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结合人民银行大同市中心支行工作实践,探讨基层央行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新形势下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包容性金融发展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9-171-02
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同市中心支行作为基层央行,着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任务,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在支持全市中小微企业、三农经济发展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包容性金融服务理念、模式和内涵,有效提升了辖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
一、大同中支在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
包容性金融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强调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2009年,金融包容联盟成立,201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加入金融包容联盟,并参与各种有关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各种活动。目前,包容性金融发展已成为金融业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人民银行大同中支(以下简称大同中支)作为基层央行,在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1.以促进货币政策落实为着力点,在引导信贷转型上求作为。大同中支抓住全省综改试验的有利时机,结合大同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时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大同市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利率优惠等方式,对转型试验区的政策扶持项目以及入驻大同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制定《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和使用办法》,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领金融资金更多地扶持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发展。如,辖内左云县每年财政预算300万元,专门用于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在当地开展的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转化等攻关和技术推广项目等。提出“一类企业采取一种信贷策略”,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投放的注意力转向中小微金融机构。2014年6月底,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351.36亿元,较同期增长28.5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7.57个百分点。开展“行长经理走基层”活动,把金融工作的重心和突破点指向县域经济。建设银行利用助保贷、速贷通等金融产品,向县域经济发放贷款19笔6800万元,打破国有银行近年来在县域少投放或不投放的“怪圈”,各家银行再次把发展的注意力投向了县域金融市场,县域金融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到6月末,辖内七县贷款余额120.2亿元,同比增长20.24%,较年初增加8.2亿元,占到全市新增贷款的13.06%,较同期提高2.16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生工程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大同市商行,农行大同市分行、建行大同市分行、民生银行大同市分行支持御东新区一医院、五医院、中医院建设,使御东新区医院能够顺利完工并陆续投入运营。推进助学贷款、农村青年小额创业贷款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使金融服务在更大范围内惠及弱势群体。《金融时报》以及大同主流媒体《大同日报》报道了大同中支相关做法。
2.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关键点,在增强服务能力上求作为。针对消费者对金融服务不断提高的新要求和新内涵,及时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为金融消费者创造良好金融环境,充分调动和维护金融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美好愿望。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工作流程,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公布举报电话,提高全市金融消费者的维权意识。2014年6月底,共接受金融消费者咨询197多人次,接受群众投诉59起,全部得到妥善解决,有效地增强了金融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加强基础性金融服务工作,开展账户管理、支付清算检查,维护结算纪律,保证社会资金高效、安全、快捷运转。截至6月底,共受理开户申请14207户,大小额支付系统办理业务156万笔9007亿元。抓住国际太能竞赛活动时机,组织各行加大旅游景点、医院、车站、小型饭店等POS机具的布放力度。进一步深化“村村通”工程和银行卡助农服务工作,到2014年6月底,发行惠农卡54万张,布放转账电话2.3万部,使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各种转账,领取各种补助。通过国库直接支付方式拨付家电下乡补贴15笔190万元,其中边区贫困区浑源县支库直接支付各项补助资金400多万元,受益群众达2800多人(户),国库服务民生的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
3.以强化金融生态建设为基本点,在优化金融环境上求作为。大同中支着眼全市经济金融发展大局,在促进银企双方互信共赢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大同市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大同市百户中小企业信贷培育工程”、《大同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等举措,深入推进辖区信用工程建设,增强信用的推广度和影响力。通过数据库收录477户企业信息,为商业银行了解企业、节约成本、防范信贷风险提供适时有价值的参考,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贷款率,实现辖区金融系统稳定发展。充实人民银行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14年6月末,两大数据库共收录1.5万户借款企业信息、35万自然人信息,有效地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度,为银企及个人提供了最为有效的信息平台和协作机会。以广灵县为试点开展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指导农村信用社建立农户信用数据库电子档案,截止2014年6月末,已建档户数23109户,建档率85.83%。与此同时,通过举办一项启动仪式、组织一次集中宣传、开展进政府、进企业、进荧屏、进窗口、进培训班即“115”活动,扎实开展《征信业管理条例》专项宣传活动,使征信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寻常百姓家。人民银行总行《征信管理工作半月报》刊载介绍具体做法。提高金融机构开业、变更等申请的核准效率,吸引更多金融机构进驻大同市,鼓励金融机构向下延伸网点。2012年,邮储银行、大同市商行增设了县域网点。目前,在县域面向“三农”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已有农发行、农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以及大同市商业银行网点,“一社支农”的局面得到了积极改善,合力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银行共识。
二、基层央行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城乡金融布局的发展差异制约了基层央行推动包容性金融的充分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目前是农村金融机构充分服务的重大障碍,这一状况在欠发达地区表现尤为明显。大同辖区目前县以下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农村结算服务需求存在缺口,难以适应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居住分散对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金融机构乡镇以下网点软硬件环境受其自身规模和科技力量等因素制约,缺少自助设备和刷卡设备(如ATM机或POS机),支付结算工具有限且发卡品种单一,ATM、POS机具等电子服务产品在农村推广困难,制约了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乡镇金融机构网点的电子化水平普遍较低,其电子化设备、网络设施严重缺乏,缺少专为“三农”服务的支付工具。除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推出创新产品“惠农卡”和“转账电话”外,别无其他的特色支农支付工具,适合乡村的电子化金融服务产品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通等业务推广很少。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基层人民银行的服务在短期难见成效,农村全面推广现代金融服务的任务仍是任重道远。
2.金融机构发展的经营理念抑制了基层央行推动包容性金融的充分发展。辖区金融机构在上级行及自身的管理,特别是基层央行的管理和指导下,服务环境、服务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消费者金融消费理念和行为的日趋成熟,消费要求和愿望的日益提高,特别是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理念及目标,使得新业务和新技术不断产生,新矛盾和新问题也不断以新的方式表现。如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时,有些金融机构忽视或故意不进行风险提示。而对于个人信用报告有负面记录者,银行业部分金融机构事前不经听证、告知一律予以拒贷。信用卡使用存在未付清应还款全额罚息,高额的滞纳金等。有些金融机构违规办理查询、冻结业务,随意泄露、披露客户信息,电子银行或自助终端安全防护措施不严等威胁消费者资金安全的现象。理财产品说明标注“超出约定预期收益的部分为银行超额业绩报酬”或“超出最高年化收益率部分的收益作为银行的投资管理费”的规定,而低于预期收益甚至亏损的风险却由客户承担。所有这些,在利润最大化的发展理念及目标驱动下,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其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央行的政策导向,制约了包容性金融的充分发展。
3.企业自身发展的成长缺陷影响了基层央行推动包容性金融的充分发展。基层央行作为辖区金融业的管理者,始终把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货币政策执行的着力点和关注点,在政策导向、制度设计或道义劝告等方面始终围绕关系全市经济转型的这一战略目标。但由于中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的成长缺陷,在体现包容金融发展上显得力度不够、进展缓慢。如中小微企业实力较弱,多缺乏有效担保物,且经营不稳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较难达到和符合金融机构放贷标准。一些中小微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影响金融机构放贷意愿。加之部分中小微企业长期欠款不还,形成的不良信用形象,也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融资的成功率,由此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信用格局,程度不同地影响了中小微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另外担保等信用中介机构收费高、收费环节多、收费额度大、办理时限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观意愿。基层央行作为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倡导者和推动者,由于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行为,其边际效应也呈现一定的递减态势,包容性金融发展程度不同地受到限制。
三、新形势下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的对策思考
1.加大货币政策执行力度,保障辖区薄弱环节实现优先发展。基层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完善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对支持经济薄弱环节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及人员给予奖励,同时对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力度大的机构给予准备金、再贷款及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建立各级财政风险基金,对客观原因造成的专项政策性贷款风险进行合理补偿。进一步加大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和助学贷款的奖励力度,提高贴息或奖励标准。加快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进一步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互助资金组织,完善普惠制金融体系。积极倡导和探索“银行+保险+企业”的融资模式,依托保险保障金融资产安全,增强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及效率,实现企业高效健康发展。
2.加大金融服务管理力度,保障辖区金融服务实现有序发展。科学有效的管理是辖区金融服务高效规范发展的重要保障。基层人民银行要充分利用“两管理、两综合”这一政策工具,有效引导管理辖区金融机构做好金融服务。要进一步加强监管,特别是要针对当前金融理财业务,制定理财业务投资管理、风险控制、应急处理和客户投诉处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和操作流程,确保理财业务的合规性和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的有效执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账户开立、支付结算、存款和存款类产品、外汇兑换等基础型金融服务。鼓励各金融机构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前提下,积极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与“三农”需求相匹配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对农村地区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向广大农民和农村经济实体提供“方便、适用”的支付结算工具,不断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3.加大金融生态建设力度,保障辖区经济金融实现和谐发展。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对金融创新有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支持和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引进国内外高级管理人才,为金融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对信贷投放力度大、效果好、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金融机构进行政府性奖励。降低政策性收费。降低产权公证、验资、评估、登记等政府性收费标准,进一步减少企业筹资成本。加大诚信宣传,提高和增强中小微企业诚信度。政府应协调各政府部门,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制裁。同时,加大对守信企业的宣传力度。发挥工商联的组织作用,对失信企业建立内部通报制度,定期在工商联和金融机构内部进行通报,督促企业诚实守信。建立健全适合农户和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和信用评级体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社会化中小微企业服务中介体系,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综合辅导。包括提供融资、担保、创新、信息、培训、中介服务、对外合作等综合性服务,进一步增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
参考文献:
[1] 张维.大同市金融发展的差距、优势与创新.时代金融,2013(8)
(作者简介:甄宏刚,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10届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学;现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大同市中心支行)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