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从中不难看出“读”的重要性。而语言文字训练除了“读”与“说”之外,《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而,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读写结合更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
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我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打破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单一的模式,让学生在感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拓展训练,从读到写。这种拓展训练或是读后感;或是仿写;或是改写;或是续写;或是对文章内涵的挖掘,拓展写作的空间……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内涵,拓展空间
《燕子》是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文章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而后又引导学生从观察画面入手,以燕子为主线组织学生自读交流,巧妙地创设说话情境,拓展思维的空间:燕子垒窝、燕子的生活习性、家乡的春天……此时此刻,水到渠成,学生的写作素材顺手拈来,一篇篇佳作就诞生了——《我爱家乡的春天》《勤劳的燕子》《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垒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阅读为先导,让学生深入地读,举一反三地联想,挖掘文章的内涵,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如此这般的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写做好了铺垫,读写结合,学生写作就不再为“无米之炊”而苦恼了。
又如在教学《麋鹿》时,我又引导在课外开展“我了解的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增强了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此时布置学生利用查寻的材料完成研究报告——《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课内与课外的整合,读与写的碰撞,收效甚好。
二、感悟文章,写读后感
《天鹅的故事》讲的是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唱响的是一曲团结拼搏的生命的赞歌。这样的文章字里行间字字含情,句句感人。让学生进入文本中充分的自读,感悟到文本的美,体会作者想体现的精神——团结力量大。读到深处,感情自然流露,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齐心协力办事的情景:拔河比赛、运动会、古诗擂台赛……一幕幕记忆深处的场景激活了!于是紧扣“团结力量大”这一论点,再联系生活中的场景与亲身的体会,感人肺腑的读后感何愁不成!
又如《生命的壮歌》《大瀑布的葬礼》……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们作为教学者都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章,触碰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写写深刻的感受,读写结合,浑然天成。
三、领会结构,随文仿写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不乏文章结构堪称一绝的文章。此时,我们不烦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结构,随文仿写。张文质老师曾说:“模仿,是成功的开始!”实践也证明,仿写是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式,仿写的过程,就是学生对遣词造句的推敲过程,就是对语言表达的领悟过程。对于中年段的孩子来说,通过仿写能得到较好的写作效果。写作经验告诉我们,所谓仿写,除了模仿文章的结构外,还可模仿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大体上可分为全仿和点仿。
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庐山的云雾》就是很好的范例。教学《庐山的云雾》时,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全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对文章的写法心领神会之后,学生就可以着手描写《家乡的翠屏湖》了。
点仿是局部模仿范文的作文方式。局部模仿,内容较多,范文较广,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描写议论等。但应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换句话说,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还以《庐山的云雾》为例。《庐山的云雾》二、三自然段,结构大致相同,采用了比较典型的总分写法,而且想象丰富,比喻精当。教学中,我让学生重点理解课文是怎样写的,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然后引导学生仿照这两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尝试用总分手法并抓住景物特点写。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天空中的火烧云千变万化。眼前的云就像一匹在小溪边静静地饮水的骏马,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只津津有味吃草的山羊:明明是一头威风凛凛的狮子,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蔚蓝的天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领会,再通过随文仿写。这样的读写结合也照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理解内容,改写提升
古诗精美短小,特别是绝句,往往以短短的四句诗表现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感受,苏教版课本中的出现的古诗都是图文并茂,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反复体味诗文的内容,对照插图,展开想象,把古诗改写成现代文。这样的改写既是对理解的见证,又是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平台。如《春日偶成》这首诗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悦感情,教学这首诗时让学生结合自己春游时的体验模仿《李广射虎》写成文包诗了。这样,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了,而且还达到了篇与篇读写迁移的目的。
五、发挥想象,续写延伸
在教学中,有的文章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教完全文,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小红马,他会说什么,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随即被挑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写出了生动有趣的文章。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让读与写完美的结合,才是教与学的最佳途径,这样的课堂也是最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单位:福建省古田县第二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