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经济转型问题研究

2014-10-23 00:25徐书宜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9期
关键词:经济转型自主创新产业结构

徐书宜

摘要:在全国积极探索转型道路的背景下,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转型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节能减耗成果显著,经济的外向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受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制约,河南省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非常突出,正确认识存在于改革中的问题,将为河南省经济转型路径的确定提供方向。

关键词: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90019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也日益暴露出其根深蒂固的缺陷,因此经济的转型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突破点。近年来,河南省牢牢把握发展主线,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举纲带目,围绕中原崛起的目标,逐步推进经济的转型和软着路,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转变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河南目前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以资源型工业和加工型工业为支撑、以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为手段的粗放型增长,其快速发展的背后投入的是劳动力、资源、资本、等初级生产要素。201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其深层次的原因依然是长期积累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首先,河南生在全国排名较前的工业产品,大多是产业链上游或者价值链低端的初级产品,附加值高和科技含量高的精密加工较少。其次,能源原材料基础行业占比偏高,2013年全省能源行业占到工业的47.0%,明显高于同样是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省以能源为主的粗放型工业经济面临更大的困难。

2012年,河南每万元GDP能耗和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1.256吨和2.723吨标准煤,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利用方面,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为4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水污染方面,2012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1374亿吨和26.62亿吨。大气污染方面,2012年河南工业废气排放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2.9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10.00万吨,烟(粉)尘排放量49.28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第五位和第八位。2012年,河南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5250.47万吨,有将近4万吨固体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排入环境。目前,河南省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必须通过经济的转型调整工业污染情况,为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可持续性。

2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经过近几年对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省产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善,2012年的三产比例为12.7:56.3:31.0,但全国的比重是10.1:45.3:44.6,差距依然比较明显。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比例较高,然而该产业却是大而不精,基础农业所占比重最大,林牧副渔的发展较缓慢。另外,第一产业多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第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2013年,全省增加值总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纺织、农副产品、专用设备、非金属、有色金属、通用设备、电力、化工、煤炭、黑色金属等,占全省的56.8%,可看出,第二产业的优势产业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行业。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524的高速增长,但是占比不足2.9%,对工业的拉动仅有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偏低,对工业的拉动作用偏低,严重阻碍了我省工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占比低,低于全国13.6个百分点,并且仍然依靠的是传统的服务产业(如表1),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这两年发展比较迅速,但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信息传输、现代物流、科技与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总体来说,新兴第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不管是从三次产业的比例(如表2)还是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产业发展滞后、层次较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经济开放不均衡

河南省作为内陆省份,对外贸易一直是薄弱环节,虽然近几年对外贸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却仍处在全国较低次位,与全国第五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符。2012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517.5亿美元,仅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外贸依存度来看,2012年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仅为12.24%低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

从贸易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过于集中,商品结构失衡。2013年河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416.0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的69.4%,其中与手机产业链相关的机电产品进出口就占到了全年进出口额的五成以上,富士康项目对我省的外贸贡献率非常突出,但我省的机电生产仍然是简单的组装,处于价值链的末端。从生产方式来看,加工贸易方式突出,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4.1%,贡献率更是高达98.6%,致使企业没有动力进行技术革新。从经营主体上来看,两极分化严重,2013年,我省有进出口业务记录的企业4690家,但进出口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只有两家,其中的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一家的贸易值就占到了全省的58.7%,多达4295家企业的贸易值仅占到了8.9%,贸易主体结构失衡致使我省的外贸风险加大。从贸易地区来看,2013年郑州市进出口总值427.49亿美元,占到了全省的71.3%,其他地区外贸发展缓慢,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

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首先,创新投入强度不足,2012年,河南省研究与实验(R&D)经费支出总额为310.8亿元,相比上年的264.5亿元,提高了17.5个百分点。但是,根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的公布的数据(见表3),河南省科技投入强度仍然相对不足。2012年河南研究与实验开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为098%,不仅低于全国1.84%的平均水平,与江苏、广东这些自主创新能力较高的省份,仍有较大差距。其次,目前河南省科技人才较为匮乏,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密度的位次在全国也一直处于下游,2012年河南每万人中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为17人,远低于全国42人的平均水平。其次,河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省会郑州市,其中硕士和博士占全省比例分别为60%和70%以上,科研分布力量的不均,使得很多实验室成果不能转化为产业技术,实现不了经济价值。再次,近几年,河南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基本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然而专利的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如表4)。近年来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予占比越来越高,说明我省的专利质量和结构趋于优化,但总体来看和一些先进的省市差距仍然明显。

5改革相对滞后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历来都是依靠农业的人口大省,加之工业基础薄弱和没有临海的对外贸易优势,改革开放的速度和深度都相对滞后。虽然经过30年的改革,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实现中原崛起和航空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一些长期形成的深层次矛盾仍没有得到根本的变革和解决,首先是体制、机制转换相对滞后,经济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偏低,对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其次,国有和行政事业单位在服务业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常常出现垄断经营,政企不分,人浮于事,效率底下等问题。另外,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多准入制度的限制,致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易在市场自由流动,同时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根深蒂固,也阻碍了民营资本的介入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可见,河南省的经济转型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看清楚成绩,也要全面了解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解决的路径,全方位地构建转型机制,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陈静.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2]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18个典型地区的实证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09.

[3]武敏敏.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4]李晓红.山西经济转型路径探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endprint

摘要:在全国积极探索转型道路的背景下,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转型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节能减耗成果显著,经济的外向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受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制约,河南省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非常突出,正确认识存在于改革中的问题,将为河南省经济转型路径的确定提供方向。

关键词: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90019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也日益暴露出其根深蒂固的缺陷,因此经济的转型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突破点。近年来,河南省牢牢把握发展主线,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举纲带目,围绕中原崛起的目标,逐步推进经济的转型和软着路,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转变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河南目前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以资源型工业和加工型工业为支撑、以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为手段的粗放型增长,其快速发展的背后投入的是劳动力、资源、资本、等初级生产要素。201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其深层次的原因依然是长期积累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首先,河南生在全国排名较前的工业产品,大多是产业链上游或者价值链低端的初级产品,附加值高和科技含量高的精密加工较少。其次,能源原材料基础行业占比偏高,2013年全省能源行业占到工业的47.0%,明显高于同样是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省以能源为主的粗放型工业经济面临更大的困难。

2012年,河南每万元GDP能耗和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1.256吨和2.723吨标准煤,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利用方面,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为4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水污染方面,2012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1374亿吨和26.62亿吨。大气污染方面,2012年河南工业废气排放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2.9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10.00万吨,烟(粉)尘排放量49.28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第五位和第八位。2012年,河南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5250.47万吨,有将近4万吨固体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排入环境。目前,河南省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必须通过经济的转型调整工业污染情况,为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可持续性。

2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经过近几年对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省产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善,2012年的三产比例为12.7:56.3:31.0,但全国的比重是10.1:45.3:44.6,差距依然比较明显。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比例较高,然而该产业却是大而不精,基础农业所占比重最大,林牧副渔的发展较缓慢。另外,第一产业多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第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2013年,全省增加值总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纺织、农副产品、专用设备、非金属、有色金属、通用设备、电力、化工、煤炭、黑色金属等,占全省的56.8%,可看出,第二产业的优势产业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行业。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524的高速增长,但是占比不足2.9%,对工业的拉动仅有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偏低,对工业的拉动作用偏低,严重阻碍了我省工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占比低,低于全国13.6个百分点,并且仍然依靠的是传统的服务产业(如表1),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这两年发展比较迅速,但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信息传输、现代物流、科技与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总体来说,新兴第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不管是从三次产业的比例(如表2)还是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产业发展滞后、层次较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经济开放不均衡

河南省作为内陆省份,对外贸易一直是薄弱环节,虽然近几年对外贸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却仍处在全国较低次位,与全国第五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符。2012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517.5亿美元,仅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外贸依存度来看,2012年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仅为12.24%低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

从贸易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过于集中,商品结构失衡。2013年河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416.0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的69.4%,其中与手机产业链相关的机电产品进出口就占到了全年进出口额的五成以上,富士康项目对我省的外贸贡献率非常突出,但我省的机电生产仍然是简单的组装,处于价值链的末端。从生产方式来看,加工贸易方式突出,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4.1%,贡献率更是高达98.6%,致使企业没有动力进行技术革新。从经营主体上来看,两极分化严重,2013年,我省有进出口业务记录的企业4690家,但进出口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只有两家,其中的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一家的贸易值就占到了全省的58.7%,多达4295家企业的贸易值仅占到了8.9%,贸易主体结构失衡致使我省的外贸风险加大。从贸易地区来看,2013年郑州市进出口总值427.49亿美元,占到了全省的71.3%,其他地区外贸发展缓慢,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

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首先,创新投入强度不足,2012年,河南省研究与实验(R&D)经费支出总额为310.8亿元,相比上年的264.5亿元,提高了17.5个百分点。但是,根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的公布的数据(见表3),河南省科技投入强度仍然相对不足。2012年河南研究与实验开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为098%,不仅低于全国1.84%的平均水平,与江苏、广东这些自主创新能力较高的省份,仍有较大差距。其次,目前河南省科技人才较为匮乏,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密度的位次在全国也一直处于下游,2012年河南每万人中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为17人,远低于全国42人的平均水平。其次,河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省会郑州市,其中硕士和博士占全省比例分别为60%和70%以上,科研分布力量的不均,使得很多实验室成果不能转化为产业技术,实现不了经济价值。再次,近几年,河南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基本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然而专利的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如表4)。近年来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予占比越来越高,说明我省的专利质量和结构趋于优化,但总体来看和一些先进的省市差距仍然明显。

5改革相对滞后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历来都是依靠农业的人口大省,加之工业基础薄弱和没有临海的对外贸易优势,改革开放的速度和深度都相对滞后。虽然经过30年的改革,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实现中原崛起和航空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一些长期形成的深层次矛盾仍没有得到根本的变革和解决,首先是体制、机制转换相对滞后,经济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偏低,对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其次,国有和行政事业单位在服务业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常常出现垄断经营,政企不分,人浮于事,效率底下等问题。另外,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多准入制度的限制,致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易在市场自由流动,同时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根深蒂固,也阻碍了民营资本的介入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可见,河南省的经济转型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看清楚成绩,也要全面了解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解决的路径,全方位地构建转型机制,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陈静.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2]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18个典型地区的实证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09.

[3]武敏敏.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4]李晓红.山西经济转型路径探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endprint

摘要:在全国积极探索转型道路的背景下,河南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转型道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节能减耗成果显著,经济的外向度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受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制约,河南省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非常突出,正确认识存在于改革中的问题,将为河南省经济转型路径的确定提供方向。

关键词: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90019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也日益暴露出其根深蒂固的缺陷,因此经济的转型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突破点。近年来,河南省牢牢把握发展主线,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举纲带目,围绕中原崛起的目标,逐步推进经济的转型和软着路,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发展基础、发展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转变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河南目前经济的增长,主要是以资源型工业和加工型工业为支撑、以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为手段的粗放型增长,其快速发展的背后投入的是劳动力、资源、资本、等初级生产要素。2013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其深层次的原因依然是长期积累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首先,河南生在全国排名较前的工业产品,大多是产业链上游或者价值链低端的初级产品,附加值高和科技含量高的精密加工较少。其次,能源原材料基础行业占比偏高,2013年全省能源行业占到工业的47.0%,明显高于同样是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在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省以能源为主的粗放型工业经济面临更大的困难。

2012年,河南每万元GDP能耗和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1.256吨和2.723吨标准煤,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利用方面,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为4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水污染方面,2012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分别为1374亿吨和26.62亿吨。大气污染方面,2012年河南工业废气排放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12.9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10.00万吨,烟(粉)尘排放量49.28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第五位和第八位。2012年,河南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5250.47万吨,有将近4万吨固体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排入环境。目前,河南省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必须通过经济的转型调整工业污染情况,为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可持续性。

2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经过近几年对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省产业结构有了明显改善,2012年的三产比例为12.7:56.3:31.0,但全国的比重是10.1:45.3:44.6,差距依然比较明显。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比例较高,然而该产业却是大而不精,基础农业所占比重最大,林牧副渔的发展较缓慢。另外,第一产业多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第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2013年,全省增加值总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纺织、农副产品、专用设备、非金属、有色金属、通用设备、电力、化工、煤炭、黑色金属等,占全省的56.8%,可看出,第二产业的优势产业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行业。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524的高速增长,但是占比不足2.9%,对工业的拉动仅有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偏低,对工业的拉动作用偏低,严重阻碍了我省工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占比低,低于全国13.6个百分点,并且仍然依靠的是传统的服务产业(如表1),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这两年发展比较迅速,但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信息传输、现代物流、科技与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总体来说,新兴第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不管是从三次产业的比例(如表2)还是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产业发展滞后、层次较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经济开放不均衡

河南省作为内陆省份,对外贸易一直是薄弱环节,虽然近几年对外贸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却仍处在全国较低次位,与全国第五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符。2012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517.5亿美元,仅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外贸依存度来看,2012年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仅为12.24%低于全国近40个百分点。

从贸易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过于集中,商品结构失衡。2013年河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416.0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的69.4%,其中与手机产业链相关的机电产品进出口就占到了全年进出口额的五成以上,富士康项目对我省的外贸贡献率非常突出,但我省的机电生产仍然是简单的组装,处于价值链的末端。从生产方式来看,加工贸易方式突出,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4.1%,贡献率更是高达98.6%,致使企业没有动力进行技术革新。从经营主体上来看,两极分化严重,2013年,我省有进出口业务记录的企业4690家,但进出口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只有两家,其中的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一家的贸易值就占到了全省的58.7%,多达4295家企业的贸易值仅占到了8.9%,贸易主体结构失衡致使我省的外贸风险加大。从贸易地区来看,2013年郑州市进出口总值427.49亿美元,占到了全省的71.3%,其他地区外贸发展缓慢,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

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首先,创新投入强度不足,2012年,河南省研究与实验(R&D)经费支出总额为310.8亿元,相比上年的264.5亿元,提高了17.5个百分点。但是,根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的公布的数据(见表3),河南省科技投入强度仍然相对不足。2012年河南研究与实验开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为098%,不仅低于全国1.84%的平均水平,与江苏、广东这些自主创新能力较高的省份,仍有较大差距。其次,目前河南省科技人才较为匮乏,高层次、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密度的位次在全国也一直处于下游,2012年河南每万人中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为17人,远低于全国42人的平均水平。其次,河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省会郑州市,其中硕士和博士占全省比例分别为60%和70%以上,科研分布力量的不均,使得很多实验室成果不能转化为产业技术,实现不了经济价值。再次,近几年,河南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基本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然而专利的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如表4)。近年来发明专利的申请和授予占比越来越高,说明我省的专利质量和结构趋于优化,但总体来看和一些先进的省市差距仍然明显。

5改革相对滞后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历来都是依靠农业的人口大省,加之工业基础薄弱和没有临海的对外贸易优势,改革开放的速度和深度都相对滞后。虽然经过30年的改革,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实现中原崛起和航空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一些长期形成的深层次矛盾仍没有得到根本的变革和解决,首先是体制、机制转换相对滞后,经济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偏低,对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其次,国有和行政事业单位在服务业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常常出现垄断经营,政企不分,人浮于事,效率底下等问题。另外,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多准入制度的限制,致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易在市场自由流动,同时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根深蒂固,也阻碍了民营资本的介入和市场经济的繁荣。

可见,河南省的经济转型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看清楚成绩,也要全面了解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需要深入探讨解决的路径,全方位地构建转型机制,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陈静.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2]张鹏.中国区域经济转型路径比较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18个典型地区的实证分析[D].兰州:兰州大学,2009.

[3]武敏敏.山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4]李晓红.山西经济转型路径探析[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转型自主创新产业结构
培养创新思维,生物课堂的“魂”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