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惠 敖学艳 左婷飞
关键词:眼部带状疱疹;中医药疗法;清泻解毒汤
中图分类号:R75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42-01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以出现单侧带状群集分布的水疱和神经痛为特征。当病毒侵害眼部主要感染三叉神经时,造成眼睑、结膜疱疹疼痛,累及眼角黏膜有可能造成失明。因此,迅速控制病情,预防疱疹感染化脓,避免失明十分重要。笔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自拟清泻解毒汤治疗眼部带状疱疹64例,取得优良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缩短疗程,减少毒副反应。
1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眼部带状疱疹诊断[1]病例64例。1998年2月—2013年12月住院病人64例,其中治疗组34例,年龄27岁~65岁,男20例,女14例;对照组30例,年龄25岁~62岁,男16例,女14例。2组患者皮损形态为丘疹、丘疱疹、水疱,局部红肿疼痛,部分疱疹化脓。患者均为三叉神经一支受累,其中治疗组并发浅层角膜炎13例、虹膜睫狀体炎21例;对照组并发浅层角膜炎12例、虹膜睫狀体炎18例。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阿昔洛韦0.75 g加入0.9%氯化钠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干扰素1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清泻解毒汤,日1剂分3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疗程。处方:银花10 g,桑叶10 g,菊花10 g,绿豆15 g,黑豆10 g,桑白皮10 g,紫花地丁10 g,赤芍10 g,密蒙花10 g,薏苡仁15 g,甘草6 g。加减:伴有头痛剧烈者,加蔓荆子15 g,藳本10 g,川芎15 g,天麻10 g;伴有眼睑红肿,疱疹密集者,加蒲公英15 g,木贼草15 g,大青叶10 g;巩膜疱疹疼痛红赤,虹膜睫状体受累时加黄芩10 g,地骨皮10 g;疼痛减轻而瘙痒明显者,加地肤子10 g,蛇床子10 g;侵及角膜时,加生地黄15 g,黄柏6 g,青葙子10 g,谷精草10 g。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局部皮肤病损消退,溃烂愈合,症状消失。球结膜无出血,角膜恢复透明或薄翳,角膜荧光素染血(-),角膜后壁KP(-),房水闪光(-);好转:局部皮肤红肿减轻,水疱溃烂逐渐收敛,症状减轻;角膜荧光素染血(-)或(+),角膜后壁KP(-),房水闪光(可疑);无效:局部皮肤及眼角膜病变加重或无变化。
3.2治疗结果见表1。
4讨论
眼部带状疱疹的中医病名为“风赤疮痍”。《银海精微》称:“脾土蕴积湿热,脾土衰不能化湿,故湿热之气相攻,传发于胞睑之间”。因此患者湿热毒火蕴结,夹风邪上犯清窍,头颅及眼部被侵袭,眼部干涩疼痛,外窜肌肤,内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则通。因而出现皮肤红肿疱疹瘙痒,上犯清窍则头昏晕头痛。中医认为眼与五脏密切相关,据病邪侵袭部位而加减药物可获得清泻解毒治愈疱疹的目的。清泻解毒汤以银花、桑叶、菊花为主药起清解头目热毒之毒功效,绿豆、黑豆、桑白皮、薏苡仁为君药加强清热解毒化湿,促进疱疹干燥结痂;密蒙花、赤芍为佐以清肝凉血明目止痛;甘草为使以清火解毒、协调诸药。现代研究表明:银花能抗病毒、抗细菌毒素,菊花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组胺的作用,薏苡仁能调节免疫、镇痛消炎,赤芍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内毒素作用[3],调节免疫[4],并能显著防止血栓形成[5]。因此,上述药物具有抗病毒、改善循环、增强免疫作用,因而能起到良好消退疱疹并快速愈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立倍,诊断常规[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3-134.
[2]ZY/T001~001.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魏利召,郑江,蒋栋能.赤芍拮抗内毒素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3):326-328.
[4]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14-03-13)endprint
关键词:眼部带状疱疹;中医药疗法;清泻解毒汤
中图分类号:R75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42-01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以出现单侧带状群集分布的水疱和神经痛为特征。当病毒侵害眼部主要感染三叉神经时,造成眼睑、结膜疱疹疼痛,累及眼角黏膜有可能造成失明。因此,迅速控制病情,预防疱疹感染化脓,避免失明十分重要。笔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自拟清泻解毒汤治疗眼部带状疱疹64例,取得优良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缩短疗程,减少毒副反应。
1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眼部带状疱疹诊断[1]病例64例。1998年2月—2013年12月住院病人64例,其中治疗组34例,年龄27岁~65岁,男20例,女14例;对照组30例,年龄25岁~62岁,男16例,女14例。2组患者皮损形态为丘疹、丘疱疹、水疱,局部红肿疼痛,部分疱疹化脓。患者均为三叉神经一支受累,其中治疗组并发浅层角膜炎13例、虹膜睫狀体炎21例;对照组并发浅层角膜炎12例、虹膜睫狀体炎18例。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阿昔洛韦0.75 g加入0.9%氯化钠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干扰素1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清泻解毒汤,日1剂分3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疗程。处方:银花10 g,桑叶10 g,菊花10 g,绿豆15 g,黑豆10 g,桑白皮10 g,紫花地丁10 g,赤芍10 g,密蒙花10 g,薏苡仁15 g,甘草6 g。加减:伴有头痛剧烈者,加蔓荆子15 g,藳本10 g,川芎15 g,天麻10 g;伴有眼睑红肿,疱疹密集者,加蒲公英15 g,木贼草15 g,大青叶10 g;巩膜疱疹疼痛红赤,虹膜睫状体受累时加黄芩10 g,地骨皮10 g;疼痛减轻而瘙痒明显者,加地肤子10 g,蛇床子10 g;侵及角膜时,加生地黄15 g,黄柏6 g,青葙子10 g,谷精草10 g。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局部皮肤病损消退,溃烂愈合,症状消失。球结膜无出血,角膜恢复透明或薄翳,角膜荧光素染血(-),角膜后壁KP(-),房水闪光(-);好转:局部皮肤红肿减轻,水疱溃烂逐渐收敛,症状减轻;角膜荧光素染血(-)或(+),角膜后壁KP(-),房水闪光(可疑);无效:局部皮肤及眼角膜病变加重或无变化。
3.2治疗结果见表1。
4讨论
眼部带状疱疹的中医病名为“风赤疮痍”。《银海精微》称:“脾土蕴积湿热,脾土衰不能化湿,故湿热之气相攻,传发于胞睑之间”。因此患者湿热毒火蕴结,夹风邪上犯清窍,头颅及眼部被侵袭,眼部干涩疼痛,外窜肌肤,内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则通。因而出现皮肤红肿疱疹瘙痒,上犯清窍则头昏晕头痛。中医认为眼与五脏密切相关,据病邪侵袭部位而加减药物可获得清泻解毒治愈疱疹的目的。清泻解毒汤以银花、桑叶、菊花为主药起清解头目热毒之毒功效,绿豆、黑豆、桑白皮、薏苡仁为君药加强清热解毒化湿,促进疱疹干燥结痂;密蒙花、赤芍为佐以清肝凉血明目止痛;甘草为使以清火解毒、协调诸药。现代研究表明:银花能抗病毒、抗细菌毒素,菊花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组胺的作用,薏苡仁能调节免疫、镇痛消炎,赤芍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内毒素作用[3],调节免疫[4],并能显著防止血栓形成[5]。因此,上述药物具有抗病毒、改善循环、增强免疫作用,因而能起到良好消退疱疹并快速愈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立倍,诊断常规[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3-134.
[2]ZY/T001~001.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魏利召,郑江,蒋栋能.赤芍拮抗内毒素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3):326-328.
[4]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14-03-13)endprint
关键词:眼部带状疱疹;中医药疗法;清泻解毒汤
中图分类号:R75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42-01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肤黏膜病,以出现单侧带状群集分布的水疱和神经痛为特征。当病毒侵害眼部主要感染三叉神经时,造成眼睑、结膜疱疹疼痛,累及眼角黏膜有可能造成失明。因此,迅速控制病情,预防疱疹感染化脓,避免失明十分重要。笔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自拟清泻解毒汤治疗眼部带状疱疹64例,取得优良疗效,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缩短疗程,减少毒副反应。
1临床资料
选择符合眼部带状疱疹诊断[1]病例64例。1998年2月—2013年12月住院病人64例,其中治疗组34例,年龄27岁~65岁,男20例,女14例;对照组30例,年龄25岁~62岁,男16例,女14例。2组患者皮损形态为丘疹、丘疱疹、水疱,局部红肿疼痛,部分疱疹化脓。患者均为三叉神经一支受累,其中治疗组并发浅层角膜炎13例、虹膜睫狀体炎21例;对照组并发浅层角膜炎12例、虹膜睫狀体炎18例。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阿昔洛韦0.75 g加入0.9%氯化钠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干扰素1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清泻解毒汤,日1剂分3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疗程。处方:银花10 g,桑叶10 g,菊花10 g,绿豆15 g,黑豆10 g,桑白皮10 g,紫花地丁10 g,赤芍10 g,密蒙花10 g,薏苡仁15 g,甘草6 g。加减:伴有头痛剧烈者,加蔓荆子15 g,藳本10 g,川芎15 g,天麻10 g;伴有眼睑红肿,疱疹密集者,加蒲公英15 g,木贼草15 g,大青叶10 g;巩膜疱疹疼痛红赤,虹膜睫状体受累时加黄芩10 g,地骨皮10 g;疼痛减轻而瘙痒明显者,加地肤子10 g,蛇床子10 g;侵及角膜时,加生地黄15 g,黄柏6 g,青葙子10 g,谷精草10 g。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局部皮肤病损消退,溃烂愈合,症状消失。球结膜无出血,角膜恢复透明或薄翳,角膜荧光素染血(-),角膜后壁KP(-),房水闪光(-);好转:局部皮肤红肿减轻,水疱溃烂逐渐收敛,症状减轻;角膜荧光素染血(-)或(+),角膜后壁KP(-),房水闪光(可疑);无效:局部皮肤及眼角膜病变加重或无变化。
3.2治疗结果见表1。
4讨论
眼部带状疱疹的中医病名为“风赤疮痍”。《银海精微》称:“脾土蕴积湿热,脾土衰不能化湿,故湿热之气相攻,传发于胞睑之间”。因此患者湿热毒火蕴结,夹风邪上犯清窍,头颅及眼部被侵袭,眼部干涩疼痛,外窜肌肤,内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则通。因而出现皮肤红肿疱疹瘙痒,上犯清窍则头昏晕头痛。中医认为眼与五脏密切相关,据病邪侵袭部位而加减药物可获得清泻解毒治愈疱疹的目的。清泻解毒汤以银花、桑叶、菊花为主药起清解头目热毒之毒功效,绿豆、黑豆、桑白皮、薏苡仁为君药加强清热解毒化湿,促进疱疹干燥结痂;密蒙花、赤芍为佐以清肝凉血明目止痛;甘草为使以清火解毒、协调诸药。现代研究表明:银花能抗病毒、抗细菌毒素,菊花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组胺的作用,薏苡仁能调节免疫、镇痛消炎,赤芍有抗病原微生物及抗内毒素作用[3],调节免疫[4],并能显著防止血栓形成[5]。因此,上述药物具有抗病毒、改善循环、增强免疫作用,因而能起到良好消退疱疹并快速愈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立倍,诊断常规[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3-134.
[2]ZY/T001~001.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魏利召,郑江,蒋栋能.赤芍拮抗内毒素活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3):326-328.
[4]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收稿日期:2014-03-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