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酒不欢说明你有进化优势

2014-10-22 11:06猫乱
南都周刊 2014年46期
关键词:脱氢酶乙醛黑猩猩

猫乱

人类学会发酵谷物和水果,并且从中提取酒精,仅仅是不到一万年前的事。酒文化几乎与有记载的人类历史并存,在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甚至提供了比水更洁净的水源。然而也有理论认为,人类代谢酒精的能力还没有完全进化好,要不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沾酒就醉?

然而,最近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的一篇论文却告诉我们,人类祖先早在学会酿酒之前很久,就开始摄入自然界中的酒精,并且利用其中的能量。这一能力的获得,要追溯到一千万年前东非大草原上一只人猿体内发生的单基因突变。

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圣达菲学院的生物学教授马修·卡里根擅长利用古遗传学解释问题,“现代人类的许多健康隐患,比如说嗜甜、嗜盐、喜欢高脂食物,都可以在进化史上找到源头。人类接触乙醇的古老历史,或许能够说明现代人为何倾向于过量饮酒。”

如今的人类大概觉得喝酒是理所当然,但并非所有的哺乳动物都能够享用酒精。酒精进入人体之后,首先被乙醇脱氢酶(ADH)催化变成乙醛,进而在乙醛脱氢酶(ALDH2)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少了这两种酶的帮助,酒精会一直毒害细胞;如果只是乙醛脱氢酶基因存在缺陷,就会造成人体内乙醛的累积,这也是造成东方人喝酒容易“上脸”的原因。在东亚人种中,大约有1/3都存在这种缺陷。

马修选择了乙醇脱氢酶4(ADH4),这种酶在口腔、食道和胃中都存在,是酒精代谢中最先起作用的酶之一。研究者们比较了其他物种和人类的ADH4基因,然后从进化树上找到它们与人类分离的相应时间,推断出这个基因突变出现的时间大概是一千万年之前。那时候,人类的祖先已经与红毛猩猩脱离,即将分化出古人类、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这个突变可能与当时的环境变化有关。东非的森林逐渐变成草原,人类祖先也开始从树上下来逐步适应“脚踏实地”的生活,因此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已经落到泥土中、半腐烂发酵了的果子。在时而来袭的食物短缺中,相比那些吃了不新鲜果子就头晕呕吐的人类祖先,能够消化利用其中所含酒精的个体,无疑具有了更大的生存优势。

有趣的是,即便在人类不以水果为主食的当代,少量饮酒也许仍然对一部分人的心脏健康有益,而是否有益则取决于你的基因。瑞典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今年9月发表在《酒精》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说,拥有某一种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基因型的人,一年中每日少量饮酒能够显著降低患冠心病的风险,这样的幸运儿在参与实验的瑞典人中大约占15%。早先的研究认为,CETP能够促使“好胆固醇”把多余的脂肪从血管中清除掉。

此处的“少量饮酒”,对成年女性来说是每天14克酒精,大约相当于1/5瓶普通葡萄酒,对成年男性则翻倍。然而必须同时指出,对于冠心病之外的疾病尤其是癌症,即使是这个“少量”,也会提高不少風险,比如口腔癌、食道癌、原发性高血压、肝硬化等。

在卡里根看来,ADH4是个意味深长的基因,现代的所有人都拥有它,但个体差异还是不小,这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对酒精代谢效率的差异。他认为这是后续研究的一个关键点,“这不仅决定了人们的易醉程度不同,还意味着在乙醇代谢过程中,有毒代谢中间产物,比如乙醛的积累量也会不同,所以因饮酒而患肝病和上消化道癌症的风险也会有所差异。”

猜你喜欢
脱氢酶乙醛黑猩猩
传说中的快速解酒方法有效吗?
脱氢酶活性检测方法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喝酒“脸红”和“脸白”,哪个更能喝
黑猩猩拥抱救命恩人
倭黑猩猩也会出现老花眼
转基因大豆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数字实验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纸质包装材料中甲醛、乙醛向食品模拟物改性聚苯醚的迁移行为
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新制Cu(OH)2氧化乙醛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