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争鸣
“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维护教育的和谐和稳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县教育系统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在采访伊始,元江县教育局局长白继光便用简短的几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该县教育工作的重点。
白继光说,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局要围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反对‘四风”这个主题,根据县情、教情,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谋划元江县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局主要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基层师生和密切联系师生的意识,深入基层教育教学一线,广泛听取学校和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维护师生在学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把权力行使置于师生的监督之下。凡是师生不满意的就改,凡是师生期盼的就做,坚持说到做到。要针对学校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瓶颈问题、发展短板问题,研究应对之策,解决之道,切实为各类学校做好服务。
元江是一个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为主体的山区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有16.6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0%。现有初中10所、在校学生8 316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16 207人。白继光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我们将根据全县人口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城镇化建设实际,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在‘创建标准化、规模化学校,减校增效、撤小强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形成满足需要、适度超前、公平和谐、优质高效、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一是把布局调整与“校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校安工程、合格学校、标准化学校的实施和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建设水平,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通过布局调整,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招生制度,严格执行就近免试入学,以及阳光分班政策,缓解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择校热等难题。优化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全县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是强化控辍保学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齐抓共管;强化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实行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包干到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干到组,组干部包干到户;加大控辍保学工作考核力度,县教育局对学校目标考核、对校长绩效考核和对教师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时,辍学率小学超过1%、初中超过3%者,均实行“一票否决”。力争到2015年,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以上,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毛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5%以下;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以上。
三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以扩大乡镇学前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人口集中的坝区和半山区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在人口相对分散的山区逐步形成以乡镇中心小学校为轴心、以中心幼儿园为示范、以村级幼儿园为网络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步伐,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切实解决目前元江县学前教育布局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不健全,保教质量不高,幼儿“入园难”等突出问题,满足广大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推进全县学前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逐年提高,到2015年入园率达85%以上。
四是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普通高中学校要切实抓好《中学教学常规》的落实,推行“352”课堂教学模式,重点放在备课、上课、作业、评价、辅优转差上;初中、小学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教师要以“培养兴趣、情趣和理趣,求实、求活、求发展”的教风,在教学中融情入理,知情统一,文道结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
五是围绕教学的有效性,组织教师开展研训活动。教研和师资培训活动要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重点搞好各学科的专题研究,以教研促课堂教学,以教研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组织的教师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以及中、高考研讨会、观摩听课,参加市、县教学竞赛和请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校内组织的专题研究、上示范课、开展校本培训、教学竞赛,鼓励教师参加专升本和研究生学历进修等形式来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多年的努力,元江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和其他硬件设施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软件上基础非常薄弱,特别是校长、教师队伍薄弱,缺乏管理、培养的长效机制。”白继光说,元江教育要发展,不能急功近利,首先要在软件上下功夫,为将来教育的长足发展打基础。一是建立校长队伍建设制度,注重教育后备干部的储备。二是要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强化教师培训,使教师成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爱岗敬业”的榜样,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整合教研力量,建立研训一体化体系。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研究实行学区制,要求校校有科研课题。加强与市内外的一些优质学校的联系,从管理和教学等方面引进吸收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