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工作

2014-10-23 17:21潘峰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心理环境

潘峰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心理和谐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引导学生以积极、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入手,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对策的研究,不断探求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环境;和谐校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心理和谐”的概念,可见,心理和谐工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乃至构建整个和谐社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心理和谐的内涵

心理和谐是指人在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心理最佳功能状态。简言之,心理和谐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是人的一种积极向上、健康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状态。

2.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与影响

2.1新入学的迷茫

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的地区和学校,来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求学,由单一、紧张的中学阶段进入到多样、松弛的大学生活,学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给大学新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在各方面难以平衡的取舍之中无所适从。

2.2学中期的困惑

大学中期,大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明辨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偏激言论甚至过激行为。有些人好高骛远却能力有限,学习、恋爱、交友、择业等,想要各个兼顾,虚度了大学的美好时光。

2.3毕业时的彷徨

临近毕业,虽然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对踏上社会充满了向往,但是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激烈、找工作困难的现状,自身又缺乏必要的职业定位思考,心里矛盾,是广泛撒网先解决就业问题还是执著自己的追求一路奋斗?长时间纠结,徘徊……

此外,在各高校大学生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特殊群体——贫困生。贫困生同时承受着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他们坚强、独立,却又脆弱、自卑;他们相信艰苦勤勉可以创造荣誉、证明自己,却往往会在注重综合能力的大学被忽视、被淹没;于是,几经不得志便容易开始愤世嫉俗、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学无所用”的观念,对未来失去信心。

3.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分析

3.1社会环境

处于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中国社会,竞争的加剧、压力的增大、贫富差距的拉大及各种腐败现象等,无一不展现在心理结构还很稚嫩的大学生面前时,他们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人生阅历还无法使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对大学生平静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产生心理失衡势在必行。

3.2家庭因素

很多家长认为智育成绩决定子女未来,忽略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当代父母离异率的升高会给孩子造成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造成自卑、痛苦、嫉妒等不良心理反应。

3.3校园环境

大学生往往对大学校园生活怀着美好的憧憬,但现实中的大学校园环境往往与大学生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反差。教学管理模式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复杂、校园亚文化的影响等等都与高中时代纯粹的学习生活形成强烈反差,不少学生心理难以平衡,产生心灵的孤独感、寂寞感与强烈的不适应感。

3.4自身原因

大学生已经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年龄的增长使得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发生了飞跃,他们个性张扬,自尊心强,敏感度高,耐挫能力差,不能正确认知自我、他人和社会,对事物的观察和看法上容易片面化、理想化,对恋爱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但社会阅历浅,理解性差,一旦失意,便心理状态失衡、心绪压抑难以自拔。

四、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和谐的主要对策

4.1强化师资队伍,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据调查,很多高校并未配备专门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都是由各校辅导员兼职,没有受过专门的考试和训练。因此,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势在必行。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系统高校学习课程,并由这支专业化队伍担任授课,以平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为模板进行分析探讨,让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预防高校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

4.2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学生心理走向

开学伊始,就为每位新生建立一份心理健康档案,包括该生的录取成绩、家庭情况等等,尔后不断充实档案内容, 充分发挥班级心理信息员的作用,定期对班级成员进行心理信息反馈,并将反馈内容也纳入心理档案之中,成绩的波动、情感的挫折、家庭的突发变故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理疾病的导火线,结合学生心理档案提供的信息,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扰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主动矫治对促进校园和谐的意义之重大毋庸置疑。

4.3净化校园文化,创建和谐心理环境

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利用学校广播和报纸等媒介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心理讲座,开展一系列心理训练活动、竞赛等,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交往技能和竞争意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与人融洽相处,逐步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水平。

4.4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心灵开放

学校藏书、教学活动所传播的信息是有限的,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网络的虚拟性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避免羞涩心理,敞开心扉,真实地表达自己。高校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建立专门的心理教育网页,开设心理学知识、心理测试、心理聊天室等栏目,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和谐工作,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帮助学生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及教育措施[J].青年研究,1996(9)

[2]孔子.论语[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心理环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心理感受
环境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