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银行业都在找方向,截至到目前都还在探索之中。
危机之前全球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几乎是趋同的,大多数银行都是追求规模扩张,比速度、比收入、比地盘、比多样性、比新奇、比技术、比谁更能监管套利等,求大、求前、求广、求快、求新,很多大型银行涉足金融市场各个领域。国际排名上也将资产规模营业利润收入、绩效指标作为衡量银行好坏的标准,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认可这种发展模式。当然也有一些银行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比如坚持连锁和本土战略的法国银行,以资产托管为特色的纽约银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秉承上述模式和理念的银行,要么在法律意义上破产,要么在经济意义上破产,要么苟延残喘,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金融业一片狼藉。在此情况下监管部门开始反思,实施强制监管,给银行业安全画红线。危机之后国际监管改革逆转了银行业投行化的发展趋势,强化了资本要求,更加注重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流动性管理,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管理。
危机之后经济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银行业营利模式受到资本及市场约束被迫转型,寻求新方向的道路。几年前,新资本协议就银行监管达成了共识,在某种意义上指明了银行改革转型方向。但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实践归集并不统一,没有形成所谓的标准模式。许多银行在收缩,实施所谓的瘦身计划,放弃不成熟不熟悉的业务,比如花旗集团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到优势业务上,对非优势业务在实施缩减策略,汇丰银行宣布将关闭100家次贷业务网点;也有银行在扩张,如危机前的富国银行对美联银行收购实现了规模扩张,中国大型银行也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全球布局;当然还有一些银行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策略定位,正在试错,也就是说全球银行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反思与变革。到目前为止,全球银行业的转型还没有形成公认的方向和模式。
国际银行业都在找方向的时候中国银行业更是面临战略转型的难题。
首先,转型更加迫切。虽然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没有遭受重创,但危机之后随着全球经济步入漫长的下行期,中国经济结构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市场化改革在期待与疑惑中摸索前进,银行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国际大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遭遇也给中国银行业敲醒了警钟,监管机构发布新监管协议,监管标准全面引入,资本约束显著加强;另一方面,应对危机在特殊时期内发放的天量贷款也为中国银行业埋下了大量的风险种子,市场化改革使得现有银行营利模式不可持续,引发银行对现有银行前景的悲观预期。
其次,中国银行业转型的方向和道路已经没有可以复制的标准模式。中国银行业和所谓的国际领先银行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市场水平完全不同,这种市场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差异为我国银行业和欧美银行业横向比较带来了困难,很难通过简单的对比来否定某种发展模式或者肯定某种发展模式。中国银行业此次的转型与前两次转型完全不同,前两次是从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型、从国有商业银行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型,由国家统一设计,道路清晰、方向明确。但此次转型没有清晰的道路,完全依靠各家银行自己探索。中国银行业转型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金融市场改革的叠加当中进行,增加了转型方向选择与转型模式设计的复杂程度。一是市场机制改革,银行业不能眼睛只盯住国企,民企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需要银行业高度重视。二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使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增大,银行通过资产组合、定价模型、衍生品交易管理、对冲流动性,这些都是完全不同于现有银行业熟悉的系统风险敞口。三是三驾马车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向消费与内需驱动的转变,这是一个过程。在此期间,投资与国际贸易领域的金融需求仍然十分巨大,但是随着消费占比不断提升和国民消费模式变化,消费金融将成为未来银行业市场战略的重点,届时将逼迫银行转型并真正考验银行经营服务能力。
未来中国银行业战略转型到底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尽管全球银行业转型方向还在探索当中,但是有几点是大家共同意识到的:首先是必须转型,其次是转型路径的目标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市场优势,进行与此相适应的内部体制机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创新。目前是战略观察、战略思考、战略设计、战略选择的重要机遇期,更是战略风险管理的关键期,我认为,大型商业银行确定发展战略至少要考虑以下核心因素:第一,要有潜在的巨大市场。小银行关注局部区域性的市场,大银行需要分享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风险分散的好处,必须专注于相当规模或者高成长性的市场。第二,要有良好的风险收益结构。有些市场规模虽然大但潜在风险高,收益风险不匹配。第三,要有战略基础,包括现实基础或者是经过资源投入以后可以培育出来的能力基础,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根本性障碍。第四,要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第五,要确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商业银行价值观。借助产品组合和风险管理技术帮助客户创造价值,或者降低成本。这种价值观越成体系越可以形成较大的客户黏性,持续时间越长就可以越长久地获得客户的价值回报。
无论是实施新的市场战略还是实施转型,都要具备坚实的经营管理基础,而且经营基础的建设也是战略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数据基础、制度基础以及人才基础。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