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欧阳博强+侯元元
摘 要:加强文化建设是辽宁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辽宁文化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可以对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辽宁省需要从促进文化消费、经营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文化产业 竞争力评价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9-055-03
随着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日趋紧密,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代,其带来的财富和就业机会引起各国高度重视。许多国家都将文化产业看作21世纪的朝阳产业,并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推动文化繁荣。近年来,加强文化建设已成为辽宁省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内容保障,辽宁先后出台了《辽宁省“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辽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完善文化产业布局等重点战略目标。从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来看,辽宁省作为东北经济文化中心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阵地,如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实现以知识经济、服务经济为主导的转型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辽宁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并呈现以下特点:
1.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基本合理,出版印刷业、影视音像业、演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与动漫游戏产业形成了自身发展的优势。2013年,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约达34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省GDP总量的4.7%,且2013年辽宁省文化增加值比2012年增长30%左右,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连续5年实现30%以上的增长。
2.文化产业门类齐全。经过多年的文化市场培育和发展,辽宁省已经形成了以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工艺美术、文化旅游、文化会展业为主,影视音像、文化设施以及温泉度假等为辅的门类较齐全、覆盖全省城乡的文化产业。2013年,辽宁省拥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2万余家,从业人员53746人,业务收入25.3亿元,上缴税金2.4亿元,全年全省网络文化服务实现增加值7.12亿元,资产13.4亿元,同比增长83.6%,文化发展空间巨大。
3.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辽宁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逐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先后制定了《辽宁省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和《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政策法规,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崛起势头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文化运作品牌不成熟。从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进程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品牌的带动和引领。缺少相对完善成熟的文化品牌作为支撑,是目前制约辽宁省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辽宁文化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挖掘创意,目前,辽宁对历史文化和工业文化的艺术创作的开发尚不足,辽宁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不突出,文化品牌的生产能力和空间尚未充分利用,现代文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仍需提高,民族文化品牌与世界著名文化品牌间的竞争力不强。
2.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不完善。健全的文化市场体系是文化产业稳定发展的有力保证,是文化发展水平尚未重要体现。目前,辽宁省文化产业市场规模还不够大,尚未形成与文化供给和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完整的市场体系。目前的文化产品在满足大众对现代文化在功能和质量上的诉求方面尚有差距,优质文化产品不足。多层次的区域化文化成果转化网络尚未形成,文化创新产品缺少与市场衔接的桥梁和纽带。此外,辽宁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市场的经营运作脱节,在文化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中缺乏活跃而专业的文化中介服务机构,文艺演出经纪人和代理人制度不健全,这些往往导致新的文化创意不能够完全实现价值转化。
3.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不同步。辽宁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宁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辽宁文化体制建设落后于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辽宁文化产业经历了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令性生产方式,其传统的思维模式造成重事业轻产业、重投入轻产出等观念,也反映出对文化产品双重属性缺乏全面认识的问题。
三、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方法
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已经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有关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也在不断深化,相关学者提出一些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祁述裕基于钻石模型分三大模块(基础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以及环境竞争力)、五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集群、文化企业战略、政府行为)、17个竞争面、67个竞争力评价指标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花建基于层次分析模型将文化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概括为四大核心能力(整体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7个竞争力指标板块(产业实力、产业效益、产业关联、产业资源、产业能力、产业结构、产业环境),30个具体指标。王颖等人在过程模型下提出由竞争力层面维度和发展形态维度构成的二维结构模型。这些研究均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研究,为形成完善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测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1.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宏观层面、产业层面以及微观层面,按层次提取相关因素,构建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见下页)。
2.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多元变量降维分析方法,主要目的是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便于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众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每一类变量信息归结到一个因子上,达到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所有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目的。其核心思想是把一些具有内在联系的变量变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从而使得对变量内部依赖关系的研究进行简化。采用因子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endprint
第一,数据标准化处理。将样本数据矩阵Z=(Zi)m*n(n个指标m个样本,Zi是第i个评价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标准化体现矩阵X=(Xi)m*n。
第二,进行KMO检验模拟。首先,巴莱特球体检验的核心思想是检验整个相关系数矩阵的显著性水平,将检验得到的显著性结果在与零假设单位矩阵的对比中,若统计量相对较大,则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次,KMO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变量因子分析的可能性。要判断所选取的指标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首先对若干变量进行KMO值检测,如果KMO值在0和l之间,且与l越接近,则表示更合适做因子分析。
第三,求取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先将相关样本矩阵假设为对称矩阵R=(ri)m*n,然后根据R的多项式特征方程求得n个特征值λi,进而求出特征向量u1,u2,…,up。
第四,求公共因子表达式。依照上一步所求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得到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而后根据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是否大于85%为标准提取k个公共因子,即主因子,并进行因子旋转。
第五,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以上步骤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计算最终的公共因子得分,且将每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累积方差贡献率中的占比作为其在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权数。然后,利用因子得分和主因子权重构 四、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根据收集到的2013年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各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使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采用上述因子分析方法,得到KMO检验和球形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因子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变量降维后得到三个主因子,进而得出18个具体指标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所呈现的载值关系,每个具体指标与所提取公因子关系中的载荷值为:
F1=0.892X2+0.930X3+0.958X4+0.892X6+0.967X8+0.951X9
+0.887X10+0.965X14+0.965X15+0.900X16+0.965X17
+0.908X18
F2=0.863X1+0.545X5+0.944X13
F3=0.962X7+0.712X11+0.252X12
利用归一化原理计算各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总方差贡献率中的比重,得到各权重数据:W1=0.696; 其中,F表示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计算近几年辽宁省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
由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得出评价结论如下:
第一,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产业内外部各相关要素对于该产业总体发展程度和成熟度的集中体现。从以上实证分析得出的全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得分来看,近几年综合得分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长率,其中2010年文化竞争力综合得分增长率达到了16%。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的迅速提升主要是源于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以及全省文化产业新生业态不断呈现,特别是动漫产业的迅速崛起使辽宁文化产业发展获得了新生推动力。
第二,文化消费水平对文化竞争力的贡献不够明显。文化消费水平是推动文化需求、文化产出、文化创新以及文化产值增加的有生力量。在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分析过程中发现,目前辽宁省整体文化消费水平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贡献尚不明显,文化的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导致文化消费在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中重要贡献的缺失。这与辽宁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以及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滞后有关,势必会限制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创新,使文化供给方无法及时地提供人们需求的优质文化产品。文化市场体系不成熟则使文化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供求关系存在信息断层,文化生产者难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动向,文化需求者也不能及时享受最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因此,促进文化消费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
第三,辽宁文化产业的规模优势不够突出。文化产业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文化产业是否具备规模优势。辽宁省文化产业虽然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产业规模在竞争力中的体现还不够突出。由以上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可知,实证分析所选取的产业规模指标占各个主因子中的贡献比重均在90%左右,但并不是所有的规模指标都在最终占竞争力比重最大的公因子中体现,如,在最终得出的竞争力评价公式中,文化产业机构数的贡献比重被削弱了。因此,要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辽宁省需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扩大文化产业规模。
第四,相关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作用明显。从各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作用情况来看,隶属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和文化供给量下的X14、X15、X17、X18等指标对于评价总体目标的贡献度最大,其贡献占比均在90%以上,而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指标对于评价竞争力的作用不那么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产业缺乏核心品牌的运作。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品牌的经营。
[基金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LSLKTLLJJ-04)]
参考文献:
[1] 王文峰.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4(1)
[2] 刘漩,张向前.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1)
[3] 李芳凝.中国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 时亚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区域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6] 彭诩.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研究[J].文化产业导刊,2011(2)
[7] 张旸.浅论新世纪的新文化观.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159;作者简介:杨凤,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与产业哲学研究;欧阳博强,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侯元元,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贾伟)endprint
第一,数据标准化处理。将样本数据矩阵Z=(Zi)m*n(n个指标m个样本,Zi是第i个评价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标准化体现矩阵X=(Xi)m*n。
第二,进行KMO检验模拟。首先,巴莱特球体检验的核心思想是检验整个相关系数矩阵的显著性水平,将检验得到的显著性结果在与零假设单位矩阵的对比中,若统计量相对较大,则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次,KMO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变量因子分析的可能性。要判断所选取的指标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首先对若干变量进行KMO值检测,如果KMO值在0和l之间,且与l越接近,则表示更合适做因子分析。
第三,求取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先将相关样本矩阵假设为对称矩阵R=(ri)m*n,然后根据R的多项式特征方程求得n个特征值λi,进而求出特征向量u1,u2,…,up。
第四,求公共因子表达式。依照上一步所求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得到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而后根据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是否大于85%为标准提取k个公共因子,即主因子,并进行因子旋转。
第五,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以上步骤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计算最终的公共因子得分,且将每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累积方差贡献率中的占比作为其在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权数。然后,利用因子得分和主因子权重构 四、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根据收集到的2013年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各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使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采用上述因子分析方法,得到KMO检验和球形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因子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变量降维后得到三个主因子,进而得出18个具体指标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所呈现的载值关系,每个具体指标与所提取公因子关系中的载荷值为:
F1=0.892X2+0.930X3+0.958X4+0.892X6+0.967X8+0.951X9
+0.887X10+0.965X14+0.965X15+0.900X16+0.965X17
+0.908X18
F2=0.863X1+0.545X5+0.944X13
F3=0.962X7+0.712X11+0.252X12
利用归一化原理计算各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总方差贡献率中的比重,得到各权重数据:W1=0.696; 其中,F表示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计算近几年辽宁省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
由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得出评价结论如下:
第一,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产业内外部各相关要素对于该产业总体发展程度和成熟度的集中体现。从以上实证分析得出的全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得分来看,近几年综合得分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长率,其中2010年文化竞争力综合得分增长率达到了16%。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的迅速提升主要是源于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以及全省文化产业新生业态不断呈现,特别是动漫产业的迅速崛起使辽宁文化产业发展获得了新生推动力。
第二,文化消费水平对文化竞争力的贡献不够明显。文化消费水平是推动文化需求、文化产出、文化创新以及文化产值增加的有生力量。在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分析过程中发现,目前辽宁省整体文化消费水平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贡献尚不明显,文化的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导致文化消费在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中重要贡献的缺失。这与辽宁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以及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滞后有关,势必会限制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创新,使文化供给方无法及时地提供人们需求的优质文化产品。文化市场体系不成熟则使文化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供求关系存在信息断层,文化生产者难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动向,文化需求者也不能及时享受最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因此,促进文化消费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
第三,辽宁文化产业的规模优势不够突出。文化产业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文化产业是否具备规模优势。辽宁省文化产业虽然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产业规模在竞争力中的体现还不够突出。由以上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可知,实证分析所选取的产业规模指标占各个主因子中的贡献比重均在90%左右,但并不是所有的规模指标都在最终占竞争力比重最大的公因子中体现,如,在最终得出的竞争力评价公式中,文化产业机构数的贡献比重被削弱了。因此,要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辽宁省需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扩大文化产业规模。
第四,相关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作用明显。从各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作用情况来看,隶属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和文化供给量下的X14、X15、X17、X18等指标对于评价总体目标的贡献度最大,其贡献占比均在90%以上,而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指标对于评价竞争力的作用不那么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产业缺乏核心品牌的运作。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品牌的经营。
[基金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LSLKTLLJJ-04)]
参考文献:
[1] 王文峰.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4(1)
[2] 刘漩,张向前.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1)
[3] 李芳凝.中国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 时亚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区域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6] 彭诩.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研究[J].文化产业导刊,2011(2)
[7] 张旸.浅论新世纪的新文化观.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159;作者简介:杨凤,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与产业哲学研究;欧阳博强,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侯元元,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贾伟)endprint
第一,数据标准化处理。将样本数据矩阵Z=(Zi)m*n(n个指标m个样本,Zi是第i个评价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标准化体现矩阵X=(Xi)m*n。
第二,进行KMO检验模拟。首先,巴莱特球体检验的核心思想是检验整个相关系数矩阵的显著性水平,将检验得到的显著性结果在与零假设单位矩阵的对比中,若统计量相对较大,则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次,KMO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变量因子分析的可能性。要判断所选取的指标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首先对若干变量进行KMO值检测,如果KMO值在0和l之间,且与l越接近,则表示更合适做因子分析。
第三,求取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先将相关样本矩阵假设为对称矩阵R=(ri)m*n,然后根据R的多项式特征方程求得n个特征值λi,进而求出特征向量u1,u2,…,up。
第四,求公共因子表达式。依照上一步所求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可以得到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而后根据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是否大于85%为标准提取k个公共因子,即主因子,并进行因子旋转。
第五,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以上步骤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计算最终的公共因子得分,且将每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累积方差贡献率中的占比作为其在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权数。然后,利用因子得分和主因子权重构 四、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
根据收集到的2013年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各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使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采用上述因子分析方法,得到KMO检验和球形假设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因子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变量降维后得到三个主因子,进而得出18个具体指标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所呈现的载值关系,每个具体指标与所提取公因子关系中的载荷值为:
F1=0.892X2+0.930X3+0.958X4+0.892X6+0.967X8+0.951X9
+0.887X10+0.965X14+0.965X15+0.900X16+0.965X17
+0.908X18
F2=0.863X1+0.545X5+0.944X13
F3=0.962X7+0.712X11+0.252X12
利用归一化原理计算各个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在总方差贡献率中的比重,得到各权重数据:W1=0.696; 其中,F表示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计算近几年辽宁省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如表3所示。
由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得出评价结论如下:
第一,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产业内外部各相关要素对于该产业总体发展程度和成熟度的集中体现。从以上实证分析得出的全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得分来看,近几年综合得分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长率,其中2010年文化竞争力综合得分增长率达到了16%。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的迅速提升主要是源于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以及全省文化产业新生业态不断呈现,特别是动漫产业的迅速崛起使辽宁文化产业发展获得了新生推动力。
第二,文化消费水平对文化竞争力的贡献不够明显。文化消费水平是推动文化需求、文化产出、文化创新以及文化产值增加的有生力量。在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分析过程中发现,目前辽宁省整体文化消费水平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贡献尚不明显,文化的有效需求不足直接导致文化消费在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中重要贡献的缺失。这与辽宁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不健全以及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滞后有关,势必会限制文化企业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创新,使文化供给方无法及时地提供人们需求的优质文化产品。文化市场体系不成熟则使文化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供求关系存在信息断层,文化生产者难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动向,文化需求者也不能及时享受最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因此,促进文化消费是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
第三,辽宁文化产业的规模优势不够突出。文化产业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文化产业是否具备规模优势。辽宁省文化产业虽然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产业规模在竞争力中的体现还不够突出。由以上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可知,实证分析所选取的产业规模指标占各个主因子中的贡献比重均在90%左右,但并不是所有的规模指标都在最终占竞争力比重最大的公因子中体现,如,在最终得出的竞争力评价公式中,文化产业机构数的贡献比重被削弱了。因此,要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辽宁省需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扩大文化产业规模。
第四,相关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作用明显。从各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作用情况来看,隶属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和文化供给量下的X14、X15、X17、X18等指标对于评价总体目标的贡献度最大,其贡献占比均在90%以上,而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指标对于评价竞争力的作用不那么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化产业缺乏核心品牌的运作。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品牌的经营。
[基金项目: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4LSLKTLLJJ-04)]
参考文献:
[1] 王文峰.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4(1)
[2] 刘漩,张向前.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1)
[3] 李芳凝.中国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4] 时亚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区域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6] 彭诩.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研究[J].文化产业导刊,2011(2)
[7] 张旸.浅论新世纪的新文化观.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159;作者简介:杨凤,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与产业哲学研究;欧阳博强,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侯元元,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贾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