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嘉颖
强冷空气来了,大学课堂冷清了。
为了拯救一大拨“起床困难户”,国内各大高校在课堂签到上动足了脑筋,把移动互联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推出了一种二维码签到考勤系统,给该院学生一个对应的学号和二维码,学生上课前扫一下,签到名单就会导入电脑,老师能与原名单比对,逃课的学生一目了然。
南京大学“环境学——科学世界观”课堂开发了一项专属于该门课程的微信教学平台,前来听课的同学们必须关注“环境学——科学世界观”微信教学平台后,并在规定时间内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以此作为“签到”。点名时间一过,“签到流程”自动关闭。在回答问题之前,还得输入系统给每节课随机生成的编码,不在教室的同学显然没法“滥竽充数”。学生们纷纷表示“有些课室没有wifi,只能依靠手机流量,没个3G或4G流量,还怎么和老师好好玩下去”。
黄强是长沙理工大学新闻系的一名老师,他尝试建立了一个无线局域网,让学生以输入密码后连进局域网的方式来代替念名字点到。黄强表示,他教的两门课程均与新媒体有关,这么做是想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课堂教学,而且这个课程有时也需要学生用网络查询东西。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一位计算机系老师发明了可以与wifi签到相媲美的蓝牙点名方式。学生用个人学号命名手机蓝牙,老师轻敲电脑,逃课者立现。
但是,见招拆招,想逃课的熊孩子们也是够拼的:“这些签到方式统统都是有漏洞的!比如把手机或者其他移动设备‘托运’到课堂、让别人登录自己的账号‘代扫’等等。再不行就买个新手机。”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针对代理签到的问题,湖南工业大学推出自拍签到。上课时,根据老师的要求,学生拍下指定课堂照片以及本人照片,上传至微博,然后通过微博截图发送给老师。同样的概念还出现在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耗资10万元,历时一年多,该高校老师自主研发出了一款名叫“手机课堂”的APP,功能之一便是可以指定同学将自拍照上傳至该应用软件。
与之类似,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魏骁勇老师上课从不点名,但学生却不敢缺勤。因为魏老师用自己发明的一套“刷脸机”来查考勤。有了这款刷脸机,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被红色方框圈住并配有编号,系统瞬间生成学生的个人信息,谁在上课,谁逃了课,一目了然。有才的老师啊,这人脸确实是没法复制,出勤率要高达100%了吧。
更没有人情味的点名方式当属暨南大学的点名器。这是一种课堂系统终端,终端如普通的计算器般大小,机器表面设有阿拉伯数字按键。细看可以发现,除了数字键之外,这些终端上还设置了绿色或红色的功能键。通过该终端,老师可以对学子进行“一对一”式点名。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学生抱怨“老师用这种签到方式得到了我们的人,却得不到我们的心”。点名是手段,并且不是好手段。毕竟,它只能保证出勤率,但不能保证学生的上课效率,老师通过课堂吸引同学才是关键,不少老师的课堂总是“爆棚”就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