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锔瓷手艺的传承与创新

2014-10-22 20:44郭琪美刘鹏
艺术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创新

郭琪美 刘鹏

摘 要:锔瓷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艺。它的兴盛是中国陶瓷文化辉煌灿烂的写照,在近现代却因为生存环境的消亡而逐渐失传。近几年随着我们对手工造物行为的认同,这门老手艺重新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本文着重探讨锔瓷手艺在传统文化生态中的存续方式,期望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通过对它进行创新式的传承从而使其获得再生。

关键词:锔瓷;存续方式;创新

锔瓷手艺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工业化文明的发展导致其生存环境剧变,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处于濒危或消亡的状态。但是我们无论从人文精神与寄托以及文化生态发展的角度上都不能否定锔瓷这门民间手艺的存在价值。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它进行保护和传承,笔者认为通过了解锔瓷手艺在传统文化生态背景下存续方式,分析其发展的多重性,才能探寻到锔瓷的创新与再生之路。

1 锔瓷手艺在传统文化生态中的存续

所谓“锔瓷”,即指锔钉补瓷的意思,是用延展性比较强的金属片(如铁、铜、金等)通过敲击成形做成扁平的两脚钉(锔子)后用于修补破裂陶瓷器物的一门手艺。在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一处锔匠做活的场景,另外据史料记载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内收藏的南宋“龙泉青瓷花口補钉碗”上的锔补出自于明代工匠之手。由此可见锔瓷至少经历了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这几个时期,跨越了上千年的历程。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创造发明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毋庸置疑,陶瓷文化系统内在、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对于锔瓷而言,其在悠久的历史脉络中得以延续自然是与中国陶瓷文化生态息息相关的。中国古代陶瓷器物由于其烧制的不易,在日常生活使用中若出现裂痕或破损,往往舍不得丢弃而进行修补。最早修补瓷器是使用以熟面筋为主的黏合材料,虽黏合阴干后牢固结实却不耐水,修补的器物往往也失去实用功能。后来工匠在拼合粘接基础上,用金刚石在瓷器破损接缝两侧的表面打上浅坑,用锔钉对破损瓷器进行加固。中国的民间锔补技艺经过总结、规范后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锔瓷”行当,让锔瓷手艺能够在传统社会中传承下来。

在清代之前,民间锔瓷技法始终围绕着普通生活器物的修补为主,所使用的锔钉以粗糙的铁钉为主。到了清康乾期间,随着达官贵人之间赏瓷耀富成为一种时尚风潮,锔瓷行当随之也衍生出一门兼顾修补功能与陶瓷器装饰为目的的“锔活秀”。这类技法在传统锔补拼接黏合瓷器的工艺上吸收了传统锻铜工艺的技法,增加了各种装饰手段;所使用的钉子发展出补贴瓷片法、多层重叠补法等;锔钉的选料开始以铜钉为主。这类锔瓷技法的出现使锔瓷在古玩与工艺品市场中也有了用武之地,锔瓷行当也分为了满足民间生活器物修补所需的“行活”与通过工匠艺术加工为古董、古玩行里的老旧瓷器装饰的“当活”这两种大的门类,为这项传统的民间手艺提供了多元性的存续方式。

2 锔瓷手艺在近现代社会的困境与再生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现代技术的发展,曾经在特定文化生态中活跃的传统民间手艺必然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国内工业化生产带来了大量的陶瓷产品投入到消费市场,再加上特殊历史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曾经四处走街串巷的锔瓷行当由于其传统生存环境的消亡以及自身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脱离逐渐不再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这项见证过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兴盛的传统手艺随着老匠人的相继离世开始面临濒危的境地。传统手艺的现代价值,无论从人文精神和情感的寄托、文化生态学和对于现代艺术设计观念发展角度,都是值得发展与弘扬的。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进程中,如果我们不把传统锔瓷手艺置于当下文化生态中重新审视手艺维系与传承之度,就很难为它寻找到合适的再生途径。通过前面对传统锔瓷行当发展兴衰脉络的梳理,我们在当下社会中针对它的现代价值研究可以从人类对手工造物行为重新认知的维度上来进行定位和思量。它在现代社会的存续,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传承和陶瓷文化中考古、修复、古玩古旧瓷器甚至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际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中国也开始意识到传统民间手艺存续的价值。我国台湾地区对锔器的收藏研究一直非常重视,早在1995年就曾召开过有关锔瓷文化的研讨会,2006年初,台湾历史博物馆与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宝璺藏神——锔瓷研究展”,展出了各种锔补技法的历代锔瓷器物200余件。2011年中央电视台以“锔瓷无痕”为主题专题报道了锔瓷世家传人王振海老先生的纪录片,引发了社会上对锔瓷这门老行当的重新关注。2012年,中国传统产瓷区唐山市民间锔瓷爱好者举办了“锔瓷作品展暨古代锔瓷艺术品展”,希望通过对濒临失传的锔瓷技艺关注和发掘,给传统民间艺术和陶瓷文化的收藏、保存、宣传有所借鉴。但锔瓷手艺的再生如果纯粹只是停留在对濒临失传技艺的关注层面或唯尚法古意翻刻形式的传承是很难获得延续的。因此,锔瓷手艺在现今社会的存续与再生需要将当代社会文化价值紧密结合,体现当代手工艺的两个核心价值:即体验与生成的生命价值以及反思与建构的文化价值。我们不仅需要保护传统手艺的“原生态”,同时也要通过对文化元素重构,整合入现代文化体系中,让它们体现出新的价值。

日本民艺学研究的杰出人物柳宗悦提出的传统和现代共生的著名公式对现代设计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就设计艺术领域而言,重要的是将民艺的“本源”精神提升到后现代设计的高度,使民间艺术的审美与文化内涵在现代生活中获得新生。2013年,由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举办的“锔月人生”艺术展上,艺术家将锔瓷转化为意向概念,通过整合古老技法与现代的新思维创新运用,融入感性、知性的人性情感,在唤起传统文化技艺回忆的同时也带来了创新的生活美学体验。另外,锔瓷手艺的再生也必须在现代文化生态中寻找到自身的文化产业集群(如瓷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将锔瓷手艺非物质性的特质表现在文化消费的原始动力上,加强以锔瓷手艺为载体的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推动自身的价值观以及渗透在民间生活的审美导向。只有这样,锔瓷手艺中特殊的文化价值才能转化成为可持续、持久发展的再生动力。

3 结语

传统手艺是千百年以来人们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人类在不同的文化生态下获得的可靠经验与生存技能,不管历经怎样的兴衰,每一项传承下来的传统手艺背后都蕴含着它们存在的哲理。毫无疑问,锔瓷手艺在现代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遇到了种种生存和发展的危机。面对这样的危机,观念上不应该是否定、回避,采取的手段也不应该只是“拯救”、“复兴”,而是要正确地认识、分析它在现代存在的价值、发展的多重可能性,继而才可能以发展和开放的态度来摸索锔瓷手艺创新与再生之路。

参考文献:

[1] 柳宗悦.民艺论[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51.

[2] 陈馨.陶瓷修复技术之锯钉补瓷技术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起源发展及其相关[J].文博,2006(6):49-58.

[3] 龚建培.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蜕变与再生——兼论传统手工印染现状与发展的几个问题[J].

作者简介:郭琪美(1978—),女,江西景德镇人,讲师,现就职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陶艺教研室,从事陶艺教学。

刘鹏(1979—),男,湖南湘潭人,讲师,现就职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陶艺教研室,从事陶艺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