉性和坚定性。

中国道路的展望

历史启示未来、也昭示未来。中国道路的由来,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中国道路的开创历尽了筚路蓝缕的艰难困苦、历尽了数不尽的各种代价,是来之不易的,必须倍加珍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面对“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对建成全面小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要知道,这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还会有不少的沟沟坎坎和艰难险阻,特别是要警惕防止滑入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要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中国道路不动摇,就必然会有一个广阔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这也是我们矢志不移、砥砺前行的坚定方向。在这里,也要讲三点: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基本要义和核心内容。正是从这点出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未来作出了重要宣示和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依然任重道远。在我们面前,有“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但同时也横亘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自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多发等。怎么办?一句话,靠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正是站在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我们深刻剖析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这既是坚持中国道路的成功历史经验,也是坚持中国道路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奋力开创中国道路更加广阔的前景。

二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主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相互依存的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是新形势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要明白,全面深化改革是在深刻变化的形势和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展开的,面临着体制机制的障碍,利益固化的藩篱,各种思潮的激荡冲击和外部环境的风险挑战。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这就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一方面要以历史担当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另一方面又要有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定力不动摇,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底线不退让。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该改的坚决改,不能改的坚决守住,牢牢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的改革方向。

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需要。在取得全国政权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必须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一些共产党人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但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必须预防这种情况。要求我们时刻保持“两个务必”。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也不止一次说“党要保持活力”,要“坚持艰苦奋斗传统,抗住腐败现象”,“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并尖锐地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些都说明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断审视党自身的状况和变化,敢于和善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毫不留情地查找和解决党内滋生蔓延的消极腐败现象,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谋篇布局。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积极推进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所有这一切,充分显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是党的先进性和强盛生命力的体现,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也表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面前,在60多年长期执政和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面前,我们党没有陶醉于成绩,没有沉溺于辉煌,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更加严格的自省、自律、自我革命精神,不断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分析和认识自身状况,不断解决自身问题,不断自我发展壮大的集中表现,彰显了我们党的政治清醒和坚定的信心、信念。我们唯有把党建设好,把党的作风建设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有力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定地走中国道路,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和风险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是中国道路的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也是坚持中国道路,走向美好未来的关键前提和重要政治保障。

中国道路是植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土壤之中的,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既是客观发展的历史事实,也是理论的阐释和论证,历史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道路特色发展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教师发展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