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于心,诗意于影

2014-10-22 07:17杨会
艺术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直觉诗意情感

杨会

摘 要:文章从“诗性智慧”的角度思考人类诗意表达的必然性,随后探究了诗性智慧与情感表达的勾连,最后就纪录片的诗意表达展开论述,分析了蒙太奇与长镜头创造的节奏实现纪录片的诗意表达。

关键词:诗性智慧;直觉;情感;诗意

1 诗性智慧:来自生命与宇宙的感悟

维柯在《新科学》(上)中提出:“诗性智慧”来自于原始时代粗糙的玄学,来自于人类的本性,即通过感官直接认识事物。因此,诗性的智慧,是用感官想象出的玄学,而不是用逻辑的思考方式去面对事物。[1]

诗性智慧是以感官直接把握事物整体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蕴含着大道的思维方式,强调着生命与宇宙的沟通与交流。中国的哲学一直以来与诗性智慧有着或深或浅的关联,但其出现的端倪是东晋末年,随着玄学的盛行,哲学内蕴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被心性本体激发的诗性感悟所替代了。中国诗性哲学的本源是以心为基准点,用心去体验、感悟、反映世界的万象,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诗性智慧以返本求源的方式,切入生命与文化、自然与文化的结合点上。[2]而西方哲学在经历过理性的逻辑思维独占鳌头的阶段后,人们进入反思阶段,在这样的反思思潮中,生命哲学于19世纪时傲然出现,生命哲学是把经验的世界同自我的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理论。

2 诗性智慧与情感

人们以心灵感受生命,触摸世界时,不断酝酿出个体的存在强烈而又醇厚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必须要借助于一些载体表达出来,在语言出现后,不断通过语言传承的诗歌又成为人们诗性表达的情感的载体。中国著名古籍《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传达了语言是传情达意的重要载体。而西方古国希腊的《荷马史诗》也是诗性智慧的情感化表达的辉煌成果。

艺术作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出一种表现性形式一种诉诸视觉、听觉,甚至诉诸想象的知觉形式,一种能将人类情感的本质清晰地呈现出来的形式。这种形式是一种知觉的或想象的整体,这一整体可以展示出整体内容的各个部分、各个点,甚至各种特征和方位之间的特定关系模式。[3]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情感表达是艺术作品的根本目的,优秀的艺术作品中的情感是震动人心的,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3 纪录片与诗意表达

(1)纪录片与直觉。电影主要还是与一种表意或一种审美价值相关联的更完整和更纯粹的“感悟”。这是一种直觉认识。[4]观影过程以直觉为基础,通过心灵的意识活动对多个影像实现“意象综合”,实现影像与创造性直觉融为一体的情感,在克罗齐认为,直觉是一种认识能力,一种认识方法,所有艺术思维活动中的直觉都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创造,其创造者是心灵。直觉思维意味着对自然生命情感的“先验意象综合”。因而“直觉”表现情感时所构成的艺术情感也就具有了依附之处。通过心灵对它的把握借助于理性对其进行组织、综合,这即是纪录片观看中的诗性情感能让纪录片具有形式感的缘由。

(2)纪录片的诗意表达。电影首先是空间的艺术,即一定空间范围的再现,随后才成为叙述和依据戏剧性安排为时间流程,才是节奏。[4]在作为电影子类别的纪录片的诗意化的表达中,纪录片借助于节奏将诗情表达出来,丰富的情感弥漫在影片流淌的时空中,也体现在影片的形式化的安排中。英国戏剧学家阿·尼柯尔认为:“节奏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它可以深深打动人类原始的、共有的天性。”[5]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节奏与思想与情感内容相比,它保持了原始而简朴的形式性特征,这种相对来说简单而纯粹的形式性直接而有力的强调了情感的东西。[6]从而使得节奏的审美特性走向“纯粹”化的新境界,最终成为真正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纪录片的诗意化表达中,节奏犹如乐队中的击鼓手,以充满韵律形式的整体性敲击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不断重复且变化的韵律中找寻到情感与诗意。法国纪录片理论家莱翁·慕西纳克将节奏视为纪录片艺术价值的关键,他说:作者必须在剧情或主题所提供的感情中,寻找不同因素来确定每张画面的运动所持有的价值,而感情正是通过表演、照明、布景,换句话说,通过真正的场面调度来体现的。“但是,最后确定影片本身的价值的那种特殊价值还是节奏。”“是节奏,不然就是死亡。”是他的名言。[7]

纪录片中,通过蒙太奇及长镜头均能产生节奏,蒙太奇来源于建筑术语:“montage”,原指装配、组合之意,最先由路易·德吕克借用到电影中来。法国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称蒙太奇为“节奏的运载器”,苏联电影导演爱森斯坦认为:“十分明显,通过节奏才能特别有力地表现出蒙太奇本身中的概括。”[7]节奏是诗意得以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影片中,蒙太奇所致的节奏创造的意境大于所有意象之和。它赋予了纪录片诗歌般的节奏和韵律,凸显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20世纪50、60年代,长镜头得到了普遍的运用,长镜头能保持纪录片时间与纪录片空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表达人物动作和时间发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因而能更真实地反映现实,符合纪实美学的特征。”长镜头理论的核心是通过镜头内部的调度来叙事、刻画人物和表达思想。[8]长镜头通过镜头内空间的连续性调度在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完整性的同时,展现出悠长而深远、细腻的节奏感,具有一种没有经过加工的真实效果。长镜头就成为维系纪录片时空完整与统一,保持现实暧昧与多义的核心要件和实践手段。长镜头用最本真的方式,在缓慢而细腻的节奏中诗意地展现生活的本真。

4 小结

诗性智慧以个体生命为内核,通过主体所思、所想体悟出世界之美的本质与真谛。纪录片正是通过蒙太奇及长镜头创造的节奏实现对于世界的洞见和内心的愉悦,从感官的直接体悟中深入到生命和宇宙的深层思考,通过心与意象的勾连实现诗意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维柯(意).新科学(第2版)[M].朱光潜,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225.

[2] 高建平,王柯平.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91.

[3] 苏珊·朗路(美).艺术问题(第1版)[M].李泽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9.

[4] 让·米特(法).纪录片美学与心理学(第1版)[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65,84.

[5] 劳承万.诗性智慧(第1版)[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6.

[6] 乔治·卢卡契(匈).审美特性(第1版)[M].李泽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22

[7] 于培杰.艺术节奏论(第1版)[M].齐鲁书社,2013:347.

[8] 闫新.论长镜头的奇观属性[J].纪录片文学,2011(12):15-16.

猜你喜欢
直觉诗意情感
诗意地栖居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冬日浪漫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被耽搁的诗意