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控制研究

2014-10-23 03:15:38左言娜杨晓丽薛爱华
关键词:客体批判性思维

潘 安,左言娜,杨晓丽,薛爱华

(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芜湖241000)

《国家教育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未来几年我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1]。所以,大学教育应该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是当前较为关注的教学方法之一。批判性思维作为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先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批判性思考,使其更富有批判精神、创新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

基于此,笔者申请了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控制及设计研究”,尝试利用批判性思维设计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建立适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本文揭示该项目的总体思路和大体框架。

一、国内外批判性思维研究现状

(一)批判性思维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批判性思维 (Critical Thinking)一词源于心理学,是指基于充分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和客观评价的能力与意愿,不为感性和无事实依据的传闻所左右,是一种集自主分析和客观评价于一体的思维过程。批判性思维源于1909年杜威(John Daway)提出的反省性思维 (Reflecting Thinking),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2]。Ennis从人的经验着手,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3]。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专家Richard Paul从人的思维模式着眼,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个体思维模式,思考者熟练地控制思维的内在结构并应用知识标准来评价和改善自我的思维[4]。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批判性思维有了新的研究方向,将批判性思维概括为两大体系,即认知技能和情感品质。认知技能包括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和自律六个方面,而情感品质则细分为十二个方向。总体而言,批判性思维不是一个提出肯定结论或否定结论的思维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对现今的认知进行再思索,得出相应的结论。国外学者在讨论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时,尽管切入点不同,但都涉及到思辩的目的、特质、技能和态度。

近年来,诸多国内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具体内涵也做出了界定。武宏志[5]通过语义辨析和概念网络将批判性思维解释为解决问题体系中的环节之一,通过创造性思维获得新思路,用批判性思维加以验证。杨莉萍[6]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思维能力、技能与情感意向的对立统一。邹顺宏[7]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批判性思维理应对我国教育教学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方法论层面发挥更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本文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善于反思,善于质疑,对所学知识的正确性、真实性、精确性、逻辑性等经过反思、分析、评估、推论等过程,最终形成认知的过程。

(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大学英语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不足,参与度不高,大多数时间处于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单向状态,互动和有效反馈较弱,因而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学生对学习内容只做简单的记忆和背诵,缺乏主动学习与反思。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和传播;此外,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和长期的规范教育、标准教育带来的对权威的顶礼膜拜,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了学生批判性意识的缺失,使得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2006年耶鲁大学校长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中国培养学生的模式是,老师将书本的知识讲出来,然后学生进行记忆,考试时让学生将这些知识再还原,这样的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使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 (中文版),在2012年对安徽工程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并运用SPSS13.0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欠缺,其中学生 (客体)对教师 (主体)的信息能进行有效反馈,并使用批判性思维加以判断的占4.3%,能进行一定判断的占44.6%,不能进行的占51.1%。

以上现状已引起大多数教师的重视。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业已在批判性思维的融入方面做了较多探索。余国良[8]在翻译教学中引入批判性思维,在高度互动的环境下,将翻译教学由单向的记忆改变为学生参与的双向学习,成为主动学习过程。韩少杰[9]等,将批判性思维引入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写作过程,将思维过程与写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将技能培养与思维训练融为一体。张新玲[10]认为将批判性思维与读写结合过程有机整合,有利于写作教学的效果提高。在口语教学中,苏小青[11]在小组教学过程中,引入批判性思维学习模式,将教学过程系统细化,变无目的性为有的放矢,教学效果显著。

诸多研究显示,将批判性思维引入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以往教学形式单一的缺陷,变被动为主动,将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带有思辨性质的自主学习过程。但当前的主要研究工作多分散在各专项学习上,缺乏统一的、具有普遍性的基础认知。本文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整体出发,进行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控制研究,指出教师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意愿,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营造探究的氛围,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设计教学方案,利用批判性思维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整合资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前期研究可以明确一点,批判性思维的引入与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带动学生参与思辨,得到主动反馈。因此,本文基于批判性思维,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拆分——主体驱动 (教师),客体反馈 (学生)和过程驱动(教学过程),并逐项设计,以得到一个较为明晰的批判性思维参与过程的形态。

从批判性思维形成的角度出发,整个教学过程可被视为一个系统,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有层次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这个体系基本属于闭合系统状态,即稳定的、无信息交换的状态。教师作为信息源向学生做单向信息发送,作为接受方的学生对信息予以接受,对信息的处理与分析以及学习的过程也是封闭的。用批判性思维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变原有的封闭系统为开放系统,在主体与客体间形成交互信息流,达到双向反应的结果。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仅靠某一方面去实现,而需要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协调,彼此呼应。

(一)批判性思维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实施方案

图1、图2给出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利用批判性思维设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形态。图1是现行普遍存在的闭合系统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信息从教师 (主体)流向学生 (客体),学生被动反馈,缺乏主动性、参与性的感官认知,是一种不平衡状态。在这个体系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较低。图2是按批判性思维设计的开放系统。在此,主体通过合理控制教学过程,利用有效的话语控制、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合理的评价机制,提升客体的交际意愿,再结合新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以达到主体驱动客体的目的;客体对主体传递的信息进行思辨,并反馈给主体,最终实现双向信息流。

图1 传统教学过程Fig.1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图2 批判性思维设计下的教学过程Fig.2 Teaching process based on critical thinking

(二)主体驱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掌控起着重要作用。在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作为信号源,决定系统的响应过程,通过语言、反馈、提问三大手段实现有效驱动,引导客体参与教学过程。

第一,语言作为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联系手段,对实现驱动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课堂用语除用作传输信息外,也有目的语示范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对话形式是“教师—学生—教师”的单向模式,但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该单向模式也难以有效实现,就勿论实现批判性思维的诱发对话模式,即“学生—教师—学生”模式。

第二,教师反馈是实现引导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反馈策略的有效选择,可以引导学生对语言过程进行思辨,以达到参与的目的。郑浩[12]就反馈策略的顺应性做了相应的研究,通过实例证明选择合适的反馈语言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同时能引起学生的思辨。

第三,提问也是驱动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计划、设计和控制提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信息单向传递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否能有序运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师生间连续的有效对话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交互式课堂,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

(三)客体反馈

学生作为教学系统的客体,是教学过程的受体,能否实现客体对信息的反馈是建立开放系统的关键。当前,学生反馈形式流于表面,缺乏必要的思辨,集中体现为记忆和重复。高阶的学生反馈形式可以通过语言对话和提问体现,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使用批判性思维对所学进行思辨,并在此基础上对思辨结果用语言来表述,由此形成开放性的交互信息流。

成功的高阶反馈依赖于两个因素:一是客体的较强的交际意愿,二是主体对客体的积极有效的反馈。实现高阶反馈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交际实现的,客体是否具有交际意愿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交际意愿(WillingnesstoCommunicate)最初是由McCroskey&Baer[13]提出来的,目的是解释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语言行为的巨大差异。二语交际意愿是指 (二语学习者)使用二语在特定的时间与特定的人或群体交流的愿望[14]。另一方面,学生的反馈效果受主体对客体反馈的直接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则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焦虑,提高学习动机,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有强化和调节的作用。

当客体主动响应主体时,说明批判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应用。这种反馈是积极的、有效的。Annett认为反馈一般具有三种功能:刺激,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努力;强化,强化学习者的表现;信息/知识,有助于更正答案[15]。当前,主体驱动带来的客体反馈较弱,姜旭等发现目前客体有效的反馈(41.5%)远低于低效的反馈 (51.2%)[16],因此,当前亟需主体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意愿,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客体反馈,以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四)过程控制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大班制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难以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以教师为核心,简单地用视听设备代替黑板,过于注重考试结果,已经成为极大的弊病。在这种教育体系下,教育过程简单,无法很好地调节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近年来,诸多学者用生态学理论对当前英语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一致认为现今的教育体系下的生态环境失衡现象日益严重。

改善现在生态失衡的现状在于通过过程控制将批判性思维引入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过程联系了主客体双方,语言作为信息流的载体在二者之间传递,并最终实现客体主动反馈,达到信息流交互传送的开放系统的目标。在过程控制中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最为有效的改善手段,旨在改变现存的教学目标功利化,教学资源单一化,教学方式“把着手教”的现状,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1)教学方式灵活。灵活的教学方式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旨在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过程,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习技能,更要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所谓灵活的教学方式就是综合利用“头脑风暴”、情境教学、学习共同体活动、角色扮演、辩论、写反思笔记、有声思维 (think aloud)等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将电影、音乐等多媒体以正确的方式引入课堂,采用配音、赏析等手段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实践。另外,新的媒介如博客、微博、微信已成为新兴的交流平台,合理利用也有助于客体参与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要的是改变客体的学习动机,弱化功利意识,将学习动机归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将学习过程定位在“我要学”的认知层面上,在客体产生强大内驱力的基础上,再实现批判性思维的融入,必将事半功倍。

以“头脑风暴”教学方式为例,在学习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中的第五单元Text A:A Friend in Need的过程中,教师在进入课文主体之前,先让学生只看标题不看课文内容,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推测。大部分学生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都会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寻找相关信息,如众所周知的谚语“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从而得出课文可能是关于朋友间互帮互助的故事。接着,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引导性的问题,如“第五单元的主题为Cruelty,但Text A的标题为A Friend in Need,两者之间有何关联?”让学生在篇章层面、段落层面、词句层面寻找关联信息,进行综合、想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质疑之前的判断,对现有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价之前的推断,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即标题其实是反语,文章实际上是关于朋友间落井下石的故事。整个过程中,学生进行了解释、分析和评判的批判性思维过程,从而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2)评价机制合理。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现有效过程控制的重要保障。现行的评价机制过于死板,既缺乏诊断功能也缺乏激励作用,主要存在评价概念过于狭小、评价主体和方式过于单一、评价内容重知识轻能力、缺乏激励和反馈等缺点[17],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思辨能力的提高。应该改革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质量和效率,以达到大学英语教学“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的发展”[18],教师应加强对评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使之更趋于科学化和人性化,从而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能单单考虑考试成绩,更应该考察客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在考察过程中,量化评估成绩,评估信息来源不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而应该建立“师评—自评—互评”体系,使得评定结果更加合理。另外,应注重学生对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建立“新信息收集—解读—转化”的考核模式,注重考察语言学习的实用性。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认知,提升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综上,实现过程控制的合理性,是将批判性思维引入教学过程的重要支柱。有效的过程,能提升效率,而实现过程主客体的参与和反馈,才能真正确立批判性思维的融入。

三、结束语

当前,大学英语教育出现的种种弊端,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缺乏有效性,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流交互,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意愿减弱,学习兴趣下降。因此,本文提出用批判性思维设计教学过程,希望能有效改善信息交互的阻碍,建立有效的、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现今刻板的教学模式。通过批判性思维引导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主体通过语言、反馈、提问等三大体系进行有效驱动,提高客体的交际意愿,引导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客体被动接收信息的模式,着重体现主动反馈在信息流过程中的重要性。利用批判性思维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手段是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和激发客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主客体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同时利用新的评价体系保障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反馈,实现信息流交互,达到改善教学现状的目的。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Dewey J.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09:9.

[3]Ennis R.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 [J].Harvard Education Review,1962,32(1):81-111.

[4]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思考的力量:批判性思考成就卓越人生[M].丁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7-19.

[5]武宏志.批判性思维:语义辨析与概念网络[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1):5-17.

[6]杨莉萍,韩光.批判性思维与外语自主学习能力[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95-97.

[7]邹顺宏.关于批判性思维与实用——创新性教学关系的思考[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5):106-109.

[8]余国良.翻译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模式研究[J].外语学刊,2010(5):101-104.

[9]韩少杰,易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国语言文学,2009,26(1):24-28.

[10]张新玲.批判性思维培养和读写结合写作教学的接口[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10):73-78.

[11]苏小青.大学英语口语课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5(2):123-125.

[12]郑浩,丁辉,白冰.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反馈策略的顺应性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9(6):168-171.

[13]McCroskey J C,Baer J E.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construct and its measurement[C].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Denver,CO.,1985.

[14]MacIntyre P D,Dörnyei Z,Clément R,et al.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a situational model of L2 confidence and affilia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8,82(4):545-562.

[15]Annett J.Feedback and Human Behavior: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of Results,Incentives and Reinforcement on Learningand Performance[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69:13-14.

[16]姜旭,姜燕令.对大学英语课堂提问教师反馈的反思性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45-50.

[17]田晓蕾,庞岚.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分析研究[J].新西部,2010(22):206,208.

[18]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5):345-350.

猜你喜欢
客体批判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论著作权客体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