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蕾
对于文科班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差,不扎实,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信心不足,畏惧数学,在这样的困惑中会逐步形成焦虑心理,欲速则不达,甚至导致恶性循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感叹:“成也数学,败也数学.”这既体现了文科考生对数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又多少有点无奈的情绪.
其实,文科生同样能够学好数学,甚至能够爱上数学.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文科数学以及文科生的特点,精心构建教学策略,从知识、智力、技能着手,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结合高考的常考题目,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善于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基础的同时,还要将高中数学合理分类.一方面按知识进行条块分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形成体系;另一方面,以方法为主线,形成专题,提升解题能力,使学生解一题会一类.
对于容易犯的错误要让学生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必须搞清楚此问题所考查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是否还存在知识上的盲区.在布置作业时,我会有一项改错题.让学生统计整合每次考试、作业、练习中的错题,隔段时间整理一次.通过归纳整理,形成专题,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例如,(1)我们知道,在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3a2,类比上述结论,在棱长为a的正四面体内任一点到其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2)已知结论:在正△ABC中,若点D的边BC的中点,G是△ABC的重心,则AGGD=2.若把该结论推广到空间,则有结论:在棱长都相等的四面体ABCD中,若△BCD的中心为M,四面体内部一点O到四面体各面的距离都相等.则AOOM=().
A.1B.2C.3D.4
这是我们最近两次考试中的题目,(1)的答案是63.(2)的答案是C.学生做的都不够理想.看似题目不同,但仔细分析,却是考查的同一个知识点.这道题目主要是考查了对于正四面体内切球的性质.如果能够在第一题做错时,做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方法,从根本上理解透所考查的知识点,那么在后一次的考试中,这道题必将“手到擒来”.
二、求准确
平常作业中应尽量不要图快,而要求准.平时的准确、严谨将会给考试时的自己无限自信.学生在考试结束后经常会提到这道题我会做,可是在考场上却做错了,或者说这道题目我看错了,把它们当做失分的理由.
例如,集合A={-1,0,4},B={x/x2-2x-3≤0,x∈N},全集为U,则A∩B表示的集合是().
A.{4}B.{0}C.{4,5}D.{-1,0}
这是一道考查集合的题目,并且难度不大,但学生在做这道题目时,失分惨重,他们没有注意到集合B中x的范围是自然数集,应该把-1排除,从而导致求交集的错误.试卷发下来后,才恍然大悟.答案为B.
又如,三次函数f(x)=mx3-x在(-∞,+∞)上是减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0B.m<1C.m≤0D.m≤1
这道题目难度也一般,答案为A.但大多数学生却选择了C,发下试卷之后,大家才看到原来函数注明是三次函数,m不能取0.
诸如这类题目还有很多,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往往图快,毛手毛脚,不认真读题,导致不该丢的分却丢了.所以,在平时解题时,要注重做题的节奏,要认真审题,如果连题目都读不清楚,或者忽略条件中的一些细节,正确率会降低,久而久之,考试成绩也受其影响.
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就错.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思维水平.由于学习有三个能力层次:一是“懂” ,只要教师讲解清楚,问题选取适当,学生认真投入,一般没有问题,这是思维的较低层次;二是“会” ,也就是在“懂”的基础上能够模仿,需要在适量的练习中得以体现,相对来说思维上了一个台阶;三是“悟” ,要悟出解决问题的道理,能够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解决问题,从本质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是思维的高层次,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加强基础、重视能力”的指导思想,以高考中热点、重点内容为抓手,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会、会中悟,特别是通过创新题、能力题的探求来激活思维,比较系统地把握高考中的思维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只要有恒心,注重方式方法,就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